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广西基层党建 推进广西改革和建设

作者:卢尚月 更新时间:2014-09-16 15:5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基层党建;改革创新;农村党建
【职称论文摘要】
基层党的建设包括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夯实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广西跨越式科学发展。以广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为重点,切实结合广西实际,在发展和创新中不断加强广西基层党组织建设。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党的组织优势和优良传统。十八大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1]。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广西作为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紧迫,责任更加重大,必须调整工作力度,重点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以创新发展的思路扎实推进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快广西的改革和建设。
  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广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客观必要性
  (一)加强广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脉相承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立足国情、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的理论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党,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党在农村的先进性作用,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科学化领导水平。当前广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日渐加强,农民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农村党组织建设必须适应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新要求,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科学指导思想统领农村全面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牢牢抓住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发展的实质,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进步;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维护和发展好农民切身利益;始终协调好农村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各组织均衡发展。
  (二)加强广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迫切需要
  广西由于发展起步晚,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因此城乡一体化进程难度相对较大。农业基础薄弱,现代化水平低下,农村发展滞后性强,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农业增产、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仍然面临较大困难。克服此类困难,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党和政府要形成战略性、全局性指导方针,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结构,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真正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模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转变农民致富观念,实现农村同城市同步发展,其关键在党,尤其需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头作用,既遵循党中央和地方的全局号召,又根据农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路线方针,引领农民共同发展农村和农业。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战略性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和路线深刻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凝聚力,从源头上形成"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2]。的格局。
  (三)加强广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迫切需要
  农民占我国人口总量的绝大多数,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我国最接地气、影响最广泛的政治平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农业不再是农民收入的唯一支柱,外出务工、经营小本买卖等成了更多农民的新选择,同时农民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兴起,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搞活了农村经济。农民维权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贫富分化致使利益矛盾不断凸显,邪恶势力渗透致使农村社会混乱,这种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利益分配关系的多样化给农村的基层党建工作带来史无前例的机遇和挑战。农民与党组织关系日渐疏远,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庞杂混乱,基层党组织工作滞后,纪律性不强等现象日益突出,加强和纯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党建工作中的一大重要课题。"基层党组织应努力做到从行政化走向政治化,从封闭化走向开放化,在与社会良性互动过程中重新获得主动权"[3],实现挥基层党建的时代化和现代化。
  二、广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党员从业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和人口老龄化导致农村党员结构失衡
  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大量劳动力人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村产生越来越多富余劳动力,更多农民出现了产业转移的机会和条件,大规模进入城市进行产业转移,城市中农村劳动力人口呈增长大趋势,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式的多样性和流动的多变性导致大量农村党员和干部的外流、分散和缺失,在城市中打拼的农村劳动力人口找不到党组织,农村党组织找不到党员,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大大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同时,农村党员干部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思想守旧、创新能力差、工作方式单一,无法与时代更新同步,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在思想上动力不足、组织上涣散、作风上的落后。农村党员结构的失衡,影响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影响党在基层群众中的信仰和形象的塑造,影响党在农村中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信度。

   (二)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综合素质不强导致农村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低
  农村党员干部普遍存在文化修养不高、思维狭隘、能力不强、缺少责任使命感、无法发挥带头作用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党组织领导"三农"建设。第一,农村党员干部中低学历者居多,高学历者少,由于自身文化基础差致使对于新兴媒体应用技术、资料、文字的解读能力不强,工作能力和效率低下,不能完全领会上级传达的精神,因此很难将党的思想深入贯彻给百姓,使之入脑入心,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应有的带头领导作用。第二,部分农村党员仍存在小农思想意识、党性觉悟不高。不以大局为重,只顾眼前私人利益,贪图钱财、自私自利,缺少吃苦奉献精神;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坚定,甚至迷信,精神极度空虚;不严格遵守党组织纪律,不定期参加学习培训,不按时缴纳党费,轻视党组织的活动,破坏了党在百姓心中的形象。第三,不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身行为,缺少责任使命感,不为百姓办实事,对国家实事政策关注度很低,带领农村致富思想意识薄弱,无法紧跟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当地经济发展策略,导致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滞后。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