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教学法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作者:广丽媛 更新时间:2012-05-30 12:01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
【职称论文摘要】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不仅受到我国传统教学法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影响,这些教学法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并对汉语教学产生积极作用。

一、 引言
   中国教育界有一句话叫“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法流派的不同实际上不是指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技巧),而是在对教学理论主要指导思想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各具风格的派别。它们各有其长而又都有自身的局限,但不可否认的是每种教学法的出现都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都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满足了特定时期社会对语言教学的需要。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各国,各民族对语言交际作用的发挥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这也使第二语言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没有好的教学方法的指导,很难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 第二语言教学法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1、对课堂练习的影响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中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除具备一般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外,还有自己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学更强调技能训练,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也是为更好的培养语言能力服务的。也正是对语言能力的重视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必须精讲多练。而“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各种教学法流派中也都有着各自不同风格的练习形式:翻译法的读;直接法的实物联系,分角色演练;听说法以刺激——反映——强化为模式的机械练习;认知法强调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义的练习;自然法的以使学生习得为目的的,低屏蔽、低焦虑的轻松愉快的练习;交际法的以话语为单位的“过度学习”全身反映法的通过全身动作的反应来训练理解能力,以及在大量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方式等等。练习的手段也丰富多彩,有通过情景,有通过电化教学设备,有通过师生互动,有通过对学习者自身的刺激提高兴奋度的方法达到使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不管它们的主要思想怎样,但这些方法本身是可以借鉴的。
   2、对教师教学技巧的影响
   课堂教学技巧的运用源自教师对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的理解,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采用哪些方法,只依靠经验而没有对理论的深刻认识是盲目的,也无法总结出一套有对外汉语教学特色的理论和规律。这一点启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论是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方法的实践者检验者还是学习者对方法接受程度的反馈对象,是最有机会观察、分析、总结教学法成败的关键人物。如只是简单的观察而无深入的分析,很难找到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比如说一种方法用于教学效果不理想,到底是方法本身存在问题,还是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或是教师在选择方法时对各种因素考虑不周全,亦或学习者的群体差异等等。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很难客观的找出症结,更别提对症下药了。要想使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就应不断的积累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适合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促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的形成。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应处理好的几组关系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要处理好几组问题的关系:听说和读写的关系,学习者媒介语与汉语的关系。这些关系在教学法流派中也很突出,传统派重读写,轻听说,重语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习者的研究能力。而改革派重听说轻读写,倾向语言能力的培养,以能进行交际为目标。这为汉语教学的总体思路提供了参考,针对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汉语自身的特点,汉语教学确定了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人本派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情感,从学习者的方面开拓了教学研究的新领域。我国教学界自春秋时期孔子兴教以来,一直把师道尊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忽视学习者的情感,教学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一切教材和教学活动都以教师的意志为主。现在看来是不合适的。而我国现在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原则,正是从外语教学法流派中吸收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它把教师和学生放在同样的地位,不忽视学习者作为人的创造力与分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最大限度的开发一切影响语言学习的潜力。而又不忽视教学的作用,这也是对现代教学法流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发展。而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注意习得和学习规律,加大师生互动力度,可进一步促进师生间配合,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四、小结
   总之,汉语课堂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可以从各教学法流派的实践中学习不少经各国语言学家反复研究并实践检验了的先进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否适于汉语教学,进一步说是否适合某一堂具体的汉语教学,是需要我们的汉语教师在实践中自己摸索的。而对于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需要教师对这些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和运用,并在此过程中找到一套真正的适合汉语自身特点的新途径。以简洁高效的方式使学生具有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