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艺术中的“易装”情结看性别解放

作者:陈莎日娜 更新时间:2015-05-05 13:0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易装;女性主义;社会性别;莎士比亚
【职称论文摘要】
文章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学特征,以莎士比亚的两部经典喜剧(《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为切入点,使用多维的角度并结合女性主义与社会学的批评方法,尝试分析解释文学艺术中“易装情节”的使用手法与社会性别解放意识之关系。

      一、引言(introduction)
  艺术家在创作时,一定要通过某些“工具”来推动其作品内容向前发展,进而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就如同诗人会在创作诗歌时将日常的物象“陌生化”一样,作家在写作时,也会在人物或情节上植入“反常理”的素材。而我将要提到的“易装”,就应该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了。如果说“易装”只是文学艺术作品中凤毛麟角的随机表现,我们姑且可以将其归结为艺术家在创作时为夺人眼球的讨巧之作,但是纵观古今,无论是中国的《花木兰》()、《梁山伯与祝英台》( ),还是下文会详细分析介绍的来自西方的《第十二夜》、《皆大欢喜》,这种性别上的“越位”——“女易男装”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曾有过展现,而且都以其为媒介表达了创作者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显然,“易装”不仅仅是创作者单单用来为文本服务的工具,我认为它作为一种“情结”,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心理,或者说是政治心理的变化。而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性别解放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二、背景(the background)
  (一)时代背景
  十七世纪初,文艺复兴在英国走向巅峰,这个人文主义与自我意识复兴的时代对文学,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一时期的文化运动重点在于鼓励和引导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并且充分的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性,致力于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最有力的号召。
  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小说都出现过“易装”的情节,除了之前提到的,还有《威尼斯商人》、《辛柏林》和《维罗纳二绅士》。总的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一定程度上都比之前享有,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上的,更多的自由。也就是因为这样,莎士比亚的“易装故事”在这个时代才有了深厚的土壤。
  同时,在政治经济方面,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正值海洋贸易蓬勃发展,商品经济萌芽阶段,也就是这样的一个经济大背景之下催生出了一个新兴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本身就具有的要求自由与平等阶级属性,因此,处于这一阶级的女性也开始渴望摆脱男权控制,要求其社会,伦理,政治等一系列的权利。
  (二)戏剧背景
  莎士比亚时代,男性在舞台上扮演女性角色是一个传统,在1660年查理二世登基前,戏剧舞台上几乎看不到女演员的身影。然而也就是在《皆大欢喜》的公演取得巨大成功并逐渐被社会认可的几年内,女演员的地位得到了质的提升,她们中较为成功的一些人获得了戏剧中的主要角色,成为了红极一时的戏剧明星,个别人甚至得到了皇室的青睐。淑女们自此从深闺走上剧院的舞台,也就是这样的一次“跨越”,不光是对男人和女人,以至于对与那个时代和社会,都是惊世骇俗的变革。
  三、回到文本(back to the thesis)
  性别不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名词,而具有社会文化意义。“性别”(sex)是由生物学所描述的东西,指的是与生俱来的男女“生物属性”。而“社会性别”(gender)则是一种文化构成物,是通过社会实践作用发展而成的女性和男性之间的角色、行为、思想和感情特征方面的差异。作品中,女主角都通过“易装”实现了社会性别之间的自由转化。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主人公们从性别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一)“喜从悲来”——“悲剧式”的起因
  在作品伊始,两位主人公都遭到了不幸,《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本是公爵之女,但是邪恶的叔父驱逐其父,霸占爵位,并意图将罗瑟琳一并驱逐,作者借罗瑟琳妹族西莉亚之口,表达了对其遭遇的深深同情以及对造化弄人的抵触:
  “让我们坐下来嘲笑那位好管家太太命运之神,叫她羞得离开了纺车,免得她的赏赐老是不公平......一点都不错,因为她给了美貌,就不给贞洁;给了贞洁,就只能给丑陋的相貌......造物主生下了一个美貌的人儿来,命运不会把她推到火坑里去来毁坏她的容貌么?造物主虽然给我们智慧,可以吧命运嘲笑,可是命运不是已差这个傻瓜来打断我们谈话了么?”
  同样,《第十二夜》中,维奥拉在与同胞哥哥赛巴斯辛航海时不幸遭遇海难,哥哥下落不明而自己与船长一起被冲到了一个未知的国度伊利里亚:
  “朋友们,这里是什么国土?......我到伊利里亚干什么呢?我的哥哥已经到极乐世界去了。也许他侥幸没有被淹死......”
  在这里,莎士比亚通过刻画命运面前女主角的悲伤无助来反映女性角色一如既往的脆弱不堪,这同时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深闺淑女们的遭遇和心理活动。但是,与现实不同的是,莎士比亚赋予了自己笔下的人物一个保护伞。罗瑟琳与维奥拉在被迫进入一个陌生环境后(亚登森林,伊利里亚),与常人一样都意图寻求方法保护自己。这样以来,罗瑟琳化身为Ganymede,维奥拉化身为西萨里奥,化身为男儿,以这样的“伪装”保护了自己的安全。
  如果站在在文学作品本身角度分析,这样的“易装”桥段造成了戏剧冲突,有效地推动情节展开。同时,角色本身带给人们的“女变男”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击碎了“性别”的明确分化,这便是性别解放意识最直观的体现。
  (二)“为爱痴狂的人儿啊”——错综的爱情与“界限”的粉碎
  两部作品的情节就从女主人公“易装”后悄然展开了:《皆大欢喜》中罗瑟琳爱着奥兰多,扮成男装企图夺回父亲的封地时,在森林中遇到了爱上自己“蓝颜”的农夫之女,同时,也遇见了在树上为自己张贴爱情诗的奥兰多,欣喜之余,罗瑟琳借用自己美少年的外表考验起了奥兰多的真心——“他”企图治愈奥兰多的相思之苦:

        “是的,医治过一个;法子是这样的:他假想我是他的爱人,他的情妇,我叫他每天都来向我求爱;那时我是一个善变的少年,便一会儿伤心,一会儿温存,一会儿翻脸,一会儿思慕,一会儿欢喜;骄傲、古怪、刁钻、浅薄、轻浮,有时满眼的泪,有时满脸的笑。什么情感都来一点儿,但没有一种是真切的......有时欢喜他,有时讨厌他,有时讨好他,有时冷淡他,有时为他哭泣,有时把他唾弃:我这样把我这位求爱者从疯狂的爱逼到真个疯狂起来......我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把你的心肝洗得干干净净,像一颗没有毛病的羊心一样,再没有一点爱情的痕迹。”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