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格宗教信仰的第三空间(2)

作者:袁小明 更新时间:2010-12-05 10:11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塞林格 宗教多元主义 人文关怀
【职称论文摘要】
然而在批判西方基督文化推崇的工具理性同时,并不意味作家对东方宗教哲学完全认同。尽管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指出东方哲学要比西方哲学更先进,而且在塞林格的其他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佛教的偏爱,但是塞林格在切


  然而在批判西方基督文化推崇的工具理性同时,并不意味作家对东方宗教哲学完全认同。尽管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指出东方哲学要比西方哲学更先进,而且在塞林格的其他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佛教的偏爱,但是塞林格在切身体验时,他也指出了此种救赎方式在西方文化视角下某些方面的局限和不可行。这种困惑的心情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得以发现,首先,就东方哲学宗教中出现的顿悟来说,很多情况下带来的是伤害,是以对现实的巨大分裂为代价,霍尔顿在大雨中顿悟,接着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西摩的顿悟直接导致了自杀,泰迪的顿悟将妹妹推下了水池,就连作家本人的顿悟也是以丧失正常家庭生活作为代价。再有就是佛教和老庄哲学的中无为思想显然也不为作家所赞同,虽然他在20世纪60年代后发表了最后一部小说后,再也没有发表新的作品,但是他还是会向外界宣称自己写作从未终止,正如他的作品中指出,“我们每个人唯一能做的一件宗教性的事就是行动”。
三、第三空间的探索
  
  既然在两种宗教中都找不到救赎的方式,作家的思考又是如何?在其后期发表的中篇小说中,作家集中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由于过于强调哲理思考,作品叙事性都不是很强,最后一篇《哈普沃兹16,1924》20多页的内容完全以西摩的口吻,向读者展示作者的思考,几乎令读者难以忍受,通过这些自言自语方式的叙述,作家思索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及出路。其中主要基于东西宗教哲学文化,提取核心价值,寻求共存空间的努力,试图在不同信仰碰撞的现代世界中,为大众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提出建议,这也充分体现了作家虽归隐林中,远离尘嚣,但仍通过写作表达一种深度人文关怀。
  美国当代神学家希克认为每一个信仰都以不同方式要求我们超越自我观,因为这个自我观是一切自私、贪婪、剥削、残忍和非正义的根源,也要求我们重新以终极奥秘为中心,这个终极奥秘用基督教的语言说就是“上帝”。用穆斯林的语言说,我们绝对顺从真主,依真主的意志行事,以此实现人生的圆成。用犹太教的语言说,我们遵循《托拉》快乐地生活和负责,并以此实现圆满的人生。用印度教的语言说,属神的意识和意志必须成为我们的意识和意志。用佛教的话说,通过自我之死而获得对实在的顿悟。在作家构建的宗教信仰中,首先就是这种对自我的超越。作品中主人公们都深刻意识到努力摆脱自身的优越感,但是每每和他人交往时,总会居高临下地评判一番。泰迪认为自己前世灵魂取得升华的人,弗兰妮虽然对佛教充满兴趣,但是她没能达到那种忘我的境界,她认为自己的看法无比中肯,祖伊从七八岁就开展了打败自己对自己迷恋的战争。西摩过于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而忘记与他人的交流,最接近作家代言人的巴蒂也不得不承认身上有一种甩不掉的自以为是,甚至一些基督徒的忏悔也是在因抛弃骄傲而骄傲。而很多作家写作时则将读者当作弱势群体,认为读者关于人和道德要逊于自己。
  由作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塞林格非常崇拜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在叔本华之前的另一位人本主义哲学家克尔凯戈尔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审美的生活史最低的甚至是堕落的,伦理的生活史略高的一个阶梯,而宗教的生活则是最高的。但叔本华提出,个体要摆脱痛苦和空虚循环的苦难状态,最低级的方式是通过宗教信仰,进而是通过艺术,最完美的方式则是研习哲学。之后宣布“上帝之死”的尼采则宣称唯有艺术才是现代人解脱的出路。塞林格在三位哲学家的基础上,并没有进行简单选择,相反,他集三人观点,认为艺术是人类救赎的唯一方式,但是这种艺术创作就是宗教。这是一种不局限于基督教、犹太教、印度佛教抑或老庄哲学的宗教,在这种独特的宗教指引下摆脱自我,进行忘我的艺术创作,是充满大爱的创作,不是为了某种名利,是为了每个观众和每个读者,因为每个观众每个读者相对于创作者来说都是基督,正如祖伊让弗兰妮继续表演事业,并使之有了顿悟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西摩的胖女士……你难道不知道那个胖女士是谁吗?……那是耶稣他本人。”
  
  四、结 论
  
  由上文可以看出,虽然作家身体力行实践印度佛教,并对基督文化和犹太文化进行深刻批判,但他也并未将东方的佛教思想视为终极价值。其实塞林格实践的东方佛教思想也渗透着作家犹太基督文化价值观,同时犹太出身背景在其文化选择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正是这种不同宗教文化的冲突和作家深刻的人文关怀,促使作家在写作中探讨一种宗教多元共存的第三空间,以克服单一宗教文化中的弊端。另外,在现存宗教价值基础上,作家也从人文主义哲学家那里吸取营养,将艺术创作提高到宗教的地位,为多元的宗教第三空间注入了诗意。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2008校级课题(项目号 GY200802)
  
  作者简介:袁小明,硕士,南京工程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美]玛格里特·塞林格.梦幻守望者[M].潘小松,刘晓洁译.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
  [2] [美]保罗·亚历山大.守望者塞林格传[M].孙仲旭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3] Steiner, George. The Salinger Industry[M]. Nation14, Nov, 1959.
  [4] [美]J.D.塞林格.抬高屋梁,木匠们/西摩:小传[M].丁骏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5] [美]J.D.塞林格.弗兰妮与祖伊[M].丁骏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6] [英]约翰·希克.信仰的彩虹——与宗教多元主义批评者的对话[M].王志成,思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7] 高旭东.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M].王志成,思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