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住民为中心的历史街区商业改造模式探究

作者:申晓艺 更新时间:2016-09-21 14:4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旧城更新 历史街区改造 人车分流 空中步道
【职称论文摘要】
近代中国城市更新迅速,在城市化过程中,旧城尤其是历史街区问题日益严重。而后我们寻求历史街区的改造,目前大多商业改造模式为旧建筑功能置换,引入商业。在往常的历史街区商业改造中,原住民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甚至被迫迁离。原住民的撤离带走了历史街区根本的韵味。他们的传统手工艺,与历史建筑磨合的生活方式,人与人的交流模式都因而消失。本文笔者提出以原住民为中心的历史街区商业改造模式,指首先满足原住民在历史街区的生活需求,再以原住民和历史街区,加之独特的人文特色共同吸引商业投资与游客。其中,与以往商业开发明显不同的地方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229-01
一.汉口租界现状
1.1 租界概况
汉口租界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至沿江大道之间。是西方列强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遗留的历史建筑。笔者调研范围北至一元路坤厚里里分式居住区,南至天津路,东至沿江大道,西至中山大道。调研区域主要为为法租界范围,这里传统历史建筑有大面积的保留,适合本文所提出的新的商业模式的插入。
1.2 汉口租界历史街区存在的问题
1.2.1公共空间匮乏
在法租界内,居住于传统里分的居民,会在马路边人行空间区域聚集交谈,或是打麻将,下象棋,晒太阳。然而这个区域是行人区,且靠近马路,噪音与尾气都很大,并不适合作为休闲交流空间。可见对于里分内居民来说,便捷的公共空间是极为匮乏的。
1.2.2步行条件差
租界内步行条件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步行道路过窄。现今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我们对步行系统有了更高的期待,但是租界内步行系统的标准仍为上个世纪,相对于现今的标准太窄。第二,步行道路被侵占现象严重。第三,步行道路硬件设施较差。由于旧城长时间缺乏整体性的维护,其人行道破损现象严重,为行走带来不便。第四,人车混行现象严重。
1.2.3优秀历史建筑无人问津
汉口租界内存在大量的优秀历史建筑,一部分为传统的里分式住宅,另一部分为公共性历史建筑。里分式住宅是武汉租界区特色建筑,是老汉口近代历史的缩影和其特有的厚重的历史与市民文化积淀。但是里分往往被包裹在街区内部,外部只能看到一个入口,因而鲜有人至。除了里分之外,租界内遗留了数座优秀的公共历史建筑,散布在租界,不易吸引游客。
1.2.4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
租界内的老汉口市井文化不仅存在于建筑与原住民之间,存在于人与老汉口传统手工艺之间。如老汉口最重要的特色应该是过早文化,过早即吃早餐,其中包含传统早餐的手工制作。随着商业的多元化,传统早餐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日渐失去竞争力,店面缩小,甚至逐步消失。
二.以原住民为中心的商业改造模式
以原住民为中心的商业改造模式是点状、渐进式的改造,是历史街区与城市化碰撞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以下为改造步骤:
2.1 现状建筑评级筛选
在调研的历史街区范围内,首先对场地建筑进行评级。其中有部分破损严重,没有保留价值。把这样的建筑去除,为历史街区打开呼吸孔。然后在区分出的可拆除建筑中,挑选出大小合适且彼此间容易联系的地块。大小合适是指,地块大小适合作为公共空间且有一定的辐射范围,使居民在较适宜的步行范围内可到达。彼此容易联系是指,改造模式的第三阶段是连点成线,从而成网,使人在上层行走从而实现人车分流。
2.2 点状插入新的建筑
在已经拆除建筑的地块上,加入新的建筑。新建筑的功能是,上层为居民公共空间,下层为特色商业街,中间是步行空间。而下层的特色商业空间以挖掘不同街区传统手工艺为出发点,并吸引街区内手工艺人或者原住民在此工作。
2.3 连接点状新建筑成网
在不同新建筑的中间步行区之间,用空中步道相连,连点成线,连线成网。从而实现人车分流。
2.4 下层布置特色街道
下层区域布置特色街道,一方面是为了保留传统的手工艺,另一方面是吸引游客。希望通过下层空间的功能变化保留不同的文化活力,并且为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艺找到传承的办法。另外,连点成线后的不同商业街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以及转折的趣味性,可以吸引游客深入到租界内部。
2.5 上层布置居民活动中心
上层的居民活动公共空间的功能很丰富,可以是社区图书馆、学习室,或者棋牌室、健身房,也可以是儿童游乐空间或是晾晒空间等。
三.对新模式的预期
改造后的历史街区从街区外部来看改动很小,机动车道上空多了一些步廊。但是在历史街区的使用上与价值挖掘上能改善很多。
3.1 改善原住民的生活条件,保留其生活方式
首先是部分的解决历史街区人车分流现象。从整个街区的角度来看,将道路空间立体化利用,下层行车,上层走人。而上层走人是依托于立体网状的空中连廊。游客与原住民可以习惯于使用空中连廊,路面道路步行体系的利用率降低,因而减少人车混行现象,从而也提高历史街区的机动车交通效率。
其次,历史街区内插入的新建筑解决了历史街区缺乏公共空间的问题。这种点状拆除建筑并插入新建筑的方式对历史街区的破坏性更小。其次,对于原住民来讲这样的距离更加便捷,类似于同街区邻里的交往模式。
3.2 保留发展原有手工艺
在历史街区内部插入点状的新建筑,新建筑的下层功能为不同特色商业步行街。预期中,每条商业街的特色的选取灵感来源于原有街区的文化民俗。
3.3 将游客引入历史街区内部,挖掘历史街区商业潜力
网状的新的改造模式,可以串联原本分散在租界内的独栋公共历史建筑,并且打开里分式聚落的内部。游客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到网状体系内,会被特色街道吸引前行,在其整个游览过程中,可以体验到不同类型的传统风俗,可以欣赏到原本被掩盖的里分式住宅以及其他独栋的优秀历史建筑。
四.结论
总之,经过上文论证,以原住民为中心的商业改造模式是可行的并具有诸多的优点。这种模式关注了传统改造忽略的人群原住民,并且将原住民与游客的关系从敌意改为积极。其次,该模式从全方位挖掘历史街区的价值,将历史建筑由封闭变为开放,将民俗文化从即将消失拉回到舞台中央。更重要的是,保存了原住民,才能使历史街区真正的具有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另外,点状的改造对历史街区长生更小的损害,但却能辐射更大的范围,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点状新建筑可慢慢扩散,是历史街区慢更新,从而实现历史街区到新城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宋妮.汉口历史建筑存续与更新[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2:33-40
[2]谭文祺.历史地段复兴中的商业空间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38-42

     

         广州八度论文中心为晋升职称的朋友们,推荐省级,国家级和核心期刊发表《建筑界》《中华建设》《中国住宅设施》《建筑知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商品混凝土》《房地产导刊》《河南建材》《城乡建设》《建设科技》《建筑设计管理》《华中电力》《建材世界》《中华民居》《山西建筑》《农家参谋》《房地产导刊》《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建筑遗产》《通信电源技术》《无线互联科技》《电源技术应用》《建筑·建材·装饰》 《城市地理》《新材料新装饰》《环境与生活》《工程建设标准化》《物流工程与管理》《黑龙江交通科技》《交通世界》等等期刊同时也为评职称的出版各科独著或是挂名编辑书籍.上千种出版社可以供作者选.另外如果朋友们对写作有疑难我们也可以帮到你们。提供写作服务。(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