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记忆——枣庄运河船工号子

作者:葛兆运 更新时间:2014-09-26 12:5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枣庄运河船工号子;保护与传承
【职称论文摘要】
摘 要:“船工号子”是中国民歌体裁的一种,是为配合航运船务等劳动而传唱。本文对枣庄运河船工号子的起源、种类特别是枣庄地区的运河船工号子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论述,对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089-01
  一、枣庄运河船工号子的起源及特点
  “船工号子”是中国民歌体裁的一种,它是流行在行船中专为配合航运、船务等劳动过程中而传唱的。长期以来,大运河上的船民们在凌波踏浪、击风搏雨的航行中,也逐渐创造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船工号子。枣庄位于京杭大运河山东的南段,在元明清三代,漕运进入了鼎盛时期,每年路过枣庄运粮食船有两万多艘,首尾相接十几里。
  枣庄的运河号子也叫“粮米号子”,是船工们在运河劳动中为了协调劳动,激发劳动的热情的集体创作,已经传唱了数百年。据老人们传说,运河粮米号子是乾隆皇帝御封的,专为宫廷运送皇粮时唱的。当年运河日夜运漕粮,“船工号子”响连天。“十万八千嚎天鬼”足以说明当时运河”船工号子“的声势浩大。也有资料表明,光绪年间,运河的一段补给河流溃堤改道时,运河断流了,朝廷改征粮为折扣银两,漕运废除,水运凋敝,陆运兴起,运河的码头地位逐渐减弱了。1943年运河因大旱断流,水上运输才停止。到了50年代以后,轮船有了动力系统,摇橹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与运河共兴衰的“船工号子”也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二、运河船工号子的种类
  枣庄船工号子是船工原生态的工作形态呈现,按角色的不同,分为领号与和号两种,唱号子一般需要一个领号者,待领号者唱出,其他和号人随之应和。如果按内容分区分,运河船工号子主要以摇橹号子、绞关号子、起锚号子、打蓬号子、撑篙号子、拉纤号子等为主。在船工号子里所涉及的船工活动任何工作形式,目的都是为了在行船过程中大家能够齐心协力的度过难关。因此,船工号子更讲究歌唱的内容,根据实际的需要,这些歌词内容基本上是即兴发挥的,比如快到中午的时候,拉货的船正好赶上激流,领号人就会唱“大家加把劲啊,管船娘子已(准备)好了......”从而达到统一步调齐心鼓劲的目的。虽然内容是即兴发挥的,但曲调一般却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属于哪一种号子,像摇橹的有摇橹曲调,拉纤的有拉纤的曲调,具有浓浓的文化特色。有一种号子在船工号子里面成为“闲号”。所谓的“闲号”,就是指船工在休息的时候喊得船号。其特点是比较的自由,都是即兴演唱,内容多是能愉悦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开心。之所以称为“闲号”,也是和运河的特点有关,运河的水势平稳,基本上没有什么惊涛骇浪,所以才有心情唱闲号,这是区别于其他河号的独特之处。据说,“闲号”里面的内容经常可以抓词,那时候河边经常有唱小曲的,也有唱大鼓的,就经常把他们的词放到自己的号子里面唱出来。
  三、枣庄地区运河船工号子的现状及保护
  随着大运河漕运功能的衰退,帆船被拖轮代替,河边的船工号子也慢慢的销声匿迹,“运河号子”已成为了“绝唱”。枣庄船工号子作为大运河文化的一部分,理应加以保护和传承,山东、江苏、浙江一些港行部门有关人士说,自2006年,大运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沿运和的一些有关部门便开展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至于“船工号子”的找寻工作却没有见到显著的成效。我认为对枣庄地区运河船工号子的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枣庄运河船工号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制定出保护的政策措施,加强保护文化遗产重要性的全民宣传教育,提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从而增强抢救“枣庄船工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感、危机感、民族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抢救和保存濒危枣庄船工号子文化资料,对于存在的老一代船工们年龄偏大的现实,加紧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是必要的。
  枣庄船工号子是枣庄船工们为了战胜自然困难而形成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历史留给运河两岸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它加以挖掘、保护和传承,是一件大事。“枣庄运河船工号子”是鲜活的历史记忆,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它是运河文化和枣庄文化标志性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通过对枣庄运河号子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加工提炼,赋予时代新意,使之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和新亮点,沉睡近百年的千年绝唱一定会重新响起,在中国运河文化中开出一朵别具异彩的艺术奇葩。
  参考文献:
  [1]枣庄市志编委会.枣庄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李振启.运河渔火[M].北京: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2008.
  [3]李宁武.船工号子[J].山东文学.1997(5).
  [4]政协枣庄区委会.枣庄运河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
  [5]杨羽健.关于川江船工号子[J].音乐世界.1984(5).
  [6]曹竟成.运河号子[J].治淮杂志.1993(5).
  [7]李新学.谈山东渔民号子的艺术特点[J].齐鲁艺苑1982.
  [8]王密.寻梦台儿庄.枣庄大众网[OL].2011(4).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