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西方福利思想和保障制度对比

作者:史晓琴 更新时间:2015-12-01 13:0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济贫法
【职称论文摘要】
1601伊丽莎白的<济贫法>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社会保障法.然而,据文字记载,世界上最早的社会福利思想和保障法,却不是在英国。早在我国古代,先于英国的《济贫法》就有着各种不同的社会福利思想和以法律形式存在的社会保障。就此,本文探讨古代中国社会与欧美济贫法之前的社会福利保障思想及社会保障法的异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和保障制度均比古代西方出现的早。

         一、社会福利的来源和定义
“社会福利”,一词源于西方,英语为socialwelfare。首选出现在罗斯福总统和邱吉尔首相在1941年拟定的《大西洋宪法》(thefifthofTheAtlanticCharter,calledsocialsecurity)[1]和1945年《联合国宪章》(Article14oftheUnionNationsCharter,calledwelfare)[1]中。然而因为不同国家、地区和时代的福利的情况各不相同,社会福利的理念、政策和内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变而有所不同。在此对比一下古代中西方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古代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及对比
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1.民本主义的福利思想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管子提出的具有强烈的“民本”色彩的福利思想。他认为民为君之本,治国之道在于“顺民心”,而其首要则在于富民。因为民富则易治,民富则国强,民之贫富关系到社会的治乱与国家之兴衰。以及在《管子·五辅》篇指出:“养长者,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此谓匡其急;衣冻寒,食饥渴,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此谓振其穷。”[2]与《管子·入国》中的言语,都表现管子当时的丰富的社会救济与福利思想。
2.大同和均平的福利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的大同思想是以一个人际融合,经济互助的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都受到保障,从幼及老,乃至鳏寡孤独废疾者,都有所养。他在《礼记.礼运篇》中写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也,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这段话充分证明了当时孔子“大同”的社会福利思想。
3.宗教福利文化
在中国古代,佛教和道教中的教义也表现出浓厚的社会救济思想。比如佛教的慈悲之心,布施之心,和福田思想,(其中的“慈悲”解释为“怜爱”,“怜悯”,“同情”。)成为教徒行事为人的理论指导,也为他们投身于赈灾,救济等社会福利事业奠定了基础。还有“悲田养病”的福利设施;土木救济事业等都是我国古代的宗教福利文化,为以后福利想的传播及发展奠定了基础[4]。
(一)古代西方社会的福利思想
1.古希腊人的社会福利思想
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文学、建筑、戏剧,雕塑许多方面成为古代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思想家的著作早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生产广泛的影响并延续至今。
(1)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他的主要著作《理想国》中的“共产”制度。他认为解决“贫富悬殊”的方法在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中实行“共产制”,任何人不得拥有私人的财产,人们享有同样的饮食标准等,都表现他“均平富”的福利思想。另外柏拉图也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说明对妇女地位的重视。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他的福利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和《伦理学》中。他认为,《政治学》是从社会和国家福利观的角度不研究人群的“善”的问题,而《伦理学》是从个人的品质和幸福观来研究个人的善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福利思想是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以中产阶级为主要力量,通过系统的改良,让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生活。在教育上,他也主张,“公办,平等教育”的思想。
2.古罗马的福利思想
原始的基督教(公元1世纪—公元2世纪)。所用的教义是《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虽然《旧约》写于公元前,但却没有一个公认的年代,到底是何时完成的。原始基督教的社会福利思想包括:抗议现实的苦难,幻想美满的天国;建立理想的千年王国;宣扬教徒因基督的订十字架而得“罪”的救赎。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四世纪,原始的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它的福利思想是:强调罪,救赎,忍受苦难,追求来世的幸福。其中在《新约》中,耶稣强调人间的博爱,对儿童的爱和对弟兄姊妹的爱,还包括对敌人的宽容,为你仇人的祈祷等。《新约》包含了大量的平等、博爱、互助,和普遍幸福的社会理想。
3.古代中西福利思想的对比
A.据文字记载的,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早于西方。我国在公元前770年,就有记录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的福利思想。而在西方,最早的记录的社会福利思想是苏格拉底的格言。那是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间。
B.在我国古代孔子强调“大同”社会也与柏拉图的“共产制”极为相似,二者都强调,人人都有衣食所养,有饭吃。但所不同的是,孔子的“大同”一种极为祥和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和人之间没有利益的冲突,物质极为丰富。而在“共产制”的社会中,富人和穷人都吃一样标准的食物,除了君王。显示一种强迫式的,极不愉快的平等世界。
C.我国古代管子的“民本”社会福利思想,也和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所阐述的,“幸福是目的”,有相似之处,都是让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但是,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对君王的建议,君王要管理好国家,就要以“民”为本。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强调的是个人的行为,个人的“善”是达到“幸福”的目的条件。而且他也强调:个人的“善”组成了社会的“善”,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

       D.宗教福利思想的对比。我国的佛教教义的核心一条是普度众生、救世济民,其中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使者。这与基督教教义中,“罪人受洗礼而重生、耶稣订十字架是为了救赎众人”的教义大致相同。再者,佛教教人要有“慈悲”之心,也与基督教中的“博爱”之心相同。所不同的是,佛教中有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而基督教中说的是人死后,要么进天堂,要么入地狱。 

  总的来说,在古代,人们的社会福利思想还是处在对美好国度的向往,虽有文字表达这种思想,但社会福利还不成熟,也没有系统的、成行的文法和权力执行机构来行驶职能,能使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保障很好的应用到整个国家。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