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背景下传统琵琶的演奏技巧

作者:张巍 更新时间:2016-03-29 13:3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琵琶演奏;技巧;中国文化背景
【职称论文摘要】
琵琶虽然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乐器,但是也恰恰是因为它极具古典民族特点,因此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影响极为深厚,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如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发挥出传统琵琶的演奏技巧进行简析。

       1 琵琶的由来及发展史
最早对于琵琶的记载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
在近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民乐演奏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舞台,悠扬的琵琶声屡屡在国际艺术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也涌现出一大批的琵琶演奏名家。
2 中国文化背景对传统琵琶演奏的促进及影响
当国际上挂起“中国风”的时候,以琵琶为代表的民族乐器的确展示出了中国古典文化最为精彩的一面。为了更好的诠释中国古典文化内涵与内容,传统琵琶在演奏的过程中的确也进行了适度的调整,这种调整大部分是对琵琶演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客观因素制约了琵琶的发展,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其一,中国文化背景让琵琶演奏打上“中国标签”。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中国的传统琵琶演奏给观众的感觉与非洲鼓、希腊诗琴一样,都是属于独有的民族乐器。只要是琵琶演奏一登台,观众就马上下意识的明白这是属于中国的乐器。为了将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在琵琶曲目的选择上注重选取耳熟能详的曲目,能够让观众比较容易接受曲目所要表达的意境是琵琶演奏必须要首先认真考虑的。《昭君出塞》、《龙船》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背景,但是经过后人的传承与改编之后问世的曲目就是在琵琶演奏中比较耳熟能详的曲目了。
其二,中国文化背景让琵琶演奏打上“古典艺术烙印”。中国文化悠远流长,中国古典艺术不仅绚丽多彩,而且在世人的眼中还带着些许的未知与神秘色彩。观众对于琵琶能够演奏出声音来其实并不惊讶,因为琵琶的外形看起来与放倒了的吉他基本上是类似的。但是当听到琵琶演奏出来的音乐之后却发现,它与吉他的演奏音乐是完全不同的,力度、音效等完全都不是一个等量级。因此,琵琶演奏这门艺术形式,在观众中,尤其是在国外友人的眼里绝对是被赋予了极强的古典艺术能力。其实仔细研读起来会发现,琵琶演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进行过一定的改进,如今的琵琶演奏之所以能够受到认可,的确与中国古典艺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弘扬古典艺术魅力的过程中,琵琶演奏的演员尤为注重旋律动态、演奏特性与声响效果的结合。《十面埋伏》就是一曲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琵琶曲目。虽然整个曲目被分为十个不同的段落,但是每个段落所突出的主题都完全不同,尤其是在“大战”、“小战”和“众军奏凯”段落中,不同的音效将环境气氛完全的烘托出来,给观众仿若身临其境的感觉一般。而到了“乌江自刎”段落的时候,浓厚的哀伤气氛又催人泪下。由此可见,演员在演奏的过程中,不仅讲究节奏感,而且还注重环境因素的变化,这对于突出出题是又绝佳效果的。无论是精通琵琶乐器的人,还是普通的观众,在欣赏完《十面埋伏》之后无一不被琵琶乐器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古典艺术所感动。
其三,中国文化背景让传统琵琶演奏更具有“时代魅力”。当社会发展的脚步迈入“网络时代”的时候,民族乐器表演如何发展的确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课题需要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给琵琶演员带来的压力也相对较重。如果一味地迎合时代的发展,那么琵琶演奏中醇厚的中国元素势必受到影响,但是如果一味地坚持固有思想,那么琵琶演奏可拓展空间就会越来越窄。经过实践证明,充分的结合文化背景,能够相对圆满的解决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曲目是《金蛇狂舞》。在进行表演之前的准备工作中,演员之间做好了相互的配合与沟通,为观众展现出了一台精美绝伦的琵琶曲目。首先,采用了全新的群体表演形式。一般的琵琶演奏基本上都是采用的独奏形式,因为这样可以让演员比较容易的控制曲目的节奏,集体弹奏琵琶,动感是充沛了,但是相互之间的协调与曲目的整体美感就必须着重考虑了;其次,完全不同于一般的重奏。虽然这种群体表演形式被归纳为重奏,但是在欣赏完现场演奏之后,任何一个观众都不会认为这是简单的重奏,因为其有明显的“轮奏”形式。最后,在换把位与过弦的时候采用了改良的演奏形式。琵琶演奏的时候,换把位和过弦演奏都并不常见,因为过弦的过程中如果精准度把握不好,很有可能音符表现的就不清晰。但是在《金蛇狂舞》的演奏中,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有过弦演奏,但是并没有影响到音符的清晰度,这是因为在部分演员过弦的时候,另外还有一部分演员利用“扫弦”的形式进行表演。这样既能突出现场的动感环境效果,又能为过弦的演员提供一定充裕的时间,准确的把握该作品的思想是演奏好这首乐曲的重要基石,这样才能将此曲的艺术魅力最大化。最主要的是,这种表现形式极为符合年轻观众的视觉、听觉欣赏需求,完全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欣赏琵琶演奏的期望。
3 琵琶演奏的未来展望
传承与发展,是琵琶演奏下阶段的重心。所谓传承,依旧是依托中国文化背景这个大的前提,充分的总结前人流传下来的艺术精髓,更好的突出琵琶演奏的民族特点。所谓发展,是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文化传播平台,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通过欣赏琵琶乐器的表演,来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深入的解读中国古典艺术的美感与独到的艺术效果。如果能够充分的将互联网传播平台利用起来,把一些较为经典的琵琶曲目,尤其是部分传统曲目上传上去,那么势必会对弘扬民族文化,弘扬琵琶乐器的影响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 结束语
要想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将琵琶演奏的效果发挥到极致,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琵琶演奏的发展,就必须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对观众加以引导,在融合与贯通的层面上加强艺术的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让琵琶演奏立足于国内艺术文化环境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屹立于世界艺术舞台。
参考文献
[1]刘红霞.琵琶独奏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赏析[J].大舞台, 2014(01).
[2]孙晔.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赏析[J]. 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9).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