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2)

作者:许兴芳 更新时间:2010-09-10 14:0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语篇;连贯;语篇分析教学
【职称论文摘要】
3.2 语篇的微观结构分析 微观结构涉及的是句内和句际的意义关联,也称语义功能的局部连贯。微观结构分析从句子层面出发,寻找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训练学生对语篇进行连贯分析的能力。 3.2.


  3.2 语篇的微观结构分析
微观结构涉及的是句内和句际的意义关联,也称语义功能的局部连贯。微观结构分析从句子层面出发,寻找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训练学生对语篇进行连贯分析的能力。
  3.2.1 主位述位推进模式分析
  主位是话语的基础,主位结构体现谋篇意义。一般来说,在篇章中,主位即在语境中自然存在的内容,它提供交际双方已知的信息。述位是围绕主位逐步展开的实际内容,即作者要传递的新信息。一段篇章构成的过程正是作者运用语言手段,以已知信息为出发点,引出未知信息来阐述、说明已知信息,推动信息传递的过程,也就是运用述位对主位进行阐发的过程(徐盛桓,1985)。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讲话者需要对主位作连续的选择。主位述位推进就是指话语主位的选择和排序,它们互相之间的平行连接和上下层次,以及它们跟上一级篇章单位(如段落、章节等)的超主位之间的关系,跟整个篇章的关系,跟环境的关系。主位推进可以看成故事情节的脉络。按照Dokulil和Danes(1958/2004: 118-119)的分法,主位推进有三种模式:
  ①简单线性主位推进,即第一句中的述位成为第二句的主位,第二句的述位又成为第三句的主位,依次类推。
  ②带连续主位的主位推进,即不同句子共享一个主位。
  ③带派生主位的主位推进,即具体话语主位是从(段落或其他篇章部分的)一个“超主位”派生出来的。这些派生话语主位的选择和排序时由各种不同的表达话题的特殊方法(大部分是语言外因素)控制的。
  正是句子之间的主位推进,构建了语篇的宏观结构和整体布局,成就了语篇内容的语义衔接和逻辑关联,并实现了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的完美结合。在语篇分析教学中,通过主位推进分析,可使篇章的信息拓展模式简单化、程序化,使作者的编码过程变得连贯、可懂而合理,也使学习者的解码过程成为对篇章有条理的、合乎逻辑的认知和解释,从而有助于理解语篇的发展、语篇的结构、作者的立场、语篇所衔接的语义以及语篇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3.2.2 衔接手段分析
  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存在于语篇内部的、使其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Halliday & Hasan, 1976: 4)。衔接分为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显性衔接是语言表层的、形式上的连接,构成语篇的有形网络,包括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语法手段是语篇中的纽带,在语篇的构建中起着连句成篇的作用。词汇手段则通过同义、反义、上下文、互补、整体与部分等关系来使语篇的语义连贯。隐性衔接通常是指语篇的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属于语言深层的意义连接,是语篇的无形网络。语篇的隐性衔接将那些没有言明但却隐含在语篇之中的言外之意衔接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语篇意义。语篇借助各种衔接手段获得连贯性,通过逻辑和语义上的顺畅实现文理通顺。
  请看下面的例句:
  Jackson is a good office worker, but he is a bad husband.
  这句话实际上使用了三种衔接手段:①照应:“he”指代“Jackson”,产生了前后两句的照应关系;②同现:反义词“good”和“bad”具有同现意义关系,具有在同一语义场共现的特点;③连接:“but”连接前后两句,所表达的转折意义与反义词同现加强了语义间的对应关系。
  语篇衔接手段的分析能帮助学生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语篇。衔接关系产生的连续性是语义的连续性,所以衔接手段在理解语篇过程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识别各种不同的衔接链,以便正确地理解语篇。
  
  4. 结语
  
  阅读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和信息处理过程,是读者根据自己已知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解释并不断进行推测的过程,也是读者通过语篇这一媒介与作者相互作用的交际行为。语篇阅读教学应强调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强调语篇意义的绵延以及从动态的语篇中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通过对语篇体裁框架、连贯推理、衔接手段、主位推进模式的分析,培养学生有效调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综合语篇内外信息的能力以及建构连贯语篇的能力,最终提高语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Dokulil, M. & F. Dane. On the so-called semantic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A]. In Luelsdorff, P. et al. (eds.). Praguiana 1945-1990[C].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958/2004: 118-119.
  Halliday, M. A. K. & R.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76: 4.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姜望琪. 现代语篇分析的萌芽[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3):188-195.
  徐盛桓. 再论主位述位[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4).
  徐盛桓. 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J]. 中国外语,2005(5):10-15.
  朱颖、马静. 学术语篇引言的体裁分析[C].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2-60.
  朱永生、严世清.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67-186.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