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革命

作者:王凡 更新时间:2010-11-11 09:5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 剩余价值 资本论 革命
【职称论文摘要】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对剩余价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本文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对剩余价值及其特殊形式的认识开始,论述《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和研究,最后从经济理论

恩格斯曾说过,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好像晴天霹雳震动了一切文明国家。这个理论作为马克思独创性的标志,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革命性的变革。剩余价值理论也并非马克思的独创,这一理论是他在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古典经济学家对剩余价值的探讨
  早在马克思之前,一些古典经济学家对剩余价值就进行了一些富有价值的探索,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一)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
  早在18世纪中期,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对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就有过论述。重农主义认为,社会财富是在农业生产部门中创造的。这样,重农主义在政治经济史上就第一次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直接生产领域,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但是,重农学派始终没有搞清楚价值和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价值形态上研究“纯产品”来源及生产。
  (二)威廉•配第的主要观点。
  配第认为,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产品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工资,种子,地租。地租是由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配第把地租归结为剩余劳动,因而归结为剩余价值之后说到,土地不过是资本化的地租,即一定年数的地租,或者说,一定年数的地租总额。”关于利息,配第认为利息的数量至少要等于借到的货币所能买到的土地所能产生的地租。
  (三)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
  在《国富论》一书中,斯密意在说明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其使用价值或者说效用决定的,而是由劳动决定的。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和价格,利润和地租是对工人所创造出来的价值的扣除。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但是,斯密认为在资本产生和土地私有之后,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价值是由收入决定的,他把利润和地租理解为对资本和土地的自然报酬。
  (四)大卫•李嘉图的主要观点。
  李嘉图坚持较为彻底的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和价格。关于利润,李嘉图把它说成是商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后被制造业者和农场主所占有的部分。李嘉图提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李嘉图还对级差地租进行了研究。但是他错误的把级差地租的产生和所谓的“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联系在一起,而且还认为不存在绝对地租。
  二、马克思《资本论》中对剩余价值的研究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主要贡献是《资本论》。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研究也集中体现在其著作《资本论》中。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从商品这一概念出发,展开了对资本、剩余价值的研究。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第五章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的手段,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通过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马克思揭示剩余价值来源于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揭示了工人被剥削的真相。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根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资本构成上作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在全部资本中,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即可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增值价值,带来剩余价值。资本榨取剩余价值的秘密在于资本家支付的可变资本购买到劳动力。马克思还分析了可变资本的增值比率,用以测定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同时,马克思还研究了提高剩余价值的方法和途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概念的阐述,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剥削技巧、方法的“进步”。通过分析,得出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关系。其后,马克思还分析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另一部分,工资理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的价值。资本家用工资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工人的劳动。工人劳动力的价值和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间有个差额,这个差额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资本论》第一卷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后,在《资本论》二、三卷中,马克思又进入到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及剩余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
  剩余价值的实现、转化和分割是逐步展开的。也就是说,剩余价值的转化运动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剩余价值转换为利润,这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这个过程是在紧接着生产阶段的流通阶段实现的。第二个阶段为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竞争使得剩余价值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依照资本额发生利润的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第三个阶段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商业利润。商业资本获得商业利润。商业资本虽然不创造剩余价值,由于它在流通中执行必要的职能,因此它要求分享利润,并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决定。第四个阶段是工商业平均利润分解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剩余价值再一次经过分割,并且也表明借贷资本和工商业资本一起瓜分、剥削工人的本质。第五个阶段是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革命
  (一)从经济理论上讲,马克思对前人学说进行了变革,主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剩余价值这一独立经济范畴的提出。
  剩余价值这一概念,在重农主义那里表现为“纯产品”,在威廉•配第那里表现为地租,在亚当•斯密那里表现为地租和利润,在大卫•李嘉图那里则表现为利润。可以看出,直到李嘉图,古典经济学家还是没能从利润、地租等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中抽象出剩余价值这个一般范畴。马克思则直接考察的是剩余价值概念本身。按照恩格斯的说法,马克思剩余价值范畴的提出,对古典经济学而言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他还曾在《资本论》第二卷序言中讲到,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而他的先驱者仅仅是析出了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存在的前提。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存在的前提是工人生产了大于他自身的生存所必需的价值。“如果维持工人一天的生活需要一天的劳动,资本就不能存在,因为一天的劳动将交换其自身的产品,资本将不能作为资本起作用,结果资本将不能存在…… 但是,如果仅仅半天的劳动便足够维持工人一整天劳动的生存,那么就会自动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工人创造了比资本家支付给他的工资(维持基本生存)还多的价值。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