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探源(2)

作者:唐建兵 更新时间:2010-10-15 22:4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工作;民族理论
【职称论文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观是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指南,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观是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指南,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恩格斯论述民族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其他如《论犹太人问题》、《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

家的产生》等多部论著也有反映,但它们各自有论述的主题,不是民族理论的专著。上述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观的集中体现。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观进行分析整理,不难发现:首先,在民族发展规律的认识上,他们描述了民族的定义和特征,认为民族是由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在对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认识上,认为民族是由不同阶级组成的,私有制是民族压迫的根源,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不会获得自由,只有消灭剥削制度,才能消除民族剥削;最后,在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上,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主张民族平等与团结,坚持民族自主原则,根据不同民族特点提出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与方法等等。
  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马恩的民族观进行了科学地理解,同时也认识到马恩民族观并不是僵死的教条,必须与各国的民族结构特点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马恩的民族理论观点与中国民族结构特点并不是如影随形的,况且中国民族实践也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的中国民族实践客观上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观点。
  
  2.对列宁、斯大林民族观的发展与提升
  列宁、斯大林将马恩的民族理论观点与苏俄的民族特点相结合,形成了符合苏联民族国情的民族理论观点。列宁民族观主要体现在《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移民问题》、《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草案》、《论民族自决权》、《民族平等》、《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等民族理论著作中。列宁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阐述了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和特征,认为民族问题属于“工人问题”,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特点,对民族主义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在民族纲领与政策问题上,坚持民族平等,并把民族平等提到工人民族纲领的高度,提出“各民族完全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教给工人的民族纲领,全世界经验和俄国经验教给工人的民族纲领”,坚持民族工人阶级的联合和团结,认为联邦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种过渡形式但不仅限于联邦制。斯大林的民族观体现在《社会民主党怎样理解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十月革命和民族问题》、《论党在民族问题方面的任务》、《党和国家建设中的民族问题》等著作中。斯大林对民族的概念做了较科学、完整的阐述,重点分析了社会主义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认为民族差异和阶级压迫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问事实上的不平等”,民族消亡是全世界民族特征的消亡,所有民族融合为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等民族观点。
  “以具体历史条件为出发点,把辩证地提问题当作唯一正确的提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但中共成立初期,对中国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认识不够,在民族纲领与民族政策上,生搬硬套,基本上模仿苏联的做法。直到“六大”中国共产党人才领悟马恩民族观能够解决民族问题的真谛,认识到马列主义民族纲领与政策与中国民族结构特点相结合的重要性,将马列主义民族观运用到中国民族具体实际,使这颗优良的种子在中国发芽、生根、茁壮成长。
  
  三、中外处理民族问题的失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借鉴素材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为,民族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不可能单一地解决,只能在解决社会总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解决。任何忽视民族发展规律,超越民族发展阶段的主观臆断,只能付出惨痛代价。中国“文革”期间民族工作的失误和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对这最好的证明。但“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以辩证的态度,一分为二地看待处理民族工作上的失误,大胆批判,深刻反思,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推向新的阶段。
  
  1.对中国“文革”期间民族实践工作的纠正与扬弃
  1958年至1965年,受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影响,当时曾刮起“民族融合风”,民族工作忽视民族差异及特点,照抄汉族地区的具体做法和即得经验,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搞“一刀切”、“齐步走”,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极大地伤害了民族感情,加深了民族隔阂与民族对立情绪。继之而起的十年“文革”期间,民族工作也遭到惨重浩劫。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林彪、江集团无视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将民族问题等同于阶级问题,否认民族工作的必要性,采取了一系列破坏、践踏民族政策的卑劣行为。在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地位被否认,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被当作“四旧”扫除;在政治方面,在宪法中取缔自治权的有关规定,任意侵犯少数民族权利,民族自治机关被随意撤销,少数民族爱国人士被当作“牛鬼蛇神”批判,制造大量冤、假、错案,强迫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在文化教育方面,停办民族学校和宣传刊物,禁止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销毁民族文献资料、文物和古籍。“文革”十年,不仅使民族工作被迫中断,而且使还没解决的民族矛盾及亟待解决的民族问题更趋复杂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纠正“文革”导致的各方面失误的同时,也对“文革”时期的民族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一方面积极拨乱反正,使民族工作回到正常轨道,另一方面扬弃民族实践工作的利弊,积累经验。这些工作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