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报业的改革发展与未来取向

作者:冉华 李明 更新时间:2010-12-15 11:11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报业;体制改革;公共媒体
【职称论文摘要】
文化体制改革启动了报业集团新一轮的改革,在文化体制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分开”的制度设计之下,实现公益性报纸事业与经营性报纸产业“两分开”是报业改革的最终目标。尽管国家何时具体推进“两分开”尚无法预测,但这一终极目标是不可改变的。经营性

包括传媒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2003年已全面铺开,这是国家的重大文化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中央希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框架下,其最终实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两分开”。因此,中国传媒应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下,寻求符合自身逻辑的发展趋向,科学地选择和安排“两分开”的改革路径。基于这一原则,我们对于中国传媒尤其是中国报业的改革现状应做出客观准确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报业的未来发展作出思考。
  
  一、文化体制改革启动报业集团新一轮改革
  
  中国报业30年的发展,历经三次重大的改革和制度安排。1978年,“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制度安排催生了我国的报纸产业,成就了新时期中国报业的第一次重大改革。1996年开始的报业集团化发展则在产业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报业的整合,提升了报业的整体实力。这两次重大的制度变迁,是报业出于对资本的渴求和规模效益的追求而不断地突破制度限制的过程,都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同时启动报业集团新一轮改革。与前两次报业改革不同的是,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框架设计之下的公益性报纸事业与经营性报纸产业“两分开”的制度安排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制度变迁。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政策出台之后,传媒领域曾经对政府文化体制改革的制度安排给予了支持和回应。比如在试点改制政策的催动下,跨地区联合办报“借势推进”。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广州日报报、Ik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上海文广集团”南北联手,打造《第一财经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两大集团东西合作,创办《新京报》。伴随跨地区联合办报,跨媒体、跨行业发展也在逐步展开,主要集中在创办杂志、创办手机报、进军影视业和开拓传媒网络技术业务等。而“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则是传媒领域尝试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北青传媒”是《北京青年报》实行宣传、经营两分开,把报社的经营性部分剥离出来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12月22日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内地传媒企业海外公开上市的“第一股”。“北青传媒”响应改制的积极作为也成为众多传媒单位效仿的对象。
  但现实的发展却并不乐观,北青传媒上市不久便出现了盈利危机,其2005年度利润大幅缩水94.8%,拥有《中国计算机报》的赛迪传媒也因2005年上半年业绩下滑而被下调为减持股。跨区域、跨媒体改革在《新京报》、《第一财经报》之后并没有大的建树。因担心跨地区合作会削弱对媒体的有效监管,中央有关部门暂停审批跨地区办报,一些拟议中的跨地区办报项目处于停滞状态。自此,笔者发现,传媒领域的变革虽然仍在进行,却已经从跨区域、跨媒体的扩张尝试,重新回到内生型增长的旧有路径,从原有的“边缘性突破”重新回到体制内的制度创新。
  作为前两次传媒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我国报业集团明显缺乏改革动力,整体改制被否决后,重新回到了运作机制创新的轨道。当前,报业集团的改制实践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代表的“广东模式”,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浙江模式”和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上海模式”。“广东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管委会模式实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进行公司化改制后采取双元式法人模式,让企业法人和事业法人在传媒集团内混合性并存,以实现法人治理机制创新;“浙江模式”则在实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对集团公司和经营者的监管和考核机制的创新;“上海模式”的优点在于灵活运用相关政策,采取经营资产剥离策略,以实现报业传媒集团上市融资目标。
  从现有报业集团改制的三种模式来看,其改制的重点和核心都是在进行采编与经营剥离的运作机制的创新,离文化体制改革设立的公益报纸事业与经营性报纸产业“两分开”的终极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基于传媒作为文化特殊部类的特异性和中国社会所处的特殊社会背景考量,采编与经营剥离的渐进式的改革路径仍然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我国报业前两次重大的改革,均属于体制内的制度变革与制度设计,但从总体上看,都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报业的繁荣和发展。而文化体制改革“两分开”的制度安排,却敏感地触及到了报业体制的核心——产权制度的改革。国家作出本次改革的制度安排,目的在于为报业进一步明晰产权界限,既要保证报业能充分履行舆论引导、组织宣传等社会职责,还要充分张大报业的产业属性,使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规模化的发展。因此,本次触及报业体制内核的改革是没有以往的成功经验可借鉴的,那么“摸着石头过河”,从运作机制的改革人手,循序渐进仍然是目前推进报业体制改革的合理路径Ⅲ(第10页)。国家在推进报业体制改革时,一方面必须要考量改革是否会带来报业的失控,是否会成为增加社会风险的因素,另一方面,又必须保证报媒作为党政喉舌的工具性的充分履行,力求使整个改革不损害报媒的社会管理功能,避免引起巨大的社会震荡。
  所以,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还是传媒自身对中国报业的体制改革都是极为慎重的。自2003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强力推进报业集团内部采编与经营的剥离,其目的就是希望在稳健的基础上加快报业体制改革的进程,通过现有运作机制的改革来不断突破混合性体制的弊端。
  
  二、文化体制改革终极目标的选择
  
  文化体制改革是国家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又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它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对于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国家文化和经济的总体发展战略被确立之后,相关领域的改革就在有步骤的推进。新闻出版业首先试行转企改制。继2003年7月中央配套出台关于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两个重要文件之后,2003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相应地出台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对7家出版集团进行事业向企业转制的试点,对6家发行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表示,全国约有570家国有出版社将进行大规模的体制改革,除人民出版社和各省级人民出版社以外,其他所有出版社都将转型为经营性企业体制。2005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闻出版系统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新闻出版行业政企(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