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语言论文(2)

作者:冯蕾 更新时间:2013-01-22 20:3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喜福会》 语言 缺失 自我认同
【职称论文摘要】
(这是中国人的习惯,她总是说自己做得不好吃,尤其是她觉得很骄傲的菜。) Lindo Jong:This dish not salty enough. No flavor. It's too bad to eat, but please. (这菜不够咸,没有味道,真是不好吃,大家请


  (这是中国人的习惯,她总是说自己做得不好吃,尤其是她觉得很骄傲的菜。)
  Lindo Jong:This dish not salty enough. No flavor. It's too bad to eat, but please. (这菜不够咸,没有味道,真是不好吃,大家请尝尝吧。)
  Waverly Jong: That was our cue to eat some and proclaim it the best she'd ever made.
  (这时我们该尝尝然后夸奖说这是她做过最好吃的菜。)
  母女之间的隔阂由此而生,这样的结果自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母女之间信息交流的闭塞,直至双方都陷入失语状态。
  三、《喜福会》中母亲与女儿“自我认同的建立”
  “自我认同”(self-identity)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弗洛伊德“认同”理论基础之上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他认为自我的基本功能就是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并把“自我认同”描述成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包括自我的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简而言之,人们建立自我认同,就是了解个人身心特点、潜能、性格、兴趣爱好以及社会的要求,并寻找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为自己的身份定位。积极的自我认同与个体的身心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个体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但是,如果个体不能成功地明确自我的身份定位,就会出现自我认同危机,导致角色混乱和影响其以后的人格发展。
  按照爱德华·赛义德(Edward·Said)在《东方主义》(Orientalism)中的描述,东方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的是一种基于对东方与西方的本体论与认识论之差异的思维方式,第二层含义指的是西方对东方的长期以来的主宰、重构和话语权力压迫方式。②因此代表美国主流文化的女儿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亲之间产生了对话语权的争夺。《喜福会》中女儿们对中国文化带有极大的偏见。她们认为美国文化要远远优于中国文化。在她们眼中,她们的母亲就象征着落后与无知,而说汉语也自然成为一种极不情愿,甚至是耻辱的事情。而对处于劣势的、边缘人的母亲们,汉语永远是她们的母语,是她们“自我”身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她们的血液。她们会利用一切机会说汉语,以表示她们对西方文化的反抗。
  在“失语”带来的沉默中,母亲们逐渐老去,女儿们逐渐长大。母亲和女儿都在随着时间的发展,对“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会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不断求索与修正,促进自我认同的发展,建立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母亲们在女儿们的反叛中看到了中国文化在美国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边缘性;而女儿们终于理解了母亲们那种指责多于赞扬的中国式的传统教育,明白了中国式的含蓄的爱和关怀,从母亲那里学到了掌握话语权的力量,看到了与母亲抗争中自己的愚蠢;同时也意识到美国文化也有严重的缺陷——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的种族优越感、过多的选择而迷失方向。
  在小说的最后,母女之间终于能够相互理解,最终越过鸿沟,从不理解走向理解,从对抗走向接受,在辩证的高度下理解人存在的意义和自我解放的本质,推进对社会的改造,提升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完善人的品格,确立自我形象,并取得了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
  ① 谭岸青:《论谭恩美小说中华裔女儿的声音》,《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第10—12页。
  ② Edward Said, Orientalism(Vintage Book,1979),p.5.
  参考文献:
  [1] [美]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程爱民,张瑞华.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国外文学,2001(3).
  [3] [英]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4] 贾萍.从《喜福会》中的母爱主题看东西方文化差异[J].名作欣赏,2009(5).
  [5] [苏]柯杜霍夫.普通语言学[M].常宝儒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6] 彭桃英.中美文化的隔阂、冲突与融合———解读《喜福会》[J].河海大学学报,2003(1).
  [7] 谭恩美.喜福会[M].程乃珊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作  者:冯蕾,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