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金时代》里的蒙太奇手法(2)

作者:封艳梅 更新时间:2014-12-31 16:1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蒙太奇;节奏;隐喻;颠倒;垂直;黄金时代
【职称论文摘要】
初读《黄金时代》,读者们大概都会觉得小说节奏轻快;细细品之,才发现原来这个是作者对小说句子、章节、段落之间的短处理:长句短写,难句简写,刻意淡化了句子、章节、段落间的晦涩逻辑,把营造的主要功力放到画

     初读《黄金时代》,读者们大概都会觉得小说节奏轻快;细细品之,才发现原来这个是作者对小说句子、章节、段落之间的“短处理”:长句短写,难句简写,刻意淡化了句子、章节、段落间的晦涩逻辑,把营造的主要功力放到画面间错落有致的搭配上来。小说中写陈清扬出场时的情景是这样的:
  我出去一看,她穿了一身白,打扮得格外整齐,但是表情不太轻松。
  短短的一句话,被“看”的动作进行引导,分成了三个画面:两个全景(一身白、整齐的打扮),一个特写(不太轻松的表情),都是“短镜头”,全段字句简短,但是却已经充分体现了陈清扬“火气甚盛”;下一段笔锋一转:
  我二十一岁生日那天,打算在晚上引诱陈清扬,因为陈清扬是我的朋友,而且胸部很丰满,腰很细,屁股浑圆。
  王小波在这个段落的跳跃式思维更为明显:“我”打算引诱陈清扬,因为“陈清扬是我的朋友”,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剩下的三个分句已经转向了对陈清扬身材的描写,而且,这一描写又分为三个特写的部分:胸部丰满、腰细、屁股浑圆。
  这两个段落好比两组镜头,上一组还在交代陈清扬的穿着、打扮、表情,下一组立即转向了陈清扬身材的描写和王二的“不良企图”。每一组镜头底下又有小镜头,模式皆为全景—特写的自然转换。这就是较为典型的蒙太奇式的组合,而且是短镜头组合的方法。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认为,电影里长短镜头剪切的时候要有一种尺度表现,并把这种尺度表现称为“节奏蒙太奇”:它涉及镜头的长度,而这种长度又是根据镜头内容所激发的心理兴趣程度而定的……如果镜头冗长,就使人产生短时间的厌烦和丧失耐心。如果镜头正好在注意力降低时被切断,并由另一个镜头所替代,注意力就会不断被抓住,人们也会说影片有节奏了。因此,所谓电影的节奏并不意味着抓住镜头之间的时间关系,而是每个镜头的延续时间和由它所激起并满足了注意力运动的结合。从小说的这一章节讲,美丽而有个性的女主人公陈清扬的出场让一脸“流氓相”的王二兴奋不已,但是面对如此佳人却又不敢直视,所以这些对女主人公的印象都是重要的,但只能是概括的,于是描述陈清扬的句子就显得短促,节奏明快,暗合了当时王二亢奋的状态。从小说的整体看,整篇《黄金时代》的叙述节奏都有这个倾向,符合作者对“文革”的处理,那就是“使无趣的生活变得有趣”,将这一所谓的“神圣”进行消解。由是观之,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在叙事的时候特别注意对节奏的把握,较多地采用短句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在读者注意力降低前迅速切换叙述视角,所以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才会如此兴致盎然。
  如果说小说创作中画面的自由切换能够把握小说的叙述速度,造成一种节奏蒙太奇的效果,那么,在小说文本中,作者还可以将一系列具有相同隐喻意义的画面、场景进行组合,使其所表达的主题得以蕴藉,进而在更广的程度上达到一种象征意义,即“通过蒙太奇手法,将两幅画面并列,而这种并列又必然在观众思想上产生一种心理冲击……这些画面中的第一幅一般都是一个戏剧元素,第二幅(它一出现便产生隐喻)则可以取自剧情本身,并预告以后的故事,但是,它也可以同整个剧情无关,只是同前一幅画面建立联系后才具有价值。”读者在对比前后两组画面后,便可以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把这样的一种蒙太奇称为隐喻蒙太奇。在《黄金时代》里有这样一个场景描写:
  我和陈清扬在蓝粘土上,闭上眼睛,好像两只海豚在海里游动。天黑下来,阳光逐渐红下去。天边起了一片云,惨白惨白,翻着无数死鱼肚皮,瞪起无数死鱼眼睛。山上有一股风,无声无息地吹下去,天地间充满了悲惨的气氛。陈清扬流了很多眼泪。她说是触景伤情。
  从文字上看,这部分至少可以分成五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又可以各自划分出一个写实单元和一个引申单元,如下图所示:
  属性
  层次 写 实 引 申
  第一层 在蓝粘土上的我和陈清扬 两只在海里游动的海豚
  第二层 天黑 阳光逐渐红了下去
  第三层 惨白惨白的云 无数死鱼肚皮;无数死鱼眼睛
  第四层 山风 无声无息地吹下去;天地间充满悲惨气氛
  第五层 泪流满面的陈清扬 触景伤情
  从写实单元看,躺在蓝粘土上的我和陈清扬正在享受男女间的欢愉,但是天黑了,一切将变得不可捉摸,于是接下来的写实部分就“急转直下”,尽是惨白、悲凉的自然图景,最后是泪流满面的女主人公。从引申单元看,两只海里游动的海豚刚开始的时候是如此地自由自在,但当阳光逐渐红下去时,突然就翻起死鱼肚皮和死鱼眼睛,难怪乎天地之间充满了悲惨的气氛,最后便是多情的女主人公触景伤情。无论是写实单元还是引申单元,“天黑下来”实际上就是命运发生转折的隐喻。联系到小说描写的背景,我们似乎就能预知男女主人公接下来即将面临的无尽苦难。因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借助于这样的一种隐喻蒙太奇的手法,王小波把个人命运的转向和大自然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体现为中国经典美学里的“天人感应”,并以此隐喻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巨大矛盾,即使男女主人公逃上荒山,依然无法挣脱时代的浊流。马尔丹把这样的隐喻称为“思想的隐喻”,认为“这种隐喻的目的是为了在观众的意识领域内激起一种想法,这种想法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影片的剧情范畴,并且促使人们对人类的许多问题具有更广泛的看法。”
  电影作为一门叙事的艺术,对叙述的法则自然有所要求,作为电影的基本语言,蒙太奇的主要作用之一便是其叙事功能,因此,所谓的叙事蒙太奇指的就是叙述一段剧情,展示一系列事件,但叙事蒙太奇并不强调叙述的完整性,而是以若干场景、段落、情境画面的描写,并最终通过对它们进行再组合等手法来叙述整个故事的发展。从手法上来讲,王小波小说中的叙事蒙太奇主要有颠倒蒙太奇和垂直蒙太奇两种。
  颠倒蒙太奇指的是打乱叙事的时间顺序,按照作者的意志将“画面”自由组合,它可以是“为了表现一种纯属主观的、富于戏剧性的,自由地从现时转至过去,又从过去转回现在的时间……的蒙太奇”。在中篇小说《黄金时代》里,王小波叙事的时间线索看起来非常“混乱”。从整体上讲,小说采用的是一种倒叙的方法,叙说了二十年前王二与陈清扬在云南插队,从而认识、相爱,二十年后,两人在北京重逢,于宾馆里“重温伟大友谊”的故事。时间跨度既然长达二十年,从客观的角度上讲,无论是王二还是陈清扬的回忆都难免有所遗漏,所以王小波借助于“补充说明”的方法,将二人的“分别叙述”交织在一起。怪异的地方就在于,作者寄希望于通过两人的补充说明使故事达到相对的完整,却让它在这样的追求中产生了更大的背离。小说叙事的时间轴比较“混乱”,显然是作者有意为之,意在还原人类真实的“回忆”状态。于是,即使是叙说同一个故事,前一叙事者的叙述时间和后一叙事者的叙事时间往往是颠倒、错乱的,于是作者“好心”地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话留下重要的时间线索,供读者去捉摸其发生的大致时间。由是观之,王小波刻意求奇、求新的叙述姿态着实令人赞叹。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