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小河镇街区景观改造的肌理保护研究

作者:王家钱 李顺燕 更新时间:2018-04-10 13:4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历史街道;城镇肌理;保护;改造
【职称论文摘要】
保护历史文物及古建筑的价值在于一个城市需要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个性。城市在进步,如何在不破坏原有城镇肌理的前提下对历史街道进行改造,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所在。孝感小河镇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镇,尤其以环西街最为闻名,无论是从建筑形式、地理位置或者是气候水文等方面来说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宜人居住空间。本文以环西街的景观要素为引,研究小河镇传统肌理的形成,并由此对小河镇街区肌理的改造及传承上做出相关的分析,希望对今后小河镇及类似城镇的文化生态改造与修复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中图分类号】TU948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地域的特色和历史都浓缩在了一街一巷中,这种自然形成的城镇规划是当地居民对于居住舒适度的探索和智慧的结晶,狭窄的街道不仅仅拉近了商贩和客人的距离,在这狭窄的街道里,同样也成长了几辈人,这一街一巷对于这些人来说是家乡的记忆,是乡愁的具体表现。所以,涵盖了这一街一巷的城镇肌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在不破坏城镇肌理的前提下对古街道进行文化生态改造与修复,让历史街道在今天也能作为载体承载居民的日常活动,是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话题。本文以环西街的景观要素为引,研究小河镇传统肌理的形成,并由此对小河镇街区肌理的改造及文化生态修复传承上做出相关的分析。
一、古镇肌理保护的意义
(一)城镇肌理的表现
肌理,字面解释为肌体的纹理,可扩展到物体的结构和走向,更深层的含义还可体现在视觉效果和对心理影响等。同样,一个城市作为融合了万千建筑道路和人民意志的综合体,其内在也存在着肌理。城市肌理不单单表现在具体形态上,从宏观角度上对城市的外观和格局,是最显而易见的城市肌理的一种表现,其次在人的视觉、心理、印象和情感甚至城市历史沉淀上也有表达。房屋建筑、山体及河流走向等基本元素构成了城镇肌理,视觉上可以表现在街道、地铺、桥梁、植被以及质地等,以至于街道的宽度、建筑的颜色、高度等,以及表现在城市的种种细节中;情感上则表现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取向、民俗风情、当地礼节和宗教信仰等。
街道是城市印象的形成中有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街道在尺度、形式和色彩等的具体表现上给游走其中的人们最为直白的感官体验。其次,建筑在城市肌理的形成上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街道作为一个场所承载着人们日常活动,以两旁建筑为界限,划分出居民交谈碰面的场所。
(二)肌理保护的重要性
一个城市的印象,不是由一栋建筑或是一条街能够勾勒的,对城市印象起着尤为重要作用的是最普通的老巷子、老胡同。因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些老巷子、老胡同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起居及安全需求,在城市改造中被大面积拆除。在原来地方上,新的玻璃大楼拔地而起,而城市的印象也在老建筑倒塌扬起的灰尘中随风飘散。一座城市不应该被这样简单粗暴的拆除重建,没有了记忆中的街道、建筑,城市的色彩也在大拆大建中变得难以辨认。不同的街道、建筑和色彩在不同的城市里应该有所差异,而不该是“千城一面”。肌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会议中说过:“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一个人对于家乡地域整体印象的有选择性表达,每个人记住的特征不同,可能是曾经经常游玩的公园,也可能是走过的小巷。但总体而言,还是城市肌理对公共空间的具体表达,决定着人们乡愁的具体体现。同样的,乡愁是对一个地域特色的浓缩体现,具有唯一性。当地人的历史与情感形成特殊的场所精神,是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追求,其中包含了场所的历史与人们的情感追求,是当地人产生归宿感、参与感的主要因素。保护了城市肌理,当地的风土人情得以延续,集体的记忆也能够保留下来。
二、小河镇环西街的现状
(一)小河镇肌理特色的成因
小河镇地处湖北省北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时期。明清时期商贸密集,尤其是清朝,在小河镇设立了衙门,是当时孝感地区北部的政治中心。环西街总长约一千五百余米,宽五米左右,小河溪从街头公孙桥下穿流而过北去注入澴河,这里曾经水运交通发达,是当地的贸易中心,自古以来都是商贸繁华的码头。如今小河镇的历史建筑格局尚存,尤其是环西街,因保存比较完整而闻名,当地人称之“明清一条街”。环西街周边历史建筑林立,现存仍有180多间。
环西街两边灰色屋顶建筑为历史遗留古建筑。 由于其特殊的建筑形式,楼与楼同山共脊,一屋有损则危及邻居,因为互相牵制,古街的原貌保留完好。环西街为南北走向,明清时期形成的街道基础结构保存完好。其特殊的街廊结构使得天气对街上集市的影响被降到最低,雨雪风霜天气时人们都可在屋檐下正常经营,这是典型的因商业需求,以商铺为功能需求建造的原始商业空间。
(二)小河镇肌理特色的具体表现
城镇肌理不仅仅存在于宏观上,在微观层面上,环西街的空间表现以及建筑形式及民风民俗等多个方面也有所体现。
在空间上,小河镇的总体布局呈现出以环西街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布局,环西街也是构成小河镇肌理的主要元素,环西街的景观也是体现小河镇肌理的主要表现基质。街道的宽(用D表示)与临街面建筑的高(用H表示)之比:D/H是影响人视觉印象最直观的比例。在环西街中,D/H大约多在1到1.5之间,1  在建筑风格上,环西街的房屋大部分是民居,建筑风格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格,屋外附带飞檐,建筑风格统一,街道上的民居拥挤却排列有序,楼体普遍不高。建筑结构上以砖木为主,建筑的临街面也就是门面建筑形式相近,材质也相似。门面的宽度普遍不大但进深长,没有阔门洋楼等,财富并没有在建筑上面体現,正如中国传统藏富的习惯,不显山露水,很好地反映了小河人民的商业理念,民主平等,不猖狂的秉性,内敛务实的处世态度。

        在建筑形式上,为了解决房屋狭窄进深长的布局,室内多建有天井,据当地人估算,九成以上的房屋建有天井。小河镇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水大,温暖潮湿,通风的需求较大,同时因为临街门面宝贵,房屋开间小,进深较大,采光较差,所以天井还有采光的作用。夏天,孝感天气炎热,天井优良的通风作用使室内凉爽通彻,不至于闷热。周围房屋都向天井排水,在风水上,有财不外流的含义。同时,天井也是建筑内部的活动中心,为家人交谈和传递感情创造了场所。同时,天井采光良好也可种植花草修身养性,可以说,天井是小河人结合了功能和情感沟通的需要对建筑格局的选择,构成了与当地人文地理相结合的建筑风格。 

  环西街现有格局多是明清商贸衍生出的产物,它卓越的地理条件和方便的交通使其形成过程深受商贸影响。沿街街廊是环西街最具特色的建筑形态,木质的街廊作为独特的“灰空间”作为室内与室外的缓冲空间有效地保护了店面,满足了商业活动的需要,使商品交易免受南方阴雨天气多的影响。小河镇的建筑形态是以商贸为基础需求建造的典型历史商业街,其独特的街廊结构和小开间大进深的建筑格局是形成小河镇肌理的基础元素,也是小河镇肌理在建筑形式和空间上的具体表现。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