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师院校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作者:崔月玲 更新时间:2011-06-09 09:21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民族高校;英语课堂;提问;对策
【职称论文摘要】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师组织课堂活动最常用的策略之一,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至关重要。然而民族高师院校在英语课堂提问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及时解决不仅对师范类学生以后的从教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民族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

英语教学重在发展学生思维与语言实践能力,作为组织课堂活动最常用的策略之一-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形式。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沟通师生情感、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动力,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育家孔子提出“父子循循然善诱人”。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是启发教学的佐证。在当今盛行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中,课堂提问更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一直是语言教学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听课等方式,对民族高校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了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及导致的课堂现状,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个别访谈的形式。问卷由20道选择题和3道简答题组成。参加调查对象包括6个专业班与6个大英班的12位教师与随意抽查的90名学生,教师据问卷题目先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然后让学生再针对同一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并一再强调师生都要如实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份,当堂完成并收回,收回有效问卷95份,有效收回率90.2%。随后,笔者将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94%的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都有或多或少的疑问和抱怨,6%的学生满意。60%的教师认为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基础太差,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不足,无形中加重教学负担,过多进行课堂提问浪费时间,且影响自己的情绪,对高年级学生的提问量明显下降,20%的教师认为对大学生没必要过多讲求技巧,10%的教师不讲究对学生答问后的积极反馈,10%的教师认为自己应加强对课堂提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经过分析与总结,笔者发现目前民族高校英语课堂提问表现如下特点:
  1.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一把钥匙,有些老师提问不针对大纲与教材,而是提问太随意,问题没有目的性、启发性。个别教师还有使用错误句型或过于简单句子表达的情况,教师不规范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对师范生今后的课堂提问技能的训练造成负面的影响。由于时间紧或不熟悉学生,70%的老师在上大英课时按座位顺序提问,使一些学生养成懒惰的听课习惯,猜算自己该轮到那道题了。这种提问方式流于形式,使得部分学生养成不愿倾听的坏习惯。
  2.教师自问自答现象较严重
  长期以来,英语课堂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但实际上教师的提问往往是按自己的思路及对教材的理解而设计的,在这种以接受性为主的被动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提问权利,老师答疑解惑的作用体现不出来。有些老师为赶进度,偏重自问自答。据调查,70%的教师常采用此法,而仅30%的教师能够做到积极地鼓励学生回答。教师自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提问的意义,剥夺了学生的参与权,还使学生养成依赖教师的不良习惯。民族学生本来基础就差,上课不会不敢回答问题,教师的此做法,使学生感到教师忽略了他们的想法。
  3.提问缺乏开放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有效提问需要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缺乏开放性,提问不仅不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反而对教学带来干扰,虽然形式上看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未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少数民族学生喜欢用成人的观点、态度评判人与事,乐于思考,不喜欢老师上课不给他们留思考的余地。学生多不轻信盲从,喜欢怀疑与争论。用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前进,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教师不予解释,使得学生觉自己无发言权。
  4.提问缺乏深度与技巧性,偏重于重复
  很多老师常提一些不必要的信息。据多次听课与对学生问卷的统计,老师提的问题确实不少,但85%属于课文理解性的展示型问题,学生大多能从课本上直接找出答案,有些用一两单词回答即可。由于学生不能从较深层次参与课堂活动,答问积极性并不高。有些老师唯恐学生不懂,将一个问题重复几遍。50%的学生不喜欢这种方式,认为这不利于训练听力,会加剧紧张感。因此教师可这时尝试用“追问”、“链接”等技巧。“追问”一般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太顺利的情况下,教师再接连问几个相关的问题,也许第一个问题学生感到困难,而后面问题他却能轻易回答出来,既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又能使他不放弃思考的积极性。“链接”是指教师在提问中巧妙地把几个学生的回答以提问形式连接起来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集中注意力,既要注意教师的每次提问,又要认真地倾听每个同学的回答。这样,整个课堂就处于一种紧张活泼的状态。也可采用迂回方式,有些情况下,因问题里出现生词影响了学生的回答,这时老师应使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如“WhatdelicacydoyoueatonMid-AutumnDay?”,学生无反应,老师应迅速改问“WhatgoodfooddoyoueatonMid-AutumnDay?”及时的提示可降低学生的焦虑感。
  5.对学生回答问题反馈不当
  研究表明,教师积极的反馈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但在实际教学中,85%的学生对教师的反馈感到不满,虽然大多教师能在学生答后给予反馈,但多半过于笼统,如:学生回答较难问题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表扬和鼓励,只是被应付以“Ok,sitdown,please!”等;学生给出错误答复后,不闻不理,或用一种情绪化的方式加以口头否定,直接叫下一个,还有一些教师习惯纠正学生发音、语法等方面的错误,甚至打断学生,相对于为“拒绝”犯错而保持沉默的状态而言,语言错误是朝着掌握语言目标进步的标志。本来有些民族学生较自卑,自尊心过强,回答问题时紧张怕出错,老师的以上做法无形中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二、改进措施
  (一)质与量的统一
  要想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应问一些学生感兴趣且有深度的问题,问题应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范围之内,例如,
  a.Canyoutalkonsmokingforfiveminutes?(×)
  b.Canyouthinkofthreewaystohelppeoplestopsmoking?(√)
  第二个问题显然比较适合,学生易于回答。一般说来提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但需指出,问题的难度一定要“因生而定”,“因班而定”。教师要善于设计理解性与发挥性问题,在精读与泛读课中教师为了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度,常问一些理解性问题,即检查性问题(checkingquestions),但像此类问题“Areyouclear?”,有时未必帮老师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因为据调查,此种情况下学生80%会回答“yes”,有时可借助一些“概念性的问题”(conceptquestions)来问。例如在对nosomuchsthassth这一短语意义进行检查时,可采用该法。例句Sheisnotsomuchpoorascarelesswithmoney包含概念是“Sheisnotpoor,butsheisn'tinterestedinmoney.”将这两个概念转换成概念问题,可通过这样提问以降低难度: a.Issherich?(Yes)b.Doesshelikemoneyverymuch?(No)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