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眼睛”助力中国航天

作者:张爱秀 董璇璇 更新时间:2013-02-02 18:4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力,睛,达,
【职称论文摘要】
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航天工业这样,集中体现着一个国家科技、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亦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神州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天神顺利对接这样凝聚全中国的力量,振奋全民族的精神。航天工业是人类向太空发展的新兴工业部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工业将

 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航天工业这样,集中体现着一个国家科技、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亦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神州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天神”顺利对接这样凝聚全中国的力量,振奋全民族的精神。航天工业是人类向太空发展的新兴工业部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工业将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新阶段。
  当今世界正处在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双重机遇叠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民也正全力追赶,奋力攀登世界航天事业的高峰。而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首席教授吴嗣亮就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一员。
  吴嗣亮教授课题组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与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自动交会对接、手控交会对接和手控分离三次任务中,均稳定可靠工作,精确提供了两个飞行器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参数测量信息,为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初次走进吴嗣亮教授的办公室,干净简洁的布置让我们对接下来的访谈少了许多疑虑,多了些温暖的期许。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几乎是他办公室所有的陈设。简约的工作环境下,这位潜心科研的工作者心无旁骛地为祖国航天事业献计献策,把雷达技术做到至善至美。
  吴嗣亮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绩溪县。由于小时候条件艰苦,家庭生活压力大,他的两个哥哥都中途辍学,务农补贴家用,身为小学民办教师的父亲也无能为力,这些都深深激励着吴嗣亮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我1984年毕业想去工厂工作,但当时成绩好,高校也确实缺少教师,加上父亲的教师经历对我有一定的影响,我就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
  工作两年后,吴嗣亮意识到知识储备上有所欠缺,就再次回到求学的道路上攻读硕士,并在硕士毕业工作三年之后,又继续读博,于199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到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出站后就留在学校的雷达技术研究所工作。
  “高校接手的科研工作一般都是硬骨头,把事情做好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别人也才会放心把工作交给你。人家会从你一贯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来评判你,取得用户以及军方起码的信任是最基本的,而人家看重的就是你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
  对于吴嗣亮教授而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始终秉承着一个原则:做人做事老老实实,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而这句话,也成为这么多年来他能取得如此成就的最好注解。
  做个幸福的赶路人
  吴教授几乎每天都在工作,“我是毛二可先生的弟子,基本都是没事就来实验室,在这比在家里踏实,已经成一种习惯了。”
  在吴嗣亮的生活理念里,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航天工业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作用的工业部门之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科技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能为国家军工事业出一份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吴嗣亮教授一直以来所努力追求的,当“神九”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的那一刹那,吴教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平常也没有什么时间休息,出去玩的机会几乎没有,不过在出差的时候能自我放松一下,在火车上看看杂志,这也是自己排解工作压力的一种方式。”
  当谈及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实习时,吴教授说:“我觉得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要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做事有目的性很重要,如果实习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对自己的课业有所帮助,那这个实习就是应该的。现在的很多学生学习完了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在讲什么,有时工作后才能理解进去,所以结合专业实习也是很重要的,而那些随便找的实习则没有太多必要。”
  从兴趣出发,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个人永不疲倦的秘诀,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箴言。像吴教授一样,踏实工作,踏实做人,做个幸福的赶路人。
  多获由力耕
  谈及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吴教授说刚开始的时候队伍规模小,一线的教师才两三个,而当时的任务非常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现在队伍建立起来之后,人员多了,但每个人的想法和工作态度迥异,这时候队伍的管理协调就是最大的问题了。“我能做的就是给大家充分的成长空间,给大家安排具体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任务,尽可能提供所需的条件,鼓励科研创新,最大化地做到人尽其才。”正是这样的互相扶持、加强协作、优化配合,在面对研制周期短、攻关任务重、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等多重困难时,吴嗣亮教授的研究团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按照载人航天产品要求顺利完成了各项研制工作,为“天神”对接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技术积累,更离不开他们严谨协作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
  “把问题留在地面上,这是对国家的交代,更是对自己的交代。”吴教授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后从不回避,解决问题的时候坦诚直率,不会拐弯抹角搞花活。当面指出年轻教师的错误可能会让他们尴尬,但吴教授从来都是就事论事,说完就忘,相处时间一久,大家也就了解了吴老师的脾气,知道吴教授是为自己好,也都不会记挂于心。健忘是一种病态,而善忘是一种境界,活得简单而又真实,遇到问题直言不讳,这也正是吴嗣亮科研团队数年来获得多项奖项的精神所在。
  辛勤汗水终会换来丰硕成果,这支年轻的团队在吴嗣亮教授的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在五年内获得了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近年来,团队取得了多项填补空白的重要成果,研制出我国第一部星载雷达、陆海空三种平台的9型靶场特种测量雷达、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某航天器测控应答机、某型航天测控动态信道模拟器、TETRA数字集群通信基站和5型抗干扰卫星导航接收机等。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耕,在不断攀登科研高峰、成就个人价值的同时,希望年轻教师能早点挑起大梁成为了吴嗣亮教授最大的心愿。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