社会整合与和谐社会构建(3)

作者:罗大文 更新时间:2010-09-03 10:33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社会整合;和谐社会;建设
【职称论文摘要】
第五,促进公众参与整合能力健康成长。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市场化,体制外社会经济力量的迅速成长,把社会成员从对国家、单位的依赖中解放出来,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成员开始在社


  第五,促进公众参与整合能力健康成长。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市场化,体制外社会经济力量的迅速成长,把社会成员从对国家、单位的依赖中解放出来,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成员开始在社会领域中获得一定的自主性空间,其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由于权利意识的增强,公众在维护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不再需要政府的社会动员也能自主参与。同时,由于许多基层事关民生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使得公众的参与意识变得越来越高。我国的公众参与行为表现为两个方面,即体制外与体制内。一方面,随着基层民主制度的推进,公众可以通过选举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自主管理(农村的村民自治与城市社区自治和选举都在逐步推进);另一方面,随着政府政策透明度增强,公众的意见开始影响到政策的制订,表现为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电话、电子邮件等便捷方式的积极参与,和踊跃参加各级政府的听证会、对话会、恳谈会等。
  
  三、社会整合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是融合了多种要素关系的庞大系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要求的不是单维度的片面发展,而是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一个支撑我国社会发展的科学体系,需要我们不断提高驾驭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应对国际形势的能力。
  1 利益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利益整合在社会中具有基础性与决定性的意义。
  目前社会分化的本质,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整个社会财富整体增长的前提下,由于利益分配不平衡或不公平引发的利益分化,引致不同阶层间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打破发展僵局、促进社会分化的策略,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规律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形成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引发了资源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合理流动,推动了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并激发了各区域、个体经济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活力,在总体上丰富了农村现代化模式,使整个社会由凝滞、封闭向竞争、开放型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必须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如果任由分化的无限制发展,造成过度的地区差距和群体收入差距,也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安定,以至引发社会心理的失衡,妨碍现代化的进程。为此,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极其重要。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机制、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防止两极分化和不正当收入的泛滥、提倡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价值性整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2 在新的社会整合机制尚未形成以前,应在不断培育各种新的对社会有影响力的社会稳定组织的同时,继续赋予政府以相当的权威来增强社会整合力。
  转轨变型以前,国家对社会的整合主要通过领袖人物和政府的发起大规模的政治动员而实现的一种自上而下以及从下而上的双向全社会对流来实现的。这种整合的实现过程,被称为“全能主义政治”模式。“这就是:政治权力可以侵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个人生活的诸多方面,在原则上不受法律、思想、道德(包括宗教)的限制。在实际上(有别于原则上)国家侵入社会领域和个人生活的程度或多或少,控制的程度或强或弱”。此种模式以实现政治整合为中心任务,整个社会成员思想统一,行为一致,社会稳定。但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传统的、组织的、社会的动员能力明显下降、政府的管理系统松弛,政府威信下降,社会整合的基础发生重大变化,整合能力不断下降。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弥补不足。
  3 在文化建设领域,我们既要继承传统伦理道德、社会舆论、民风民俗中的精华;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以增强社会整合。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伦理型社会。各种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建立在以家庭、家族等种种共同体的基础之上,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因而有很强的社会整合力。而转轨变型以后,原有的共同体相继被打破,与之相应的原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各种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随之消解和弱化,社会的异质性增加,个体主义盛行,从整体上削弱了社会整合的力度,动摇了传统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的基础,致使各种不道德以及违法现象大量滋生,因而急需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意识形态的整合具有终极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所在。在我国,意识形态整合的实质在于,寻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认同。首先,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适应性。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的批判性、革命性切合了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历史需求。用这一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最终刷新了申国的历史。其次,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适应性。马克思创始人从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本质人手,描述了它的无序状态,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里蕴涵了一种彻底的社会整合思想,即通过意识形态的超越来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再则,要适时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发挥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大凡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是灵活的。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应接受实践的检验,保持发展姿态,要不断增强其底蕴,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焕发永恒的光辉。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