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与中国作家作品的比较(3)

作者:张凤燕 更新时间:2015-11-12 12:0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野草》;中国作家作品;比较研究
【职称论文摘要】
还有一些研究者采用的是比照式的平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主要不是为了求同,也不是为了辨异,而是要在比照之下使两者相映成趣,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33]。如有研究者通过饮冰与死火这两个富有深意的能辉映出先辈思想

  还有一些研究者采用的是比照式的平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主要不是为了求同,也不是为了辨异,而是要在比照之下使两者相映成趣,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33]。如有研究者通过“饮冰”与“死火”这两个富有深意的“能辉映出先辈思想的轨迹”的意象符号之间互衬式的比较,强调梁启超和鲁迅“无论表现为‘饮冰’还是‘死火’的创作心境,其实都源自启蒙的焦虑。因此‘荷戟独彷徨’不再是单纯个体的寂寞与哀伤,而是表现了更深沉的忧患精神与进取意识,代表了这一过渡时期知识分子最具象征意义的精神姿态与文化心理”[34]。再比如刘勇的《〈空山灵雨〉:融合多重宗教文化的人生寓言——兼与〈野草〉〈画梦录〉比较》一文,虽然主要是谈《空山灵雨》,但该文采用比照式平行研究,认为这三部作品分别代表了现代散文诗“三种不同的人格类型和三种不同的审美表现方式”[35],这三大散文诗抒情范式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而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诗潮头的多元化。
近年来,在和《野草》有关一些博士学位论文中,运用比照式平行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人颇多启发。例如在肖剑南的博士论文《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36]中,有亮点的一个章节就是对鲁迅和周作人的散文诗进行比较。但肖剑南的不足之处在于对鲁迅的散文诗辨析较为全面,但对周作人的散文诗用力相对较少,导致出现比照研究中的不平衡现象。相对来说,陈彩林的博士学位论文《民族生命本体的形而上现代重构——〈野草〉与〈烛虚〉比较研究》[37],更加引入注目。文章紧紧围绕“民族生命本体的形而上现代重构”这一基点和主旨,分别从《野草》与《烛虚》中的“我”、 《野草》与《烛虚》中的“人”、《野草》与《烛虚》的生命哲学以及《野草》与《烛虚》的艺术形态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比较,比较令人信服地证明鲁迅和沈从文通过各自的卓绝的文学实践,分别以“自性”和“神性”为基,对建构民族生命本体的现代重构之路所做出的形而上的终极思索。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使这篇论文的比较研究达到了一定的深广度。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研究者还尝试把《野草》同鲁迅本人的其他文学作品来进行比较。早在1948年,雪苇为了证明鲁迅的主要思想动态是积极的和战斗的,就“把鲁迅与《野草》写作同时的其他思想论文排比起来”[38]进行比照式平行比较,此文可以说是建国前对《野草》论析最为充分、最为深入的一篇。如果说,雪苇对鲁迅作品进行的是横向比较,那么2011年张梦阳则把鲁迅前期的《自言自语》、中期的《野草》和后期的《且介亭杂文》放在一起,进行纵向比较;如果说雪苇侧重于思想内涵方面的比较,那么张梦阳则侧重于语言艺术方面的比较;如果说雪苇在比较中令人信服地证明《野草》中流露出的那些空虚和寂寞感,并非鲁迅的主导思想,那么张梦阳则在比较中让人看到鲁迅这位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文体家”,散文语言的艺术特色、成熟过程以及发展轨迹[39]。
总之,在《野草》与中国作家作品关系的比较研究中,不管是索源、反响、还是平行研究,都为《野草》的研究开拓了一片别样的天地。在这里,有传承有变革,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野草》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地位。当然,这个研究领域的范围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和改进,值得研究者们继续深入开发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第1卷[G].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07.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第3卷[G].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239.
[3]赵耀堂.鲁迅研究论文集 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351-370.
[4]王吉鹏.鲁迅与中国文学比较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58-167.
[5]贾玉民.《野草》的构思与古代笔记小说[J].鲁迅研究月刊,1994(5):30-35.
[6]肖剑南.观澜索源:《野草》与中国古典散文诗[J].龙岩师专学报,1999(4):59-64.
[7]卢洪涛,公炎冰.影响与超越——鲁迅《野草》与屠格涅夫散文诗比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92-98.
[8]李国栋.《野草》与《梦十夜》[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1(1): 62-64,66.
[9]孙玉石.《野草》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10.
[10]汪介之.当前国内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J].广东社会科学,2013(1):195-202.
[1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研究所鲁迅研究室. 鲁迅与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G].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12.
[12]王志清.《野草》传统:从鲁迅到耿林莽 [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28-34.

  [13]李红云.接续《野草》传统而独树一帜——试论彭燕郊的散文诗《混沌初开》[J].诗探索,2008(1):53-57.

       [14]全红.穆旦对《野草》中怀疑精神的历史传承 [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75-78. 

  [15]李斌.冯至1920年代佚失的散文诗《夜话》、《野店》——兼与鲁迅《野草》比较[J].鲁迅研究月刊,2013(7):70-76.
[16]王吉鹏.《野草》在冯雪峰《真实之歌》中的回响 [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47-52.
[17]马丽荣.“冥冥中信任的只有鲁迅”——《野草》与张承志的散文创作 [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80-83.
[18]张洪.朦胧诗中的鲁迅因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3):31-35.
[19]雷内·韦勒克(Rene Wellek).批评的概念[M]. 张金言,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270-271.
[20]曹顺庆,王蕾.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三十年[J].外国文学研究,2009(1):125-134.
[21]远浩一.比较文学的两个支柱——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85(4):189-207.
[22]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119.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