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视阈下的农村金融文化建设(3)

作者:周才云 赵晶晶 邓小 更新时间:2015-11-06 11:3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文化,软实力
【职称论文摘要】
四、普惠金融视阈下农村金融文化的建设路径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村经济发展也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积极推动现代农村金融文化建设,净化农村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的

  四、普惠金融视阈下农村金融文化的建设路径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村经济发展也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积极推动现代农村金融文化建设,净化农村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增强农村的软实力,打造一个具有包容性和高效性的金融体系,逐步提高农村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效率,将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依据当前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设路径。
(一)加强农村金融文化的宣传力度。要明确将农村金融文化事业发展成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议将基础性金融服务作为准公共产品,纳入地方政府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服务体系整体框架有序推进。重点突出管理效率、资金投入、人才引进、人员培训、金融消费、公众满意度等方面,激发乡镇和村级政府建设农村金融文化的热情和动力,逐步改变目前以金融机构宣传农村金融的单一模式,形成农村金融宣传教育共同开展、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文艺作品等多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农村金融宣传教育;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到农村进行金融专题讲座,提供专门的科技、计算机、金融等专业培训课程,不断更新农村居民金融理念,丰富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拓宽农村居民金融理财渠道;建立金融知识宣传栏、向农户发放金融知识小册子;明确分类教育,重点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在校学生、农民工等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宣传教育,宣教内容要紧贴农村农民实际,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把农民最需要、用得上的金融知识以听得懂、讲得明的互动方式送给农民,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6 〕。
(二)完善农村金融文化管理模式。首先,深化金融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加快金融文化管理体制创新。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快农村金融文化管理方面的立法,重点厘清监管部门与信贷机构的关系,明确各自权力和责任,各司其职;还要加快农村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公益性文化单位服务能力,鼓励农村金融文化与科技、互联网的结合与创新。政府部门应严格执行“三单一网”清单,依法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给予农村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更多自由空间。另一方面,加快农村金融文化管理服务创新。在农村金融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确定农村金融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总体战略和模式选择,广泛运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办公系统,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逐步提高农村金融文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营造公平健康的文化发展环境,全面释放农村社会活力。其次,积极引导农村民间文化组织的加入。农村民间文化组织对本地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农民文化需求情况了解深入,他们的工作人员思想相对自由,与邻居之间比较熟悉,亲和力和号召力较强,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于相关金融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本地优势,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不断挖掘、创新农村特色金融文化资源,提高农户的金融参与度。
(三)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金融发展,诚信为本,因此要逐步完善农村信用环境,推动诚信文化建设。其一,要实施动态、连续的农户和农村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及时更新相关信用信息,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探索完善农户、中小企业等农村地区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采集与应用机制,建立动态的信用评价体系和机制,多渠道整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征信机构的信用信息资源, 引导出台以信用为基础的相关政策措施,发现和增进农户、中小企业等经济主体的信用价值,提高其融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其二,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在利益的驱使下,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容易过度放贷,这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实。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对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贷款方式要定期审核,尤其是对大额贷款要及时跟踪,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呆账、坏账,提高资金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其三,要充分利用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契机,积极推进优质的金融法治环境建设,在农村地区尽快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制度的框架来加快市场机制的形成,加大农村金融文化的培育,早日形成金融机构与农户有效对接的良好局面。
(四)加大农村金融文化建设的相关投入。第一,增加农村金融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资金是制约农村金融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应不断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资金补助方式可以采取事前补助和事后补助两种,事前补助按照统一标准发放,事后补助则可以根据各农村金融文化运行绩效不同实施有差异的补助比例,对于绩效较差的给予较低甚至取消后期补助。第二,加大农村金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保障和平台,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大力普及乡镇文化站、实体书店、电子阅览室等公共设施,增加服务于农村金融藏书的数量,积极推进金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金融网络建设和管理,组织开展助农取款服务点的综合服务试点,完善覆盖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金融服务供给网络,扩大金融便民服务点,让群众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小额存取款、汇款、转账、查询等金融服务。第三,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金融文化建设离不开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但是目前我国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2011年城镇普通初中生人均教育经费支出8402.28元,农村为7439.43元,二者比例为1.13∶1;城镇普通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支出6399.5元,农村为5719元,二者比例为1.19∶1。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通过提升农户受教育水平、加强金融知识培训等方式,提升农户信贷意识和理财热情,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五)创新农村金融文化人才培育机制。当前,创新农村金融文化人才培育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健全金融人才引进机制。逐步提高引进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全面解决引进人才的编制,在职务晋升、奖励等级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鼓励大学生、文化骨干人才、城市金融工作者到农村基层工作,可以尝试设立“农村小额信贷员”、“农村金融服务团”等人才工程,给农村居民讲解金融知识,帮助群众解决金融困难。第二,优化农村金融机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一批头脑灵活、扎实能干、理论知识丰富、金融创新思维活跃的青年人才,引导青年金融人才努力提高金融专业素养,培育懂经营、会金融、能管理、善于创新和开拓市场的复合型金融文化人才,提高农村金融文化人才的整体素质。第三,完善金融人才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人才评价机制,实施人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健全以知识、能力、业绩、贡献为主要指标的农村金融人才认定体系,确保金融人才创新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