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凡达》看地球生态与环境保护(2)

作者:王文中 李旭 更新时间:2010-10-27 10:2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阿凡达》;《2012》;毁灭;自然;警示
【职称论文摘要】
自然,是包容的,她可以允许人类对其开发利用,造福一方。自然,同样也是暴虐的,在人类的行为放肆到她所能容忍的极限时,她必将让其尝到必反的滋味。电影中的2012当然可怕,而一旦现实中的2012到来,又会有多少家庭能开始


  自然,是包容的,她可以允许人类对其开发利用,造福一方。自然,同样也是暴虐的,在人类的行为放肆到她所能容忍的极限时,她必将让其尝到“必反”的滋味。电影中的“2012”当然可怕,而一旦现实中的“2012”到来,又会有多少家庭能开始建设他们新的家园呢?
  三、“诸家之长,为己所用”
  ——影视文本中的表现艺术数码成像技术促进了电影摄制技术的飞升,数字制作技术也使得电影艺术创作产生了一次美学革命。现代灾难大片以一种影像的逼真性,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可能。《阿凡达》和《2012》的成功便得益于此。平凡甚至通俗的剧情,在艺术想象力和视觉特效技术完美的结合下,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粗犷中体现细节,震撼下传达内涵。
影片《阿凡达》利用前所未有的超高三维技术着力表现正面主角——潘多拉星球和纳维人,如梦如幻地向观众展示了星球上那仙境般的家园和有智慧的种族。同时也用镜头刻画了“河蟹”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unobtanium”稀有矿藏带来的巨大暴利而丧心病狂的丑陋。电影表现手段的合理化运用很好的对比了“新人类”的凶残与“大自然”弱小和唯美,为最后的悬殊性艺术效果铺平道路,深化了主题,且事半功倍。
  影片《2012》在刻画地球报复人类的行动中,延续好莱坞的风格,设计了一系列的三维特效大场景:加利福尼亚沉入大海,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撞毁白宫,黄石公园火山爆发,海水漫过喜马拉雅山等……完美展现艺术想象力和视觉特效技术相结合的叙事经典。观众在大银幕展示的那些铺天盖地的灾难面前,除了震撼更多的恐怕是陷入深思……
  事件通过情节来叙述,情节通过电影来表达,不断涌现的制作新技术、日新月异的镜头语言叙事手法和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的结合,为电影经典的出现创作了可能,更为传达忧患的大人类意识创造更加成熟的条件。
  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末世的警示
  精心悉数,看似漫长的人类历史,在地球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的时间充其量不过几百年。然而,就在这微不足道的一瞬间,人类已把地球破坏得千疮百孔,自然生态体系严重失衡。长此以往,必定不会仅局限于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地震频发、瘟疫肆虐等灾难形式,地球毁灭未尝不能,而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又岂可以“心且一死,尚能苟活”?
  影片《阿凡达》和《2012》的成功恰是运生于非常时期,在人类一天天感觉到地球的明显变化之时,横空而来,夹杂着现代文明带来的视觉表现新手段,让观众看到了不敢想象的可能,从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思热潮。当然,时光无法倒流,逝者无法重生,已经发生的将无法挽回,已经融化的北极冰川亦难恢复原样……而只要人类真正的觉醒,便能尽可能延缓毁灭性灾难的到来,努力得越多,延缓的期限便会越长。这是一次人类的自省,也将会使觉悟的人们庆幸这末世的警示“提前到来”。
  人类是伟大的,伟大到甚至都能开创“人类世”这样一个自己的时代。而自负、贪婪的秉性也必将会使人类自尝苦果。近些年内自然灾难的频繁发生,已经给人类对生存状况的轻视以强烈冲击。影片《阿凡达》和《2012》的出现,将这些“警示”以异样的手法夸张且合理地展现于世人面前,贯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精华,以期更多世人豁然觉醒,勿再施暴于自然而尝“己所不欲”之恶果。
  
  [参考文献]
  [1] 米高峰,薛世锐.《2012》:消费灾难的商业大片[J].电影文学,2010(05).
  [2] 胡珂,刘瑞芳.刍议好莱坞灾难商业大片《2012》[J].电影文学,2010(05).
  [3] 王晓平.人性的呼唤,现代版的诺亚方舟[J].电影文学,2010(05).
  [4] 闻意嚣.《2012》VS《阿凡达》科幻还是魔幻[J].科学新闻,2010(02).
  [5] 张宏江.《阿凡达》式的“未来”生活何时成真——观影片《阿凡达》有感[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0(02).
  [6] 米高峰,冯硕.试以影片《风声》论当代电影商业美学[J].电影文学,2010(04).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