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视阈下的农村金融文化建设(2)

作者:周才云 赵晶晶 邓小 更新时间:2015-11-06 11:3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文化,软实力
【职称论文摘要】
(四)构建生态农村的客观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治理农业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可

  (四)构建生态农村的客观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治理农业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可以讲,创建生态农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国家改善民生、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实现更高水平惠民的客观要求。然而,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农村化肥投入量接近6000万吨,是全球用量的三分之一,对土壤结构造成极大破坏。实际上,文化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等特点,通过农村金融文化的培育,转变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提升农村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助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加速生态农村的建设,为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生态保障。
三、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户认知程度不高、农村金融文化管理不健全、投入不足、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依然突出,制约了普惠金融加快推进的步伐。
(一)农户对普惠金融文化认知程度不高。金融机构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一直存在,致使许多农村居民即便有大量的资金需求,也惧怕向金融机构申请,对国家实施的普惠金融政策认识程度不高。谭继军教授在2014年中国小额信贷峰会上指出,在我国农村地区,每100户家庭中37户有正规信贷的需求,而37户有信贷需求的农户中只有37.3%最终去银行申请了,在这37.3%的农户中,有74%获得了银行贷款,有信贷需求的农户最终100户中只有27.6户获得了银行信贷。并且,据《中国农村家庭金融发展报告2014》的调查显示,2013年,农村家庭风险市场参与率为1.6%,城市为16.9%,农村家庭比例大约只占城市的1/10;农村中有家庭贷款的比例占14.1%,城市中有家庭贷款的比例占15.9%,比农村高出1.8%;农村家庭居民金融知识水平为29.4,城市家庭居民金融知识水平为51.4,接近农村分值的两倍。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农户对普惠金融文化的认识程度不高,金融知识较为匮乏,与普惠金融政策有效推进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二)农村金融文化管理不健全。其一,农村金融文化领域的法律缺失。目前我国关于农村金融文化的管理多以规章条例和政策文件为主,偏向号召性和鼓励性,未能以正式法律的形式进行确定,缺乏针对性和权威性,有待尽早颁布。其二,农村金融文化市场不规范。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很多农村金融机构管理者的信贷行为短期效应明显,政策一到立马放贷、政策没到不管不问,并且在放贷过程中出现“吃、拿、卡、要”的现象,大部分资金贷给有关系有背景的人群;从农户的角度来看,道德风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贷款后的用途与当初申请贷款时完全不一样,有的甚至将贷款用于赌博、挥霍,使得银行的贷款无法按期归还,金融文化市场较为混乱,亟待整治。其三,农村金融文化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我国农村地域辽阔,金融机构还没有完全覆盖到每个乡镇。作为支农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机构数量和职工人数却都在不断下降。1995年,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机构数量、职工人数分别为50219个和634245人,2005年分别下降到27101个和627141人,2013年进一步下降至1803个和473874人。营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大幅度减少,将无疑会使得许多农户远离农村金融,金融机构对有关信贷政策和知识的宣传作用就非常有限,尤其是一些农村联保户及贷款当事人对连带赔偿责任无法完全了解。此外,当地乡村政府对农村金融文化宣传的重视和支持也不够,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较少举办金融知识培训,农户参加金融宣传教育主动性也不强,导致农村金融宣传教育工作难以形成有效合力。

  (三)农村金融文化投入不足。一方面,农村整体性文化事业资金投入较低。2014年全国文化事业费583.44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0.38%,人均文化事业费只有42.65元,其中县及县以下的文化事业费为242.98亿元,人均不到40元;此外,2013年《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行政村文化设施维护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等支出基本补助标准为每个行政村每年10000元,但实际上,中央财政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别按照基本补助标准的20%、50%、80%安排补助资金,资助力度非常有限。经费投入不足、总量偏少,难以满足广大居民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缺乏与农村金融文化需求相对应的基础设施。许多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网络不发达,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金融服务产品供给单一,转账、查询、代缴费用、POS机等中间业务还处于试点阶段,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待优化。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只有58%的行政村设置了助农取款服务点,44%的行政村具有小额取现电话转账服务。

           (四)农村金融文化领域人才缺失。人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农村金融文化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农村金融文化人才缺失现象较为明显。一是我国农村基层文化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少,学历和职称水平偏低。2013年我国乡镇文化站占全国总文化机构数量的77.6%,但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的53.5%,平均每个乡镇文化站只有2.56人;2012年我国乡镇文化站中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4%和23%,且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员较少。二是农村金融机构高层次人才缺乏。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待遇、生活便利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农村金融机构高层次人才非常缺乏。从2010年~2013年四大类银行职工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员比重情况来看,支农金融机构的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职工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员比重明显低于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其中,中国农业银行的比值是最低的。就具体年份而言,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职工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员比重分别为2.4%、2.6%、3.3%和5.4%,2011年分别为2.9%、3.1%、3.8%和6.1%,2012年分别为3.5%、3.6%、5.0%和7.0%,2013年分别为4.0%、4.1%、5.95%和8.0%。高层次人才的缺失,使农村金融机构个人消费、租赁业务、投资咨询、家庭理财等业务发展缓慢,几无涉足,严重滞后于其他银行的金融业务,从而抑制了农村金融文化向深层次发展。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