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作者:魏丙州 更新时间:2015-07-22 14:3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滨州;农业;实践;建议
【职称论文摘要】
山东省滨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本文总结了滨州市的农业发展现状,并且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滨州市农业现状
滨州市地处山东省北部,黄河下游,总面积9454平方公里。目前,全市辖6县4区,总人口377.92万,其中,农业人口257.45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61.41万公顷,农民人均纯收入7194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0.41亿元,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达9.42亿元,拥有农机总动力546.21万千瓦。蔬菜、瓜类播种面积达4.4万公顷,产量达222.36万吨。
滨州市设施农业主要有设施种植业和设施畜牧业两大类,设施种植的品种主要有蔬菜、瓜类、食用菌等,截止2010年底,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为3.34万公顷 ,拥有各类大棚13.6万个,其中:连栋温室50个,日光温室2.52万个,塑料大棚2.17万个,中小拱棚8.92万个。
各类设施农业装备达到3.2万台(套),其中:温控设备为32台(套),光控设备为4台(套),二氧化碳施肥设备为3002台(套),灌溉设备为16393台(套),自动卷帘设备为12536台(套)。
二、滨州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设施农业整体装备差,高档连栋温室很少,已有大棚温室的机械装备不足,机械化水平有待提升,且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不高。虽然设施农业面积发展迅速,但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落后,设施农业的设备、技术更新换代缓慢,自动化水平低,大部分劳动量还是靠人工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我市设施农业主要是以简易中等水平的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为主,高档次、设施环境可控程度、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连栋温室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一旦遭遇灾害性天气,生产难以保障。另外尽管市面上有些设施结构,但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和栽培品种,更重要的是高出农民的购买力,因而农民仍旧习惯采用简单低廉的设施结构。
2.前期投入大,资金筹集比较困难,制约了设施种植和养殖规模。发展设施农业一次性投资较大,特别是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前期建设不仅有建造成本,还有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数额较大。从我市的情况看,目前设施农业所需资金,政府投入仅占1%左右,基本上需要农户自筹。尽管设施农业是高产高效农业,一亩设施农业的效益相当于大田作物的十倍以上,但是规模小、相关设施不配套已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3.农民品牌意识、环保、生态意识淡薄,农产品的知名度不够高。设施农业优点之一是能够生产出高档绿色产品,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可以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设施种植产业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尽管政府部门对此问题高度重视,但广大种植户在此方面却意识不强,或者有意识而缺乏落实,使得在我市种植的蔬菜不得不贴牌种植外销。
4.设施农业技术储备不够。设施农业涉及机械工程、农艺栽培、自动化、信息化、声、光、电等诸多领域,内容广泛。但目前设施农业科研项目少,相关机具的研发滞后,制约了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同时,掌握相应技术的专业人员少,缺乏系统的技术推广网络,设施农户得不到有效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指导,致使一些先进的技术及设备难以推广应用。
三、促进滨州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1.抢抓有利时机,促成我市农业的二次崛起。发展设施农业,走生态农业之路,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滨州市是农业大市,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抢抓黄河三角洲开发“高效生态”的特点,认真分析形势,充分利用政策,尤其是在我市被科技部批准为“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全国第三个省部共建的农业园区的时机,根据农业规划,建造、建成一批代表区域性农业发展的示范园区,加强政策扶持。把设施农业建设纳入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尤其注重发挥农机部门在发展设施农业中的龙头作用,明确职责,增加投入,强化手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2.按区域分别规划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对于已有基础的设施农业基地,应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发展档次较高的设施模式,对已进行设施生产的经济水平一般的县区、乡镇,应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发展,逐步对现有设施条件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设施农业效益。无论是哪一类,在设施农业发展上首先要注意总结自己的经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设施农业,并把主攻方向放在改进提高现有设施水平和加强管理上,千万不可脱离实际,盲目发展。
3.制定设施农业发展的具体扶持政策。一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技术,积极争取更多的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生产、加工机具进入政府补贴目录,加大对农户购买装备机具的补贴力度;二要围绕设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帮助、引导农户进行小额资金贷款,扶持设施农业发展。三要设立专项奖励资金,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扶持高档园区、特色园区的标准园建设;二是完善设施配套建设和基础建设;三是扶持农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也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示范创新,促进设施农业由数量规模型向科技效益型转变。
4.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设施农业机具科研开发的支持力度,将设施农业机具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48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的内容,组织协调高等院校、地方科研院所及生产企业,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机具。同时,对生产急需、农民欢迎、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和成果,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高设施农业的规模和效益。
5.健全组织推广体系。设施农业涉及种植、园艺、植保、畜牧、林果、渔业、机械及科研生产诸多领域,为加强组织协调,应当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和完善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支持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定期培训在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提高推广服务能力。
6.加强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设施农业是农业高科技的产物,囊括了当今农业先进技术的主要内容,而我们现有的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这就造成了设施农业从业人员凭经验管理和经营。目前很多栽培品种只是从大田生产移入大棚温室栽培,产品的品质、产量和病虫害抵抗能力都存在很多问题;设施内的栽培技术多半是沿用的大田栽培技术,标准化水平不高。因此可以通过举办阳光工程设施农业专题培训班的形式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