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研究

作者:陈卓威 岳莹 更新时间:2011-01-04 10:2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日本电影;新现实主义;巴赞理论;存在主义;特征
【职称论文摘要】
众所周知,新现实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意大利的电影创新思潮,新现实主义电影是基于战争对民众造成的直接创伤和灾难性后果反思的基础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特征表现为:关注现实,以普通人为主人公,叙事风格朴实无华。本文结合新现实主义电影研究的相关理论,根

众所周知,日本电影从1897年由稻胜太郎及荒井三郎等人先后引进爱迪生的“维太放映机”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开始,迄今已经有11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道路比较曲折并且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坎坷。在阴云密布的岁月里,日本电影走上了一条畸形的歧途,在法西斯的高压下还能够在创作上坚持自己意志和风格的艺术家寥寥无几。在这一背景下,随着二战的结束,日本电影界的新老艺术家如沟口健二、五所平之助、黑泽明、今井正、山本萨夫、小津安二郎等共同开始了对残酷的战争以及战败后恶劣的现实境遇进行批判和反思,并以1946年木下惠介拍摄的反思战争的《大曾根家的早晨》和黑泽明导演的《无愧于我们的青春》为开端,掀起了成就卓著的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一、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相关理论
  在新现实主义电影研究领域,著名的巴赞电影理论对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同处于世界电影史第三分期(1945~1967年)的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与之有着几近的产生背景:其一是都受到了二战的影响,面临遭受战争创伤后的残酷现实;其二是由于美苏两国电影业的衰落,形成了不稳定的世界影坛格局;其三是电影导演转移了创作对象,受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和低迷的现实世界的影响,多把创作对象集中在具有现实生活气息的人物角色上;其四是反传统的电影创作手法得到广泛运用,如时空交叉的多线叙事、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正是新现实主义电影在日本的成功发展,使得日本电影从此进入世界先进电影的行列。
  (一)巴赞理论
  安德烈•巴赞曾把现实主义描述为银幕上充分展示现实的一切表现体系和一切叙事手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巴赞认为的现实主义的概念是十分丰富且宽泛的。巴赞所认为的艺术的“真实”,是与“纪实”的概念不同,是需要经过选择和虚构两个过程的。他说,“我们指责导演恐怕不是由于他的虚构,因为导演的艺术就在于虚构,而仅仅由于他已不能掌握虚构的分寸”,而艺术真实的目的是“对现实有新的开掘”。这就为突破纪实手段以及拓宽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思路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他倡导的“真实”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二战后日本电影开始反思战争对民众造成的直接创伤和灾难性的后果,关注并表现“真实”的现实世界,这就是对巴赞纪实理论的创作实践。在这一时期谴责战争的影片较著名的有新藤兼人的《原子弹灾难下的孤儿》,影片使用含蓄紧张的表现手法,让观众倍感压抑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那惊心动魄的灾难的恐怖;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影片利用如诗如画但却苍凉凄婉的影像世界来以景托物抒情,借两对想在兵荒马乱的乱世中当官发财的平凡夫妇的惨痛遭遇来揭示不义之财、非分之位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哲理。
  巴赞认为,“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因此,“电影起源的心理依据就是人们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他们所想象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在世界电影史第三分期的后期,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也出现了相应的作品,如敕使河源宏的两部重要作品《陷阱》(1962)和《沙做的女人》(1964)都是幻想题材,表达了主人公对自我的抽象认同。《沙做的女人》通过优美富有立体感的画面,讲述了一位昆虫学教员习惯与一个寡妇共同困于沙坑的幻想性寓言故事,传达出现实社会中常以承认荒谬来达到自我认同的深层哲理。另外,吉田喜重拍摄的第一部也是他较为重要的影片《秋津温泉》(1962),也是以较为先锋的样式通过对一个时间跨度大(从战前到战后)、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的描述,深刻揭示了人物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和意识活动。
  巴赞的电影理论与现实主义紧密相连,它以现实主义为美学根基,同时,他所提倡的电影表现手法,如同他所评价的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一样,也对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演化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存在主义理论
  对于日本现实主义电影我们还可以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切入研究。存在主义思潮是60年代初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向“新浪潮”电影过渡时期重要的创作特征之一。存在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对复杂现实社会环境的批判、讽刺和对社会的偏见、陋习、堕落、腐败的揭示,甚至是对社会生存哲理的探讨,都是通过对日本家庭或角色人物之间关系的生动描绘来实现的,最终是对人的探讨,这也是对存在主义理论的现实实践。
  存在主义作为“危机哲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得到广泛的传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存在主义者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在这一大背景下,探讨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人存在的荒谬性和反省人存在的价值,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也是当时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所关注的焦点。
  存在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日本电影的经典力作当属黑泽明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这部电影不仅标志着战后以日本电影为代表的亚洲电影开始被欧洲主流电影圈所认可从而使日本电影代表亚洲电影走上世界电影的舞台更是存在主义思潮在日本电影中的首次折射。《罗生门》情节简单精炼,八个人展开了扑朔迷离的情节。对于一起杀人案,证人和当事人,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描述,案件的真相永远不会揭晓。黑泽明曾自述《罗生门》“描写的是不加虚饰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影片如锋利的解剖刀将人性最深层的部位割开了公之于众,使人们汗颜和震惊人性深层丑陋的阴影。影片借古讽今,阐发了就战争结束后混乱的社会局势下,人性存在与否这一哲学命题的深刻思考。
  二、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
  (一)纪实性
  纪实性是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首要特征,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与意大利等西方新现实主义电影相比,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虽然起步较晚,但从体裁的选择上受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更加注重对现实的密切关注,以现实为题材忠实于事件与人物的再现。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以突出表现现实社会,在影片中客观现实地展现事物的表象与真实的一面。另一方面,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在选景场面上以走进现实,接近实际为拍摄的主要方式,打破传统的摄像空间,将摄像机搬到了实际空间。在沟口健二拍摄的《青楼姐妹》讲述了两个艺妓姐妹的故事。在影片中,姐姐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艺妓,在妹妹的眼里她是那么的愚蠢无知,她不懂得为自己的命运安排,只是在习惯与传统中挣扎生存,而相比之下,妹妹则比较聪明,为了金钱她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打破了艺妓的条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金钱。但从感情上来看,人们对姐姐更加同情与怜悯,但是影片在结尾却让姐姐饱受了谴责与痛苦,从这一点说明了影片的真正意图,不是告诉角色中谁对谁错,而是让观众自己去选择,真正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征,因此这部电影也体现了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纪实性的特征。 (二)长镜头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