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书及女书文化的保护原则及其应用(2)

作者:贺夏蓉 更新时间:2010-10-21 10:1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女书及女书文化;保护原则;文化基因;伦理关怀;在地化
【职称论文摘要】
(一)对传承人的伦理关怀。即对女书流传区民众和传承人在心理与生理、物质与精神上的道德关照和扶助,使他们对女书及女书文化拥有聚合力和归属感。政府作为保护主体与传承人之间应是一种具有伦理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道


  (一)对传承人的伦理关怀。即对女书流传区民众和传承人在心理与生理、物质与精神上的道德关照和扶助,使他们对女书及女书文化拥有聚合力和归属感。政府作为保护主体与传承人之间应是一种具有伦理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道德共同体,政府的保护行动必须建立在对底层和民间非常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道义关怀基础上,应该是非功利性和非强制性的,措施的背后更需要温暖的人性关怀,而不能仅以冰冷的理性(制度、决策等)漠视他们的处境为当然,那我们就失去了保护工作中基本的人性滋润,也必然失去民众在传承中的文化自觉动力,从而使女书及女书文化的传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本质来说,“伦理关怀是把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认识和实践的唯一标准,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生命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的一种深层次关怀”。因此。我们在保护工作中所践行的伦理关怀不是一种施舍性的居高临下,也不是某种“凝神冥想”,而是对广大民众和传承人的精神和道德深层次关怀和对他们精神家园的关注。在女书及女书文化的保护中,关怀者是政府不可避免的身份,政府的关怀既是一种客观政策的实践,又是一种主观道德的意向。“关怀意味着对某事或某人负责。保护促进其利益。或者维持其发展。”旧
  (二)对女书及女书文化生态空间的伦理关怀。目前我们对女书及女书文化的保护还只是停留在旧房维修、旧景改造等初级的硬件方面,如政府为保护原生态环境斥资上百万元建立的“一村”、确立的“一区”等,而对流传区的文化氛围、情感凝聚等方面关注得还很不够。当然政府主导的这种对原生态环境保护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利用现代化技术维护或建造一个“原生态”的生活空间并不是难题,民众对这个世代生活的“家园”不是停留在栖身之处,而是心灵的港湾。所以,如果我们将这场原生态保护运动仅作为一种政绩的摆设,或为民众提供的只是一种物质硬件的空间而不能成为广大民众和传承人精神心理的归宿,不能营造他们对居住地的归属感和依恋感。并为其提供一个心灵情感的生活空间,那么这种保护得不偿失,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自然是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生命实体,在这些“原生态”保护的背后,也许我们忽略了人在自然面前的道德义务,我们保护的真正意图应该是确立一个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机制。因此,对文化生态空间的保护不能是政府单方面的善意表示,应该是两种有差异的文明即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的对话,女书及女书文化不能在建立保护区这种封闭式的财政援助下,被人为地安排封存在过去的空间,它应该有朝向现代化发展的自主权。
  
  三、在地化原则
  
  2003年9月,“中国女书文化村”曾在湖北宜昌落户,多名女书传人和村民带着大量女书资料来到这里,她们在村内所设的“女书楼牌坊”、“御书楼”、“女书学堂”、“女书会馆”、“女书博物馆”等所谓原生态场所内向游客展演女书及女书文化。“江永女书”这块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在千里之外的湖北宜昌“开花”,尽管女书传人们“出走”或许是社会、企业和民众有出于保护和宣传女书及女书文化的目的,但仅四个月后这个被移植的村落无果而终、流产瓦解,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保护女书及女书文化到底应该是在本土还是他乡?如果只能在本土,那又为什么?
  女书及女书文化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甚至波及到了江永以外的周边几个县,并一度成为当地人的生括方式;社会学告诉我们:“生活方式是不同社会成员、群体和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稳定的活动形式及行为特征的社会活动体系。”可见。特定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文化生活方式等是女书及女书文化产生、发展和传承的前提,它的产生并不是偶然。而是与养育它的神奇土地有着必然的关系。
  (一)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的生计方式是女书生成的必要条件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在女书之乡一直保存着比较古朴的传统文化残余。上江圩一带的妇女只在春播和秋收农忙时节下地帮丈夫干活。其它时节均在家操持家务,大量的富余时间就用来纺纱织布、做女工、女红,并长期成为她们普遍的生计方式和经济活动,特别是做女红,一年四季不停手。妇女们在做女红时创作了大量的织锦图案,而女书中有很多字就来源于这些图案。可以说,女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女红密切联系在一起,并依托于女红图案发展成为独立的一套文字体系。
  (二)尊崇女性的社会风尚是女书及女书文化生成和传承的充分条件。
  在男权至上,歧视妇女盛行的封建社会中,在女书的流传地——江永县,自古以来男女各有分工、互帮互助,相互包容。共同创造着幸福生活,共同推进了社会的文明进程,更重要的是广大民众却广泛地遗留着尊重和崇敬妇女的传统。这里不仅有“周母训世”的寿萱亭(女亭),读女书赶庙会、乞求神灵保佑的花山庙(女庙),刚刚发现的由女性出资修建的石窟,还有诸如封建社会女性名字上碑文,这里的妇女拥有家庭收支计划权、子女婚姻定夺权、独立的文化活动权等等,众多的历史遗留物充分体现着江永妇女倍受尊敬和崇拜的传统,正是这浓厚的历史文化沉淀,给予了女性崇高的地位和良好的生存环境,才孕育和催生了女书及女书文化。
  (三)奇异丰富的女性习俗是女书生成的实用条件
  女书流传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奇风异俗,这些习俗是女书实用的土壤,也正是这些肥沃的土壤又进一步滋养了女书及女书文化的繁荣昌盛。在女书之乡有着名目繁多的节日习俗,它们是女书及女书文化的重要适用载体。特别是结交老同的习俗。使女性凝聚成一个个社团,这种女性社团“既是一个个文化‘沙龙’、‘诗社’,又是一个个女红技艺研讨班。也是民间经济互助会”。结交老同不仅提高了妇女持家和社交的能力,而且也为女书的提高、完善和传播的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总之女书之乡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所形成的“男耕女织”的传统生产方式和女性以女红为主的生产活动给女书的生成奠定了良好的渊源基础;既封闭又相对开放的地理位置,使得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渗透,女书也因吸收和移植了外来文化而得到丰富和发展;尊崇女性的母系遗风不仅为女性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而且为创造女书提供了极大的精神动力;众多的女性节日和习俗刺激了女书及女书文化在当地社会及主流文化中的广泛传承。使得女书及女书文化得以以生活方式或生活形态嵌入到了民众的生活当中,并长时间地向世人诉说着女性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酸甜苦辣。正是这些综合的自然、人文、社会和文化因素为女书及女书文化的生成和传承提供了现实。因此,任何将女书及女书文化进行移植保护或异地开发之举,等同于将它的根系拔离土壤,使其基因失去存活的文化生态空间,这样只能加速它的消亡。(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