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国际治理中的责任承担:行为表现与实践成效(4)

作者:刘宏松 更新时间:2010-10-29 10:1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国际治理责任;国际制度; 中国外交
【职称论文摘要】
参见毛燕琼《论中国应对WTO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的策略》,《江淮论坛》,2008年第6期。 。这些改革建议既有利于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符合WTO争端解决机制特别考虑发展中国家特殊情况的基本原则。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多次


  参见毛燕琼《论中国应对WTO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的策略》,《江淮论坛》,2008年第6期。
  。这些改革建议既有利于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符合WTO争端解决机制特别考虑发展中国家特殊情况的基本原则。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多次首脑会议上,中国积极致力于将技术合作引入制度议程,并提出了召开科学和技术部长级会议的倡议。因为,技术合作议程符合发展中国家成员的迫切需求。通过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在开发人力资源、建设基础设施、促进科技合作等方面增强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经济活力,是逐步缩小本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参见盛彬、殷晓红《APEC发展的政治经济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页。。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峻挑战。2008年20国集团伦敦峰会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为主题,中国在峰会上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国际金融机构应该增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救助,改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治理结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国际社会应该高度关注和尽量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继续履行援助、减债等承诺,切实保持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克服困难,不断改善这些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参见胡锦涛《携手合作 同舟共济》,http://www?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03/content-11122834?htm。。
 在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国际治理的过程中,中国提高了议程设置的意识。作为这一意识的实践表现,中国根据自身及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在制度议程的设置上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外交作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地区层次上发起或共同发起了一些地区组织机制,通过地区组织机制建设来加强对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
  中国认识到,地区组织机制可以为地区公共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设性的平台。建设地区组织机制,是中国为促进各种地区公共问题的解决而需要承担的必要责任。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东盟“10+3”机制、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地区组织机制建设过程中扮演了积极角色。为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在与东盟展开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过程中,一方面根据东盟的反应来及时调整其谈判立场,另一方面,中国在谈判陷入僵局时没有采取对抗性的策略,而是以务实的、结果导向的方式进行谈判。并通过与东盟新成员国签署双边“早期收获计划”,向其提供一些单方面的让步来争取东盟新成员国的支持参见[BF]Gregory Chin and Richard Stubbs, “China, Regional Institution-Building and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forthcoming? [BFQ]感谢加拿大约克大学政治学系的陈宗翼(Gregory Chin)教授向作者提供了他即将发表的论文手稿。。
  
  四、中国制度倡议与建设的实践成效
  
  中国在国际治理中的制度倡议与建设行为对全球及地区事务的治理产生了积极的贡献。其实践成效体现在:
  (一)推动了地区治理网络的构建
  中国在地区层次上的国际制度外交,推动了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地区治理机制的建立。它们或是由中国倡议建立的,或是由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倡议建立的。这些治理机制包括:东亚峰会、中国与东盟首脑与部长级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机制、“10+3”公共卫生合作机制、东盟与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合作机制、中国-东盟禁毒行动计划、中老缅泰禁毒合作机制等关于这些地区治理机制的详细讨论,参见苏长和《周边制度与周边主义——东亚区域治理中的中国途径》,《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1期。,涵盖政治、安全、经济、环境、疾病控制、跨国犯罪、毒品贸易等诸多议题领域,对地区共同问题的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上海合作组织在保障成员国之间的军事互信、打击恐怖主义、激进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势力、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构建的信任建立措施,避免了南海局势的紧张和恶化,使南海地区大体保持了稳定的局面,强化了中国与东盟的安全互信与合作,避免了美国等区域外大国的卷入,防止了事态复杂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禁毒机制通过禁毒联合考察、毒品形势信息收集、情报交流、缉毒执法活动评估等方面的合作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毒品种植面积减少、毒品产量下降、毒品缉获数量增加。
  (二)改进了地区及全球治理结构的合理性
  中国积极倡导的一些治理原则,对国际治理机制的制度设计起到了良性的塑造作用,在相应的议题领域改进了地区及全球治理结构的合理性。中国在国际环境谈判中积极倡导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使这一治理原则融入到国际环境机制的制度设计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认了发达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承担首要责任,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应发挥首要作用,并且应该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发展需要。《京都议定书》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清楚地作出了区分,并且为前者规定了具有约束力的减排义务和时间表,而没有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具有约束力的减排义务参见薄燕《国际环境正义与国际环境机制:问题、理论和个案》,《欧洲研究》2004年第3期。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治理原则的成功引入,使环境领域的全球治理结构具备了更加合理的内涵,中国对此可谓功不可没。
  “新安全观”是中国提出并积极倡导的安全领域的治理原则。1997年,中国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首次提出了“新安全观”。“新安全观”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基本内容,主张“安全应当依靠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通过对话增进信任,通过合作谋求安全,相互尊重主权,和平解决争端,谋求共同发展”《〈199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http://news?163?com/06/1228/18/33EUVQDQ0001252H_3?html。新安全观认为,“安全不能依靠增加军备,也不能依靠军事同盟,安全应当依靠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钱其琛就亚太形势阐述我观点和立场》,《人民日报》1997年7月28日,第6版。。上海合作组织是这一治理原则的成功实践。在其指导下,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了不同于对抗性军事同盟的地区治理结构,在维护和促进成员国之间的信任、打击跨国恐怖组织、维护地区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合理性在东亚地区得到了普遍认可。中国在“新安全观”指导下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后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行动,在1998年东盟地区论坛会议的主席声明中受到了称赞。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