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背景下口述档案建设平台研究

作者:庞喜哲 沈朋 更新时间:2016-10-12 13:2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公众;口述档案;平台;流程
【职称论文摘要】
本文从实践主体扩张、理念变化与技术发展三个方面分析公众参与口述档案建设的发展趋势,提出构建公众参与下的口述档案建设平台以应对这些变化,并进一步讨论依托于建设平台的口述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活动该如何完善与拓展,如何引导公众有序地参与口述档案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口述档案资源,最终实现线下、线上实践的相互交融、相互补充。

         口述档案一词源于“口述历史”(Oral history),是“为开展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地录音或逐字记录的采访结果”[1]。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正式将口述史、口头传说和口述资料(Oral Sources Archive)等术语规整为“口述档案”。总言之,口述档案可被视为是对一切口述调查资料收集和整理成果的统称。随着口述档案价值不断受到重视,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开展线上建设成为口述档案实践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构建口述档案建设平台,营造公众参与口述档案建设渠道,是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口述档案建设发展趋势
现代口述档案建设始于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建立的口述史收集部门。20世纪60年代,杜鲁门口述历史计划的启动奠定了口述档案作为采集总统档案资料标准做法的传统[2]。在这一时期,口述档案的作用是收集精英阶层声音形式历史资料,补充已有档案。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平民阶层为访谈重点的口述档案实践在欧洲兴起,1972年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建立声音记录部,专门收集佣人及妇女的口述资料[3]。此后,口述档案由个人记忆转变为族群或阶层的整体记忆,成为社会记忆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述档案建设方向的转变反映了史学界历史观变化,即公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渐渐得到认同。近年来,大众传媒的发展进一步打破传统文献史料的正统性与固定性,倡导多元视角看待历史。由此,平凡大众、劳动阶级、弱势群体等各层次社会群体参与到历史的叙述与书写中[4]。各群体在使用口述档案纠正已有史料、维护群体历史完整性的同时,也将口述档案转变为大众化、平民化、个性化的发声工具。这一变革使公众成为口述档案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在此基础上提升公众参与度成为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公众参与口述档案建设平台构建的必然性
公众参与的不断深入使得口述档案建设理念发生了转变,这为口述档案建设注入了新动力。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也为公众参与口述档案建设提供新途径,多方面的共同推动使得构建口述档案建设平台成为口述档案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1 口述档案实践主体的变化。20世纪40~5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率先创立口述档案研究室,从事以传承个体经验活动为目标的口述档案实践。此后,口述档案实践主要由图书馆、档案馆、口述历史协会、相关研究机构等单位承担和监督。目前,在我国,实践主体除上述部分部门外,还包括各类媒体机构。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将个人与社会团体也领入口述档案建设中。
不同群体的介入使实践主体变得广泛且复杂并带来以下问题:首先,主体多元化会引起口述档案管理分散化,造成主体间不了解彼此成果,进而产生重复收集;其次,主体口述档案实践能力的差异会造成口述档案质量良莠不齐,影响档案价值实现。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为多元主体开辟在线分享、展示口述档案成果的渠道,为建设中日益增长的口述档案的整合、存储以及主体间的交流、学习等活动搭建平台。
2.2 口述档案建设理念的转变。在实践中,个人意识对口述档案的影响,即口述档案客观性、真实性该如何判定的问题逐渐引起相关工作者的注意。因而,从信息集合度、信息表达量及相关维度着手对口述档案质量进行评价[5],并运用其他参与者陈述、学者观点以及传统档案信息资源相互支持,以佐证口述档案真实性,这成为保障信息信度与效度的重要举措。
此外,维护口述档案真实、有效还应从两方面着手:首先,为保证采访者与受访者间信息对称,需要提升采访团队成员的质量,使采访者能利用自身知识判断受访者所述内容;其次,可通过广泛吸纳受访者,形成受访者之间信息的互证关系,削弱个体受访者主观性和局限性。两方面举措的实施均需要以互联网为媒介,营造具备采访者和受访者招募、在线信息发布与在线业务开展功能的平台。
2.3 口述档案建设技术的革新。近年来,信息技术的提升为公众充分参与到口述档案在线征集、共享提供了便利。例如,大英图书馆UK Soundmap[6]和美国Story Corps项目[7]就已实现通过网站或移动平台收集公众生活与工作中产生的口述资料。此外,新媒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互动的机会,使用户可以对口述档案进行创建标签、发表评论、抄录内容、制作时间轴等方面的处理[8]。这转变了公众以往的受众身份,使其切实地成为口述档案管理的参与者。
技术革新对口述档案建设影响的本质是借助web2.0,通过用户个性分享、信息聚合、开放交流渠道等举措完善口述档案积累与利用活动。随着公众参与口述档案建设需求的增长,构建web2.0平台以保证公众与公众、公众与口述档案工作者间互动,成为提升口述档案建设中公众影响力的关键。
3 公众参与的口述档案建设平台的构建
在实践主体扩张、理念转变、技术革新等变化与互联网快速普及的共同作用下,构建在线平台已成为口述档案建设的必要之举。
当前,口述档案数字化、口述档案网站建设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使得包括新加坡国立档案馆在内的口述档保存机构采用提供在线视听等方式,初步构建起了口述档案利用平台。然而,这并不能充分满足公众参与口述档案建设的多样化需求,为此需要在扩大公众权限的同时,形成全面覆盖各个建设环节的web2.0交互平台,为公众深入参与口述档案建设提供条件,其架构如图1所示。

         上述平台主要由业务互动和信息交互两方面功能共同支撑,其具体情况如下: 

  ①业务互动功能。在线口述档案业务互动是该平台的主体功能。这一功能由在线收集、管理和应用共同支持,其中,在线收集分为在线口述档案录制与已形成口述档案在线移交;在线管理包括三项功能,即:口述档案在线转录与校对、资源鉴定及资源整合,口述档案工作人员是在线管理环节的指导者,引导公众和专家组人员参与转录、校对和鉴定工作,实现对口述档案的加工和优选,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口述档案资源。在线利用则是当前已逐步开展的功能,公众通过互联网浏览、分享和下载多媒体形式的口述档案,从而推动口述档案在网络环境中的快速传播。
②信息交互功能。信息交互功能是业务互动功能的辅助功能,主要由实践信息交互、教育信息交互两种子功能构成。其中,实践信息交互功能包括了实践主体人员招募、口述档案整理任务的发布与应答和基于档案内容的在线讨论三方面;教育信息交互功能则体现在实践主体对公众的在线教学、公众网上提问及回应两部分。信息交换功能的设置旨在对口述档案相关知识与经验进行普及的同时,解答公众在口述档案实践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和规范公众的实践活动,并为口述档案建设发展寻求线索和建议。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