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姆嘉通美学的二重性和美学批评

作者:朱立元 曾仲权 更新时间:2014-07-10 14:0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鲍姆嘉通;美学;二重性;感性学;审美学;美学批评
【职称论文摘要】
鲍姆嘉通的美学具有二重性:感性学和审美学。作为鲍氏美学的主要出发点和归结点,审美学主要体现在其关于学科目的、美学分类、美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美学家的论述中。旨在指导感性谈论以臻于完善的哲理诗学既是彰显鲍姆嘉通美学审美学特性的美学批评的具体形式,又是鲍姆嘉通首次提出美学学科设想的源头。鲍姆嘉通美学的二重性实质上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理论性理性和实践性理性的融合。鲍氏美学的二重性和美学批评对康德与黑格尔美学发生了重要影响。

        中图分类号:B8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4-0149-009
  鲍姆嘉通(Baumugarten,1714—1762)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理性派美学家和哲学家。众所周知,他因提出“美学”(?魧sthetik)而被誉为“美学之父”。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在鲍姆嘉通那里,?魧sthetik的原初意义只是感性学,而事实上,鲍姆嘉通的美学(?魧sthetik)具有二重性,即?魧ethetik具有感性学和审美学的双重意义,在审美学意义上,鲍姆嘉通的美学呈现为美学批评。
  一、 鲍姆嘉通美学的二重性:感性学和审美学
  首先需要说明,鲍姆嘉通《美学》(?魧sthetik)一书是用拉丁文写的,?魧sthetik的拉丁语形式是Aesthetic ;同样,?覿sthetisch(中译为美学的、审美的)是德语?魧sthetik的派生形容词形式[1],其拉丁语形式是Aesthetica[2]。而Aesthetic和Aesthetica,其源皆出于鲍姆嘉通借用的希腊文αισθητικos(aisthetikos),其本意为“①能感觉的,能感知的, ②可以感觉到的” [3]。据此,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往往将鲍姆嘉通所创建的?魧sthetik(Aesthetic)称为感性学,中国则译为“美学”。
  的确,作为莱布尼茨、伍尔夫的大陆理性派哲学的后裔,鲍姆嘉通发现,在从柏拉图“驭者”神话[4]所揭示的知情意三分的传统中,研究知性的有逻辑学,研究意志的有伦理学,唯独缺乏研究感性认识的专门的学问。最初,他在《诗的感性——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继承普罗提诺将大自然分成理性的和感性的思想,将事物区分为理性事物和感性事物,并认为理性事物是凭高级认识能力去认识的逻辑学的对象,而感性事物也应该有一门凭低级认识能力去认识的学科,它应该是感性学(?魧sthetik)的认识对象,所以,建立感性学(?魧sthetik)即美学来研究感性知识的科学是必要的。如果说鲍姆嘉通在《诗的感性——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只是第一次较简略地提出美学的学科设想的话,那么《美学》则是它较为明确和详细地阐述美学学科建设的提纲。在《美学》中,鲍姆嘉通一开始就对美学进行了界定:“美学(自由的艺术的理论,低级知识逻辑,用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和类比推理的艺术)是研究感性知识的科学” [5]1。因此,根据这个界定,鲍姆嘉通“美学”的实质和原意被大家顺理成章地归结为研究感性知识的科学,即感性学。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鲍姆嘉通所创建的“美学”(?魧sthetik)并不只是单一的感性学的含义,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审美学。邓晓芒先生在所译康德《判断力批判》的注释中说道:“‘审美的’,德文为?覿sthetisch,本义是‘感性的’。鲍姆嘉通首次将它专用于美学上,对此康德曾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中提出过异议(见该书R35—36注释),但这里则将两种含义打通了使用” [6]24,也就是包含了感性的与审美的双重含义。
  其实,鲍姆嘉通在《诗的感性——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提出感性学(?魧sthetik)概念的同时,就对这一学科的目的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他说“有一种有效的科学,它能够指导低级认识能力从感性方面认识事物” [7]123。因此,感性学的目的除了研究感性认识中的规律之外,还要将这种科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实践之中,以指导低级认识能力从感性方面认识事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鲍姆嘉通将美学分为两类,即理论美学和实践美学 。在他看来,理论美学是感性认识研究的一般性的总论,主要包括研究法、方法论和符号论,它“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指示:a)关于事物和思维的对象,即研究法;b)关于清晰的秩序的,即方法论;c)关于以美的方式思维和以美的方式分布的对象的符号的,即符号学” [5]4。而实践美学则是以理论美学研究成果为规范,落实到审美实践之中,成为“实践的、应用的、专门的美学”。除了这一分类外,在《美学》中,他还根据低级认识能力和实践关联的程度将美学分为自然美学和艺术美学。他认为自然美学是一种自然状态,“自然状态,单纯靠运用来改善而未经任何方法论训练的低级认识能力,可以称之为自然美学” [5]1。接着,他又将这种自然状态的自然美学分为先天的美学和后天的美学,先天的美学即美的天赋,而后天的美学“又可分为理论的(docens)和实用的(utens)” [5]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在自然状态的自然美学中,鲍姆嘉通不仅强调“单纯靠运用来改善而未经任何方法论训练”的实践区分维度,而且在自然美学中的后天的美学的内部区分中仍然强调实用的(utens)维度。而与自然美学并列的艺术美学在鲍姆嘉通看来则有诸多重要的运用,其中两条便鲜明地表明了鲍姆嘉通美学强调实践的审美学特性,即“3)促进认识的改善,使之超出清晰可辨的东西界限;4)以良好的原则武装越来越精确的活动和自由的艺术” [5]1。
  而促进认识的改善即促使作为低级认识能力的感性认识改善,“使之超出清晰可辨的东西的界限”,则涉及鲍姆嘉通的美学标准。鲍姆嘉通继承莱布尼茨、伍尔夫大陆理性派哲学的观点认为感性认识的完善是美的,“感性认识的美和事物的美,本身都是复合事物的完善” [5]6,这种完善是“复合”的,“任何简单的完善对于我们不成为其现象” [5]6,因此不成其为美。清晰可辨的东西是一种简单的完善,甚至按照鲍姆嘉通在《诗的感性——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的看法,清晰可辨的东西是没有诗意的。这是因为在他看来,事物分为理性事物和感性事物,理性事物表现为观念和概念,而感性事物则呈现为事物的表象。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只有是混合的才是富有诗意的,完善的。“概念可能是更复杂更混合,从而是更富有诗意”[7]98,“富有诗意的表象不是明晰的,所以他们是混乱的表象”[7]91。因此不论这里的“东西”指的是理性事物还是感性事物,只要是“清晰可辨”的,就是艺术、美学旨在促进感性认识的完善时需要超越的。而“以良好的原则武装越来越精确的活动和自由的艺术”则更加鲜明地表明,鲍姆嘉通要将理论美学研究的感性认识完善的相关原则和标准应用于艺术活动和审美实践之中,因此也体现了其美学二重性中的审美学特性。(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