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素质人才——书法教育不能“缺席”

作者:欧阳永梅 更新时间:2014-06-17 15:0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人才培养;书法教育;不能“缺席”
【职称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的国力蒸蒸日上,而我们的传统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我们的教育不足在哪儿?社会上,事事都认“钱”,而缺的是“德”(比如“医德”、“师德”、“车德”……天天都在呼吁职业道德),以至利益(功利)至上的社会风气愈演愈烈,诱发出一幕幕极端偏执的行为。本文针对时下一些高校出现的极端投毒现象,提出了一些思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书法教育不能“缺席”,尤其是在人格品行、性格修养、处世方式、社会责任等所谓的软实力方面,书法教育尤显优势。

      作者简介:欧阳永梅,女,汉族,中共党员,四川大学硕士(书法)研究生毕业。就教于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任书法专职教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学学会会员,四川省硬笔书协理事。会计师。

       前些日,惊闻“某大学研究生——黄某被投毒致死”事件,我觉得震惊,其实,最令人震惊的不是有毒物质,而是人心。从1995年清华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两起铊盐投毒事件,到2004年扬州大学秋某碱投毒事件,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个个扭曲的灵魂,震惊社会。
  要成才,先成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高尚的人,其之于社会的作用,恐怕远远大于那些学富五车、却不惜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而满足自己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恐怕不能因为高校投毒案的极端性,而忽视了对社会、对教育应有的反思。社会、教育该如何导向?拿什么来拯救漠视生命的心。这里又触及到近些年来反复提及的素质教育问题。
  所谓素质教育及其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既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又有专长的高素质人才。即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利国兴家的有用之才。然而,反观那一例例的高校投毒案,不得不令人深思: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的国力蒸蒸日上,而我们的传统却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人心越来越“冷”……我们的教育缺失什么啦?对,缺失滋养灵魂的心灵鸡汤,缺失信仰。事事都认“钱”,而缺的是“德”(比如“医德”、“师德”、“车德”……天天都在呼吁职业道德),以至利益(功利)至上的社会风气愈演愈烈,诱发出一幕幕极端偏执的行为。
  让我不由得想起《弟子规》总叙: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其中的孝弟、谨信、爱众、亲仁都是谈的做人原则。即学会了做人,有余力,再学文,这是圣人古训。
  而教育家陈垣的树人语录:
  人生以品行为上,身体次之,学问又次之,金钱为下。
  可见,我们祖宗、前辈的教育宗旨都是:人格品行至上,学问次之,金钱最后。
  而现代社会人们追逐的东西似乎反过来了:财富多寡——衡量职业人成败的标志;分数高低——区分学生优劣的砝码,这不知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时代的悲哀。的确古今社会无法相提并论,时代变了,时空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意识信仰等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万变总该有个底线,不可能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谁都知道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使我们的民族是健全的民族,而不是畸形民族;是有趣的民族,而不是麻木的民族。我们更应该从青少年的教育抓起,尤其是从可以塑造健全人格的审美教育着手。审美教育,梁启超称之为趣味教育或情感教育。而趣味教育或情感教育的工具,便是艺术,他强调艺术教育比其他任何教育方式更管用。还主张通过文学艺术来开展审美教育,培养纯正的、高尚的趣味。
  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用理智来引导人,顶多能叫人知道那件事应该做……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所以情感这样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
  而作为美术种类之一的书法(梁启超语——“吾中国以书法为一美术,故千余年来,此学蔚为大国焉”),在华夏文明中被誉为“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汉字五千年》),可见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教育,应该算是一种最好的民族文化素质教育形式。特别是在人格品行、性格意志、处世处人等素养方面,书法教育尤显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怎么可能“缺席”呢?因为:
  一、她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而美国心理学家威詹姆士研究表明: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看来,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影响一种性格,甚或决定一种命运。对于一个人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能使自己活得有品有味;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能让学习变得从容自如。正好,书法的学习过程,不管是写字姿势(从头到脚均有要求)、执笔方法、运笔方式,还是点画的书写、结构的安排等等,无一不须严格的规范。这样经过长时期的训练,最终达到从容而不逾矩的境界,使人养成规范、有序的好习惯。正如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培养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庄、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好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人民教育》1962年9月)
  二、她有利于文化精髓的传承
  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汉字为载体,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上的独特的艺术门类。可以说,她与汉字形影不离,同中国文化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书法中所特有的生命血脉,是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所给予和注入的。换言之,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由此,书法教育作为传承这一人类文化艺术的必由之路,就不只是简单地进行技能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体现、渗透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神,让学生慢慢感受博大的华夏文明无穷的魅力,从而倍增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因为,对文化的传承,首先应该是对精神的传承。

     三、她有利于处世道理的借鉴
  人是社会的人,很大程度上要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和谐共处。而学习书法无处不体现中和的、辩证的、朴素的中国哲学思想。仅略窥一二:
  即用笔时,不需太肥、太瘦,太露、太藏,就好比“东家之子”的美:增之则太长,减之则太短……需要“恰到好处”,把握一个中和之度。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