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念小说视阈下的北田薄冰《白发染》考察(2)

作者:胡雷 更新时间:2015-01-22 17:51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北田薄冰;明治女性作家;观念小说;《白发染》;砚友社
【职称论文摘要】
自1895年1月以来,被日本学界认可的观念小说一共有七篇。其中有三篇来自眉山,两篇来自柳浪,两篇来自镜花。首先,《文学俱乐部》一月刊发的眉山《大酒杯》,其笔下的男女主人公用自己的行动重新审视了流行于当时社


  自1895年1月以来,被日本学界认可的观念小说一共有七篇。其中有三篇来自眉山,两篇来自柳浪,两篇来自镜花。首先,《文学俱乐部》一月刊发的眉山《大酒杯》,其笔下的男女主人公用自己的行动重新审视了流行于当时社会的西方自由恋爱的观念和日本儒学立身处世的概念,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同年二月,眉山在《太阳》上发表《书记官》,因为其内容逼真地展示了当时日本政客与商人之间盛行的政治贿赂,很多读过该小说的日本评论家甚至认为它是大正时期(1912—1926)才兴起的日本“社会小说”的前身。其次,1895年2月,《读卖新闻》刊登了柳浪的《变目传》,同年5月,其《黑蜥蜴》在《文学俱乐部》上发表。这两篇作品通过对明治时期中下层阶级悲惨生活的真实刻画,直接批判了日本社会因甲午战争后市场经济发展和爱国主义运动而带来的浮华风气。最后,1895年4月,镜花的《夜间巡查》刊发于《文学俱乐部》。该小说描写了一个为了无赖而白白牺牲自己性命的忠厚警官的故事,直接批判了当时日本社会对甲午战争期间逝世日本士兵的同情。6月,镜花的《外科手术室》刊发于《文学俱乐部》。这个通过男女主角的殉情而歌颂自由爱情的故事,讽刺了当时盛行的结婚必须考虑阶级观念门当户对等观念。
  可以看出,通过对这七篇观念小说的整理和总结,几乎所有的观念小说,无一例外的来自于当时砚友社的青年作家,其内容审视了甲午战争后因市场经济发展、商业腾飞和爱国主义运动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便是这样的一个动荡的社会孕育了一系列的观念小说,也是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出现像北田薄冰这样的女性作家,像《白发染》这样的作品。
  二、北田薄冰及其时代
  在明治早期文学的历史进程中,1880年代可谓是日本“现代”(modern)文学的成立期 。在这一时期里,坪內逍遥(1859—1935)的文学评论《小说神髓》(1885)借用19世纪西方文学(literature)中对小说人物心理特征无微不至的真实描写,提出了“写实主义”的概念。 以“写实主义”为首的日本文学摒弃了其几百年来延用汉文和中国白话文的书写方式,从而奠定了在西方文学影响下日本新文学的起源。与此同时,二葉亭四迷(1864—1909)的《浮云》(1887—1889)则确立了适合该种新文学的现代语言——四迷认为,日本小说的现代书写语言建立于日语对西方文学,特别是俄国文学的翻译和研习中。随着 《浮云》的出版,日本文坛著名的言文一致运动随即展开。
  在言文一致运动的影响下,1890年代成了日本“浪漫主义”(romanticism)新诗的巅峰时期。以島崎藤村(1872—1943)的《若菜集》(1897)与谢野铁干(1873—1935)的诗歌杂志《明星》(1900—1908)为首,文坛的各类作家积极地参与了新体诗的创作。另一方面,深受10年前的《小说神髓》和更早之前便开始的西方基督教对日本女性教育的影响,1890年也是明治女性作家的活跃期。随着1895年日本文坛著名文艺期刊《文艺俱乐部》的《闺秀作家号》通过刊登女性作家的照片和短篇小说的方式揭开了当时当红的众多闺秀作家的神秘面纱,三宅花圃(1869—1943)、樋口一夜(1872—1896)、若松贱子(1864—1896,翻译家),以及北田薄冰等人陆续走进了公众的视线。这些女性作家对笔下的人物,特别是对女性心理入木三分的刻画,引起了文坛的重大反响。可惜的是,在明治时期,由于对逍遥之新“文学”概念的再构成是以日本的男权社会为基础,因此当时的文坛对于这些女性以及她们作品的评论,除了樋口一夜以外,大多局限于对“闺秀作家”的性别偏见。换句话说,在“闺秀作家”的光环下,女性作家的作品被解读为为了教育出在新时代下能够完美的辅佐丈夫和家庭的日本女性而写出的“范文”,而她们作品中文学性和社会性则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
  从当代文学评论的观点来看,明治文坛对“闺秀作家”以及她们作品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时代的局限性。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明治时期女性作家的作品大多描写家庭琐碎,但北田薄冰的《白发染》却可以借此题材跳出时代的框架,通过描写家庭内部的夫妻生活,从而对当时社会的女性地位,和构成该现象的男权社会进行批判。因此就结果来看,薄冰在《白发染》中对在爱国主义热潮下产生的“贤妻良母”之观念的批判奠定了大正时期(1912—1926)的女性文学及女权运动的发展。
  北田薄冰,本名北田尊子,于17岁在文坛初露头角。《白发染》最早刊登于1897年1月号的《文学俱乐部》小说专栏上。该小说描述了明治时期的商人治平和他年轻漂亮妻子阿丝的婚姻生活。故事以治平和阿丝在日本桥附近开药店为开头,以阿丝之死为结束。作为一部重要的观念小说作品,《白发染》被伊狩章等明治文学研究者认为是继承了1895年观念小说风潮的又一部观念小说佳作。在西方学术界,Rebecca L. Copeland 和Melek Ortabasi于2006年率先把该作品翻译成英文并出版成书。[3]
  三、《白发染》的观念小说视角释读
  (一)对“贤妻”观念的反思。通过对全文的分析不难发现,《白发染》中的阿丝,以当时的社会标准来看,不仅是一个好女儿,更是一个好妻子。她漂亮、忠贞、善良、热心……更重要的是,她懂得怎样帮助丈夫打理内外事物,可以为丈夫带来财源。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贤妻”,在故事的最后却被自己愚蠢的丈夫所杀,这样的结局,不能不说是作者有意而为的。

        “贤妻”这个观念,最早来源于明治政府教育部1890年宣传语“贤妻良母”,它代表了举国上下对家庭妇女这一形象的理想刻画。而在贤妻良母这一观念中,明治政府教育部更注重于宣传贤妻的形象,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一个贤惠的妻子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母亲,从而培养出属于日本下一代的国之栋梁,而江户幕府之所以衰落,是因为政府不重视对女性的教育。在明治早期,受过良好教育的妇女大多有着基督教教育背景,因为当时只有基督教学校才会收女子入学接受教育,而明治时期日本基督教对于女子的教育,大多被圣经等宗教思想影响,着重于教育女子的贞洁和妇德。因此,对明治政府来说,基督教女子学校可谓是最佳的培养明治贤妻们的场所。1897年,明治政府颁发了鼓励女子受教育的兆令。自那以后,大部分有条件的父母都选择了把自己的女儿送去基督教女子学校接受正式的教育,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在那里自己的女儿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贤妻:到了适婚的年龄,嫁给一个合适的丈夫,过上幸福的日子。贤妻良母的观念明确提出女性的地位在于家庭,她的存在意义在于她有能力为自己的丈夫生育子嗣。她要学会持家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注意自己的个人言行。她必须懂得如何梳妆打扮,如何穿衣得体。她的爱好最好只局限于古典和歌,且不适合阅读西方的哲学思想和先进的文艺刊物。不难看出,在这样的观念下教育出来的贤妻,大多缺乏自我,不懂得独立思考,永远的只能成为父亲、丈夫或儿子的附属品。从结果上来看,明治政府在当时提出的贤妻良母的观念,作为新时代审核女性的标准,贤妻良母之道德观念标准不仅创造出了一个时代的女性阶级的楷模——“一个让所有社会阶级的女性都可以效仿的对象”[4],而且也借此深深地扎根于日本社会的主流观念之中,让直至今日的日本女性也无法完全的脱离家庭和丈夫对自己的束缚,获得西方女权主义所倡导的属于独立女性的思想和经济的完全自由。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