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对晚明女性画家群体的影响

作者:张丽英 更新时间:2018-03-12 16:2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玉台画史;晚明女性画家;王阳明心学;闺阁画家;青楼画家
【职称论文摘要】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女性画家群体是中外艺术史中极为罕见的一个女性群体,它的形成、繁荣和衰落与王阳明心学的传播和消亡有直接的联系。本文以仇珠、文俶、薛素素、马守真、徐灿五位女性画家为例,探析在男性文化为主导的明代,女性画家得以崛起的内在因素。

       一、引言
清代著名诗人厉鹗著有《玉台书史》一书,收录了213位女性书法家。嘉庆年间女才子汤漱玉仿效厉鹗《玉台书史》的体例,从浩瀚的史料中辑录了233位擅画的女性,汇为一册,这就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记录女性画家的书籍——《玉台画史》。《玉台画史》收录的女性画家中,明代以前有67人,明代125人,清代41人。从地域上看,这明代125人多数是江浙人;从时间上看,她们的生活年代几乎都是在嘉靖以后的晚明。清代的41人同样几乎都是江浙人,而且生活时间几乎都是横跨明、清,在明末成长和学习。
这是一个中外艺术史中极其罕见的女性绘画群体。即使在现代西方,女性画家仍然处在明显的劣势环境。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对“艺术家成就和性别是否有关系”这个问题做过明确的回答,她的名著《女性,艺术与权利》中最经典的一篇叫作《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在男女平等观念已经获得认同的现代,女性仍然要面临教育与社会机制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女性仍然处在弱势。而且女性还要承受来自世俗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根深蒂固的,那就是人们认为女性应该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家庭的幸福上。
晚明女性画家群体的特殊性在于,当时具有话语权的士人阶层普遍地认同和鼓励女性创作,并且给予女性作品以极高的评价。晚明江南的女性具有相当宽松的生活环境,她们大量的结社,长期在江浙间旅行、互访和酬唱,从而催生出一个庞大的才女群体。这与传统中国妇女史所说的中国古代女性是被压迫、被摧残的群体截然不同。高彦颐(Dorothy Ko)所著《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一书,正是以明末清初的江南闺塾师(意即闺中女子的塾师,明末女性的诗文中常以此称呼)群体为例,试图改写五四史观对传统妇女史的论述。将高彦颐研究的这个闺塾师群体和《玉台画史》记录的晚明女性画家群体相比较,会发现她们高度的吻合。
《闺塾师》一书详尽地论述了明末清初江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对女性生活方式的影响,非常具有说服力。《闺塾师》也探讨了儒家理论在晚明的变化对当时女性生活的影响,但遗憾的是这种探讨仅是泛泛而谈,并未涉及到当时风行天下、影响到晚明社会方方面面的王阳明心学。本文试图把晚明女性画家这个特殊的女性群体置于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流传和变迁中进行考察,进而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二、王阳明心学略说
如果我们从时间尺度上来找寻明朝(1368年—1644年)的历史中点,那就是大明正德元年(1506年)。这一年,王阳明上疏救已经下诏狱的直臣戴铣,被太监刘谨矫诏廷杖四十,随即下锦衣狱,最终远谪贵州龙场。正德三年春,王阳明抵达龙场,其时的龙场在荒山野岭之中,瘴疠弥漫,王阳明只得以山间的石穴为居室。在这样的困境中,王阳明反而得以静心思考多年来困扰他的哲学命题,终于获得了终极思索上的突破,创立了王阳明心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龙场悟道所悟得的,无非是对朱熹格物致知思想的重新理解。所谓格物致知,通俗的说,就是研究事物以掌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中,接物穷理(或者说探察外界客观事物的规律)是重要的一环。王阳明曾按朱熹的格物方法,观察庭前竹子,整整观察了七天,希望能够格出竹子之理,却大病一场。在朱熹那里,物理(客观规律)和吾心(主观思维)判而为二,朱熹的学说是一种二元的学说,这正是王阳明不解与深深怀疑的地方。王阳明最终采取了一元的思维结构,吾心即宇宙,一切物质化的东西都内化于心了,“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程朱理学肯定客观事物与客观规律的存在,同时也肯定了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的客观性。明代将程朱理学立为官学,也就将一大套纲常伦理强加到普通人民的头上。明代中期的社会,中国进入了近代化的初步转型期,不论士人阶层或普通市民,均有了反理学的倾向,王阳明的学说正是产生于这时候。龙场悟道的核心可概括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客观事物、客观规律、伦理道德这些统统是人的本心,只要保持人的本心,就可“致良知”,成为圣人。
李贽(1527—1602)是王阳明的三传弟子,他最有影响的思想是他的“童心”说。他以为童心是纯真的最初一念,亦即真心;应该顺应人的自然之性,主张听任我情之动,从而率直的行动,率直的谈论。毫无疑问,这里有今人所赞叹的个性解放的色彩。李贽的妇女观尤为后人赞颂,他是力倡“男女平等”的先驱者,他尊重女性,反对男尊女卑和夫权压迫,肯定了女子有读书和受教育的权利。李贽的作品在当时号称人手一册,对江南地区的影响尤其大。
公安派和竟陵派是李贽影响下的两个晚明文学流派,主张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竟陵派领袖钟惺(1574—1625)是晚明女性作家最热心的倡导者,编辑了多部女性作品集。他在《名媛诗归》的序言中认为,诗歌的特质在于清,而女性作品也是以“清”为主,因此女性比男性更有写诗的天赋。女性由于较少的受到人为学术传统的浸染,她们的诗歌更自然,与男性相比她们是更好的诗人。
三、晚明闺阁画家
仇珠是明代女性画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是“明四家”之一仇英的女儿。《玉台画史》引朱谋垔《画史会要》:“仇氏,英之女,号杜陵内史。能人物画,绰有父风。”《玉台画史》又引钱大昕跋仇珠所绘《洛神赋图》:“杜陵内史濡染家学,写洛神飘忽若神,一扫脂粉之态,真女中伯时也。”仇珠受过严格的绘画训练,落笔不凡,画中有一股宏阔劲强的阳刚之气。
女性绘画在古代传统中被认为是闺阁之事,不应张扬,唯恐流传出闺阁之后被人误以为是轻薄之辈。《玉台画史》引周晖《金陵琐事》:“马氏名闲卿,号芷居,陈鲁南夫人。善山水白描,画毕多手裂之,不以示人,曰:‘此岂妇人女子事乎?’”马闲卿和仇珠的生卒年都不详,比较马闲卿的丈夫陈沂(1469-1538)和仇珠的父親仇英(1498—1552)的生卒年,大致可以判断仇珠比马闲卿晚出生五十年左右。这五十年是明代中叶社会剧烈变化的五十年,也是王阳明心学开始流行的年代。社会环境的变化,仇珠得以走出深闺,一展她绘画的天分。尽管从仇珠的作品中读出的更多是男性绘画语言,但她喜用色泽艳丽的色调,在色彩间的相互衬托下达到了色调的和谐统一,有她自己的特色。(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