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姆嘉通美学的二重性和美学批评(3)

作者:朱立元 曾仲权 更新时间:2014-07-10 14:0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鲍姆嘉通;美学;二重性;感性学;审美学;美学批评
【职称论文摘要】
鲍氏首先指出了感性表象是诗人所传达的,他说,统一事物的表象可能对甲是模糊的,对乙是清楚的,对丙是明晰的,然而,因为讨论的问题是那些企图在谈论中表明的表象,所以我们是指说者企图传达的表象,因此,我们在

      鲍氏首先指出了感性表象是诗人所传达的,他说,“统一事物的表象可能对甲是模糊的,对乙是清楚的,对丙是明晰的,然而,因为讨论的问题是那些企图在谈论中表明的表象,所以我们是指说者企图传达的表象,因此,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诗人企图在诗中表明的那些表象”[7]89。但根据我们前文所分析,这种感性表象必须通过接受者低级认识能力的接受和领悟才能把握。所以鲍氏实际上也承认和肯定了接受者的低级认识能力所领悟的诗人所传达的感性表象。自然,囿于时代和理论的限制,鲍氏还没有提出20世纪接受美学那样的读者接受理论,但是他对美学批评的对象——感性表象——进行了理论预设。
  鲍姆嘉通把表象分为明晰的表象、清楚的表象和模糊的表象三种,并把明晰的表象排除在感性表象之外。明晰的表象在他看来是和哲学分析相关的,是一种概念的明晰,“这就是何以从没有人认为哲学和诗能尽同样任务之主要原因,因为哲学追求概念之明晰,而诗并不努力达到这点,这是在它的范围之外的”[7]90。在他看来,只有清楚的表象和模糊的表象属于感性表象,属于哲理诗学的批评范围,这两者都区别于明晰的表象,因为它们和用概念追求认识深度的哲学无关。事实上,鲍姆嘉通这个看法继承了莱布尼茨关于认识“连续性”的观点。莱布尼茨认为实体是单子,由单子构成的事物显现为表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就是认识事物的表象。但是事物表象在人们的认识中是有差别的。有朦胧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其中朦胧的认识相当于鲍氏模糊的表象,而明晰的认识又分为明确的认识和混乱的认识。在莱布尼茨看来,明晰的认识中的明确的认识和逻辑分析相关,而混乱的认识则不对事物作分析,只是笼统的把握事物。朦胧的认识和混乱的认识与审美趣味和艺术鉴赏相关。[9]鲍姆嘉通继承了这一观点,认为明晰的认识得出明晰的表象、混乱的认识得出混乱的表象。莱布尼茨“明晰的表象”和哲学、逻辑分析相关,侧重于探测认识的深度;而莱布尼茨“混乱的表象”则相当于他自己的“清楚的表象”,“既然富有诗意的表象是清楚的表象,而表象不是明晰的便是混乱,但是富有诗意的表象不是明晰的,所以它们是混乱的表象”[7]90。而清楚的表象在外延上更清楚,这种外延上的清楚区别于内涵上的清楚。鲍氏指出,外延上更清楚的“清楚的表象”比内涵上更清楚的“明晰的表象”更富有诗意的原因有三:一是内涵上的清楚意味着“充分了解的清楚程度,他们通过判别事物的特征以探测认识的深度”[7]91,而探测认识深度是哲学和逻辑学的任务,不符合诗意的要求。二是表现出事物更多感性方面,“外延上的极其清楚的表象所表现的事物在感性方面多于较不清楚的表象”[7]91,对于一首诗的完善有更多的贡献。三是具有确定性和丰富性,“事物愈确定,它们所包含的表象愈多”,“集合在一个混乱表象中的事物愈多,这个表象则具有外延更广的清楚性”[7]91,是清楚的表象,更富有诗意。归结起来,在鲍姆嘉通那里,模糊的表象和清楚的表象直接来自莱布尼茨朦胧的认识和混乱的认识,它们构成了美学批评或者哲理诗学的研究对象。
  接着,鲍姆嘉通在感情(感性)表象的相互关系和作为符号的文字两个方面对诗和诗歌进行了美学批评,其间也继承了莱布尼茨、伍尔夫的思想,作为其美学批评的标准。在从表象的互相联结的角度对诗的研究中,鲍氏首先强调这种联结必须有助于感性认识,富于诗意。这就要求互相联结的表象具有秩序,“一系列的表象中的次序谓之秩序(Metbodum),所以秩序是有诗意的”[7]92。他继承贺拉斯的说法,称诗的秩序为明了的秩序。“明了的秩序的总规律是:诗的表象必须彼此接连”[7]109,具体说来,他们必须围绕诗的主题联结起来,“以后的表象应该比以前的表象更清楚地显示出主题”[7]110。这一观点受到莱布尼茨单子前定和谐思想的影响。莱布尼茨认为万物由无部分、彼此独立的单子构成,然而宇宙却是协调、和谐统一、富有秩序的整体,因为是上帝在创世时预定了单子虽然按照各自的规律运作,不互相影响,但却彼此协调、统一,从而才保证了宇宙的和谐和秩序。[10]鲍氏受此影响,不仅将秩序作为诗富有诗意的美学批评标准,而且将秩序、一致作为美的体现。他说“在无所不包的涵义上的感性认识的美是:1)不同思想的相互一致,这种一致是与某一事物相关的,是一种现象”,“2)秩序的一致……美的事物既是内在的一致,又是与事物的一致,秩序和布局的美”,“3)各种符号的内在的一致,同时也既与秩序又与事物、现象的一致,即涵义的美”[5]5。我们可以看出,鲍氏在《美学》中所说的感性认识的这三个普遍的美都和秩序、一致相关,分别是思想和事物、现象的一致,事物内部、事物之间秩序、布局的一致,符号和事物、现象的一致。除此之外,他从文字上对诗和诗歌进行了美学批评。在他看来,文字属于诗的一部分,要通过文字使诗富有诗意需要“1)发音清晰的声音,2)意义”[7]110,从这两方面愈能见出诗意,则“这首诗就愈完善”。通过隐喻(Metaphor)、提喻(Synecdoche)、讽喻(Allegoria)和形容词、名词的运用可以使“非本义的意义依存于非本义的文字”[7]113,从而极富诗意。同时,他认为文字是一种听觉的事物,诗的文字是否是“发音清晰的声音”需要通过听觉这种感性知觉。此外,他还将对感觉之完善性的混同判断称为感觉判断,这种判断必须通过感觉和感官才能实现,因为“这将容许我们说明法国人之所谓le gout(鉴赏力)是完全应用于感觉的。显然这个法语词是应用于通过感觉的判断”[7]115。这里,我们又一次可以明确地看到鲍姆嘉通美学的审美学特性。有所不同的是,此处,听觉的判断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即“唤起听觉上的快感或不快感”[7]116都是有诗意的。但是,也有形式上的标准,即“清晰声音之质的一切完善性可以称为响亮”[7]116。韵律、拍子、节奏等有利于实现这一标准,使诗更富于诗意。当然,完善的观点也是鲍氏继承和发展莱布尼茨的和谐说和伍尔夫的完善(perfection)思想[11]291的一个重要成果。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