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德国古典哲学(2)

作者:裴勇 更新时间:2013-02-15 21:3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黑格尔哲学 费尔巴哈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 宗教观 道德观
【职称论文摘要】
三、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第二部分地开头就明确地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最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8]我们所面对的对象,无论是自然界


  三、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第二部分地开头就明确地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最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8]我们所面对的对象,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唯心主义哲学呢?恩格斯认为,在远古时代,由于科技和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尤其是梦境一直困扰着人们,于是远古人们便产生了灵魂不死的想法,这便是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初来源。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这是哲学的最高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先于自然界而存在的,从而归根到底这样或那样地承认传世说的人,便组成唯心主义的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个学派。”[9]哲学基本问题得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对这一问题,大多数哲学家作了肯定的回答,即使是唯心主义哲学家,也有大部分人认为我们的思维能够认识客观世界。黑格尔就是这样的哲学家。但是另外一些哲学家们,像休谟和康德就否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知的。休谟认为人类的知识不能超越感觉经验的范围,在感觉之外,我们不仅不知道事物本身是怎样的,而且也不知道他们是否真实地存在着。康德一方面承认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着客观事物,即“自在之物”,另一方面又认为,人们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这种不可知论在历史的进程中终将会被可知论所代替。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健康发展。
  哲学基本问题是所有哲学家都必须回答,不可避免的问题。这构成了哲学党性原则。如果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深刻的认识就很难再对哲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恩格斯对这一命题的明确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及巩固政权和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清晰地阐明了哲学基本问题以后,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批判,指出他们的局限性。虽然费尔巴哈认识到“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倒是物质的产物。不言而喻,这是纯粹的唯物主义。”[10]作出了唯心主义的“基本内核”。但是他却在此停步了,他不懂得唯物主义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把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跟这一世界观所表现出的特殊形式混为一谈了。他反对庸俗唯物主义把意识说成是荒唐思想,这是由其一定道理的,但他据此否认“唯物主义”这个词是错误的。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局限性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决定的。当时的自然科学中,只有力学达到了某种完善的地步。他们之所以犯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过程。他们始终停留在同一地点上,产生同一的后果。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并没有克服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们的缺陷。在费尔巴哈所生活的时代,自然科学还没有完善,只是在酝酿过程中。并且费尔巴哈过着乡村孤寂哲学式的生活,他虽注意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以及进化论三大学说,但是也并没有很好地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哲学体系中。
  施达克虽然想为费尔巴哈作辩解,但事实上连他自己都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他把追求理想目的的意图就做唯心主义。他认为费尔巴哈相信人类的进步,追求理想的意图以及承认理想的力量,所以费尔巴哈是个唯心主义者。施达克赞成资产阶级庸人般的唯物主义。他们把唯物主义歪曲为大吃大喝,贪得无厌;把唯心主义却说成是信仰“美好世界”。资产阶级们奉劝别人要相信世界地美好,而自己只有在过度的享受“唯物”以后才开始相信这个“美好世界”。恩格斯批判他们:“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11]恩格斯科学的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分析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哲学的局限性以及深刻地批判了施达克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
  参考文献:
  [1]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M],第2卷. 442.
  [4]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583.
  [2][3][5][6][7][8][9][10][11] 恩格斯著,张仲实译.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1,1,4,5,5,13,14,17,22.
  作者简介:裴勇(1989-) ,安徽无为人,南京大学哲学系。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