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煤炭资源型地区政府生态职能建设

作者:张松 更新时间:2010-12-02 10:3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煤炭资源型地区;生态职能;生态失衡;生态补偿
【职称论文摘要】
摘要:煤炭资源型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对一些省份来说,确立开采资源的方式作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之路,既是国家的无奈,也是该地区发展的依赖。煤炭资源型地区政府生态职能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狭隘的经济增长观对生态职能的忽视。国家政策倾斜及发

一、煤炭资源型地区资源开采的选择与生态失衡
  
  对一些省份来说,确立开采资源的方式作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之路,既是国家的无奈,也是该地区发展的依赖。
  
  1 国家选择煤炭资源型地区开采政策的无奈与生态失衡
  
  煤炭资源型地区的生态失衡问题由来已久。自新中国建立起,特别是1956年以来第一个五年计划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期间,国家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方针,这在当时积贫积弱的国情下是非常必要的。重工业是能源资源的主要消耗者,重工业要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能源资源作支撑,而煤炭资源在能源结构中始终占据基础地位。据1995年统计,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27.2%,而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中国依靠煤炭的客观现实决定了煤炭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今后十几年内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不会改变。能源资源的来源和渠道无非是从国外购买或国内区域间调配。而建国初,从国内获取煤炭资源能源就成为“唯一的、没有办法的、也是最优的选择”。
  中国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在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煤炭供求关系等方面,把全国从东向西划分为三个开发区带,实施不同的经济政策,东部为煤炭调入区,中部为煤炭供给区,西部为煤炭自给和后备区,所谓的中部煤炭供给区是指晋陕蒙地区。在中国能源短缺的压力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山西煤炭资源价格服从国家政策要求,以低于成本的煤炭价格将煤炭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这样的经济政策明显是“剥夺”资源丰富地区的发展优势,中部地区无偿为东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在中央“六五”发展计划的政策引导下,“从1981年以来,山西能源工业突飞猛进,投资成倍增加。1981~1995年15年间,山西全省基本建设投资总额999.7亿元,同期能源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就达到456.34亿元,占全省投资总额的45.6%”。由于高强度的投资,“有水快流”式的大规模开采以及开采工艺技术落后等原因,我们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是非常粗放和不经济的,相比而言,相同产量所要耗费的煤炭资源就非常大,这样不科学不合理的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大面积的滑坡、大量烟雾粉尘和残煤残渣、泥石流和塌方现象的发生和严重的环境问题。
  
  2 煤炭资源型地区发展时资源开采的依赖与生态失衡
  煤炭资源地区(如山西)生态严重失衡,不仅是国家能源开采政策的结果,也是地方政府在发展中的政策偏颇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地方财政对煤炭的严重依赖。山西省有七个地级市,均以煤炭产业为其支柱产业,煤炭产业每年上交的利税在全市财政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见表1)。纵观山西的贫困县可以发现,没煤就穷,穷则必没煤。
  当然,山西煤炭资源地区煤炭的开采现状不是单一因素和短期形成的。既是国家提倡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发展,其他地区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政策引导的结果,也是山西省追求短期利益、解决现实问题的迫不得已的选择。在国家和地方都不能很好地处理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山西的煤炭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浪费,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环境和生态问题成为突出的问题,环境质量差已经成为山西最“知名”的特征。
  
  
  二、资源型地区生态职能建设的着力点
  
  1 煤炭资源型地区生态职能建设的关键点:国家政策倾斜
  基于煤炭资源型地区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及历史原因造成的现状,国家政策应该向煤炭资源型地区倾斜。改革开放以来,煤炭资源型地区为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像山西这样的煤炭资源输出省份,贡献是巨大的,然而自身并没有从中快速发展起来,即其付出与收益并未成正比,反而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当东部地区富裕起来后,需要按生态补偿原则,向煤炭资源型地区进行相应的补偿。
  东部和沿海地区借助国家优惠政策,无论是市场机制发育程度、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已经走上了“快车道”。但是,国家的大量资金仍然在快速向这些地方投入。比如,就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来说,国家为了拉动消费,往社会注入资金,激活市场,资金投向了哪里?其中主要部分投入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当然这样做不无道理。结果是:这些地区发展越来越好,中部和西部地区,包括煤炭资源型地区仍然和继续处于政策的劣势中,经济愈是难以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在生存问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怎么会产生质量上的要求呢?环境和生态问题就更无暇顾及了。“马太效应”在中国的地区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摆脱马太效应的主要办法就是国家政策倾斜。对于山西煤炭资源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来说,山西经济结构的转型仅靠自身很难。山西煤炭资源开采产生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山西的责任,也不再是简单的“谁污染、谁治理”问题,污染源虽然在山西,受益者主要是发达地区。
  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资源型地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值得借鉴的治理机制。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4月17日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示:“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从环境管理和公共政策的角度看,生态补偿的基本涵义应该是一种以保护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财政、税费、市场等手段,调节生态保护者、受益者和破坏者经济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这是运用财政、税收、市场等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宏观调控政策,国家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增收煤炭资源税、建立煤炭资源开发基金项目等手段来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配,特别是对远离资源开采地但对煤炭资源需求量极大的发达地区和省份,可以通过这样的政策来为资源型地区环境生态的治理筹集资金。
  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不仅在于可以使当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在“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排污谁付费”的要求下治理环境,更重要的在于可以使东部发达省份通过“谁受益谁补偿”认识到:关于环境生态问题,没有人可(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