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启航

作者:何彩银 更新时间:2015-04-01 12:4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性 个性教育
【职称论文摘要】
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崇尚个性,尊重和关注个性创造正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从“尊重学生,发现学生个性”“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个性”三个方面来谈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启航。

         教师经常这样教育学生:“我这样做全是为了你好,你为什么还不理解?”细细分析教师的行为,大多不是严厉的管教就是过分的放纵,这种极端式的教育,其实就是教师不够尊重学生。教师总是规定学生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才妥当。不少教师总是偏爱循规蹈矩的学生,而对待不听话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轻则训斥、嘲弄,重则体罚或变相体罚,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人格方面做得不够。
  个性,是指人的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它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在各门基础学科中,语文是最能够培养学生个性的学科。从教学的对象来看,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是个性化的活动,它必须建立在对学习素材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情境进行经验的联系和扩展,完成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建构,然后通过适当的方式强化进行语言的规范和积累,最后在实践运用中实现内化和掌握。从教学的内容来看,语文教学所凭借的是语言材料,它包容古今中外,涉及天文地理,又渗透着作者的知情意理、喜怒哀乐,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一,思维情感活动样式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同,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学习后获得的感受自然各有千秋,也最容易体现学生的个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施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个性相同的人。早在20世纪初,原北大校长蒋梦麟先生认为:“在一所学校内,一个课堂中,学生此个人与彼个人相差甚远:有上智,有下愚;有大勇,有小勇,有无勇;有善弈,有善射,有善御。皆以禀性与环境不同,而各成其才”。孔子也曾指出他学生的特性:子路果敢决断,子贡通情达理,冉求多才多艺,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因此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启航呢?
  1.尊重学生,发现学生个性
  笔者所带的班级有位学生,上课要么找周围的同学聊天,要么睡觉,有时还旷课,作业也不交。问他为什么不听课?为什么不交作业?为什么旷课?他回答得倒挺干脆,“不想听”“不想写”“不想上”。找他谈心,一副爱理不理的态度。有一次早读课,笔者叫学生5分钟内背一首律诗,可他桌面上摆放的却是一本小说。在巡堂检查学生背书时,笔者突然听到他骂同桌:“你怎么那么笨?这么简单都背不出来?我听得都会背了。”他同桌不信,叫他背,没想到他竟能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笔者这才发现他的记忆力特好,仅靠听就能记住。而后要抽查背书,开始之前笔者先声明:背不出的同学先不能坐下,但可以找人帮忙,等帮你的人背出来了再一起坐下。开始先点了两名学生,背是背出来了,但断断续续的。下来笔者故意叫他同桌,他同桌当然背不出来,于是就向他求助。他很流畅地一下子就背完了。他的表现出乎全班同学的意料,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笔者趁机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肯定了他的进步,表扬了他乐于助人的精神。以后,不管是做什么事,只要他有一丁点进步,笔者都当众表扬他、肯定他,尽量让他成为同学们关注的对象。从此以后,这个学生不论从纪律方面还是学习态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后来还被同学们推选当了语文科代表。他曾在周记中写道:“我一向是老师心目中的坏学生,老师从不把我放在眼里,我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是语文老师对我的肯定,让我知道原来我也有优点,我并不比别人差。”此事对笔者的触动很大,它让笔者体会到对有“棱角”的学生,我们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
  2.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发展学生个性
  我国传统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厌学,这种现象会导致学生最终丧失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树立自信。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笔者认为,“放手”是关键。如课文中出现的诗歌往往都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因此在执教诗歌时,可放手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展开想象进行绘画创作。如在讲授诗歌《秋晚的江上》时,笔者就鼓励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绘画。语文课还能绘画?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活跃了起来。而后笔者把同学们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并对所有的作品不管好差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很多认为自己画得差的同学没想到还能得到表扬,自信倍增,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虽然这样做会占去很多课堂时间,但通过积极参与,他们对诗歌内容的了解会更透彻,熟记背诵的速度更快,默写写错字的概率更少。以往最怕老师点到自己背书,现在课刚上完,就纷纷说已经背下这首诗了,都争着抢着要先背。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心情变得愉快,学得主动积极, 这就是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相信了自己的能力,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厌学”变为“乐学”,实现了发展学生个性的目标。
  3.因材施教,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个性
  进行语文课外活动是由语文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来决定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个性自由发展的主张,提出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思想。语文课外活动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个人才能专长的发展,以及适应现代社会人才的需求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职生正处于发展个性的成长期,兴趣爱好和才能专长各有差异,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专长和差异,并适当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活动,这对他们的个性发展将会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在课外学习指导中,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比如学完了《卜算子·咏梅》,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让文秘班的同学练练文笔,以“梅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让工艺美术班的同学画一画梅花;让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以“梅花”为主题进行动漫设计……让他们都能发挥本专业特长,学以致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喜欢朗诵的再读一读有关咏梅的诗歌,让爱唱歌的唱一唱《咏梅》,让爱看书的找一找有关描写梅花的诗篇名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愿自觉的状态下学语文、用语文,渐渐彰显自身个性。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