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宗教的适应性发展

作者:王承 更新时间:2015-05-04 13:4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民族复兴;中国宗教;适应性
【职称论文摘要】
当代中国宗教总体呈现平稳发展的局面,由于信仰宗教的人数日益增多,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中国宗教在未来的影响力。中国宗教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与民族复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代中国宗教的适应性发展,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提升宗教界领头人民族振兴的使命感;其次是从宗教界内部出发,严肃门风,培养龙象之才;再次,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使社会大众对中国宗教建立客观准确的认识。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完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陈列后,不无感慨地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讨论中国梦,何谓中国梦?总书记表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的一份义不容辞,不会因性别,年龄,民族,以及是否有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不同,相反每一个社会角色都在其中承担着不可缺失的责任,在这里笔者想就中国宗教,浅谈其在民族复兴中可能的适应性发展。
  一、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状况及分析
  总体来说,中国宗教目前已经转入了一个相对平和的发展时期,宗教界普遍认为,最近几十年,堪称中国宗教发展的“黄金时期”,当前,中国宗教的发展状况有着发展速度趋热化与信仰结构均衡化的特点。
  宗教的快速发展趋热化,主要表现在信教人数的增长,据2014年4月1日中国民族宗教委员会对于我国宗教的基本情况介绍,就佛教而言,目前,全国共有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约3.3万处,其中藏传佛教寺院3600多所,南传佛教寺院1700多所;全国共有佛教教职人员约22.2万人,其中藏传佛教约14.8万人,汉传佛教约7.2万人,南传佛教约2000人;全国有佛教类宗教院校38所;信仰佛教的人数众多,但难以统计。①再以基督教为例,2009年我国的基督徒约2300多万人,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信徒人数70万的三倍多,其中,1993年以来信教的基督徒占信徒总数的73.4%,表明近年来我国基督徒人数不但增长迅速,而且发展速度呈加快上升态势。②
  在以前,中国的信众主要有“五多”的特点:年龄上以老年人居多,性别上以妇女居多,文化程度上以低文化水平者居多,在城乡分布上以农村群众居多,在区域分布上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居多。③但是近些年来的数据反应出,中青年信教群体的比例开始增多,这一比例的增加,可以打破以往“五多”的特点,首先,在年龄构成上,年龄比例下降,在文化程度上,整体文化水平有相对的提高;同时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以及城市居民信徒增多,也就打破了以往城乡信众比例单一的局面,更使经济发展较快区域的宗教信仰呈较快抬头的形式。
  综合来说,信仰群众的增多以及我国宗教“五多”特点的逐渐瓦解,这虽然会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趋势,但随着信教群众中知识分子,高收入者,城市居民和中青年比例的增加,势必会对我国宗教的未来不论有着很大影响。
  二、中国宗教与民族复兴的关联性
  纵观历史,宗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成分,凭借着其自身特点,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夏商被看做是中国阶级国家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宗教一方面既保留了原始的鬼神崇拜以及各种巫术法术,但另一方面,随着奴隶社会向私有制社会的转型,中国宗教逐渐形成了有利于社会统治团结的宗法性宗教。虽然血缘不同,但是尧舜禹以后的人们都自称为炎黄的后代,所属“百姓”本是数以百计的氏族或部落,但也自认为是炎黄子孙。④自周代起,人们普遍开始崇天祭祖,周人的统治者自称“天子”,代表着“天”在人间的最高统治力量,这种绝地天通的能力,使“天子”成为人间的崇拜对象,百姓对其必须是遵从认同,否则就会忤逆上天遭受惩罚。但是随着历史发展,这种宗法性统治也参杂了道德性的评价“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⑤。拥有至高无上力量的“天”可以依其“子”的德行来任用或者罢免,因而这也促成了一个朝代被更替时,取代者总会想尽办法,取得宗教意义上赋予的神圣性,来使自己名正言顺,再次达到民族的统一与和平。
  同时,一个民族的兴旺与繁盛,从宗教的教义精神来看,也可以有着独特的贡献。美国宗教社会学家贝格尔曾突出的强调宗教对整个社会保持和发展良好秩序有着重大功能,对于这样的功能,他曾用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宗教是社会的“神圣的帷幕”,不论是何种宗教,都会有其特定的宇宙观来诉说整个世界的存在,是有其特定的秩序与神圣性,这也就是贝格尔将宗教说成是“建立神圣宇宙的活动”的原因。⑥就基督教来说,创世纪中,上帝花七天创造了整个世界,前六天为人类创造了被管理的对象,在最后一天,依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世界的管理者——人类。其中不仅有一定的逻辑性,也有着严格的宗教意义。依照宗教宇宙观点,人类需按照上帝赐予的福祉,好好发展,好好生活。同样,不论是何种宗教都有着其特定的禁忌与对崇拜对象的契约,这样的禁忌与契约对于培养人遵从社会法治条例,努力建设发展本民族社会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的。例如,在工业革命时期,达尔文教派就曾强调,努力工作是实现宗教理想的一条途径,因此,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有了其宗教上的支持,虔诚的基督徒们很少或根本不会考虑自己处于哪一个阶级,他们思考的也就只会是努力工作,完成主赋予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这样的契约精神,对于中国的民族复兴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中国宗教的适应性发展
  中国宗教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从岁月里一起见证中华民族的命运。从当前中国宗教现状来看,目前是局面稳定,但信仰群众社会身份变得更为复杂。笔者认为,探讨中国宗教的适应性发展,需要从这些拥有多重社会身份的人群着手。作为领导层,就需要对其从整体的政治方针上去引导;作为潜心修行的宗教家,就需要使其树立高尚的宗教情怀;作为国家未来希望,接收教育的大众,则更应与中国教育界接轨,使不论是信教的群众,还是不信教的群众,对宗教都有正确认识,能够互相了解包容。

        (一)从宗教政策上讲
  1993年11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就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出“民族、宗教无小事”的论断,全面要求全党对民族宗教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对待宗教问题,强调了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⑦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