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因民族问题引发骚乱对我国做好民族工作的启示(2)

作者:八度论文中心 更新时间:2010-12-03 11:0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民族问题;吉尔吉斯斯坦;教训
【职称论文摘要】
三、达摩克利斯剑高悬,吉国骚乱折射出的民族矛盾再次证明,民族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吉国骚乱教训深刻,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面镜子。当前我国民族关系和睦,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宛如高


  三、“达摩克利斯剑”高悬,吉国骚乱折射出的民族矛盾再次证明,民族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吉国骚乱教训深刻,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面镜子。当前我国民族关系和睦,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宛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剑”,时刻提醒着我们,需保持清醒头脑,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扎实做好民族工作。
  (一)必须要有一套完整正确的民族政策。党的民族政策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生命。从吉国独立后可以看出,尽管共和国领导人对处理民族问题已经予以了重视,并根据吉国的多民族国情,在制订有关政策和法规时也兼顾到各民族的共同利益,鼓励各民族协会在工作中充分体现本民族的利益,并使其与民族代表大会的各项制度相结合。但在具体执行中却又搞变通,甚至是“纸上谈兵”,最后导致民众情绪,引起“郁金香革命”等等,使政权一次又一次更迭,民族政策一次又一次被推翻、被取代。事实证明,吉国的三次政权更迭,输就输在没有一个完整的、连续的、长期的、稳定的民族政策作保证,没有有效、有力、正确地去贯彻执行。我党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经过一个长期探索、反复比较和实践摸索的过程后制定的,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党执政60多年来,处理民族问题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保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稳定性、一贯性和连续性,同时,又随着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世界上一些国家称为处理民族问题的“中国经验”。今后,要继续加大力度,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并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抓紧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在不违背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前提下,本着“缺什么制定什么,哪里不合适就修改哪里”的原则,或采取“一族一策”或“一族多策”,制定地方自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二)必须引导各民族增强国家意识。培养国家意识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吉国发生的多次动荡和流血事件的一个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国民的国家意识淡薄,民族意识非常强烈。从历史上看,吉国从未形成过中央集权的强大帝国,生活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吉族,各部落之间在地域上相对隔绝,只有在遇到抵御外敌等重大问题时各部落会聚在一起,而平时各部落则基本各自为政。历史和地域的特色令游牧民族形成了自由的民族性格。但这个性格却没有使他们一帆风顺地过渡到现代的民主体制上来,而在独立后,三权分立导致政令不通,而后演变成为无政府状态。事实证明,在我国走向繁荣和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自尊心也将逐步增强,要求加快本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愿望强烈等等,这些都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动力。但是民族意识片面膨胀,也有可能导致地方民族主义蔓延,甚至出现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各种事件,如去年发生在新疆的“7·5”事件,严重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要在各族人民和干部中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防止和注意地方民族主义的思想倾向和情绪的滋长,防止把民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同时,也要防止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来压制民族利益诉求,正确引导民族自我意识向着积极方向发展,把对各自民族的忠诚转变为对国家的忠诚,努力建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统一。
  (三)必须妥善处置民族纠纷和突发事件。妥善处置民族间矛盾和纠纷,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发生在吉国这次骚乱即是由两民族冲突引发,中亚地区有130多个民族,是一个民族矛盾交织的地区,吉局势动荡有可能带来刺激和诱发作用,使其他地区民族矛盾进一步上升。中国有句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吉国局势对中国自然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我国与吉国接壤,边界线绵长,这加大了骚乱穿越国界蔓延到政治热点地区新疆的可能性。另外,“东突”恐怖分子就藏身在吉南部,要充分注意,提高警惕,防止“三股势力”与少数分裂主义分子遥相呼应,对我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要建立健全处理民族问题的长效机制和预警机制,定期排查存在的隐患。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搞民族分裂与一般的民族情绪严格区别开来,用教育、疏导、团结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的民族纠纷,最大限度地孤立和依法坚决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对于极少数以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性事件的犯罪分子,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坚决予以打击。
  (四)必须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目的就是通过各民族的交往,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认同。沙俄时期,为将中亚纳入自己版图,沙俄在中亚实行“边区俄罗斯化”政策,力图通过制度变革、教育普及和移民政策来驯服中亚各民族,从根本上改变中亚各民族的思想意识,达到民族同化的政治目的,这种同化,引起吉国在内的中亚所有国家的反对和怨恨,最终这种殖民、同化导致苏联解体,教训极其深刻。今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把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是我们党关于民族理论的又一次创新和突破,是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新指针。党提出的民族交融不是民族融合,不是民族消亡,也不是民族同化,而是各民族存异求同、相互接近。要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增强各民族间的凝聚力。要加强各民族经济互助合作,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存储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