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中的“意图谬见”现象(2)

作者:蒋玲燕 更新时间:2014-04-03 16:2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新批评;中学教学;语文阅读;意图谬见
【职称论文摘要】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图谬见 在中国的近代和现代史上,许多文人即是作家又是社会活动家,因此绝大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运用外部研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作品,诸如写作背景、社会因素、作者生平、作者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图谬见”
  在中国的近代和现代史上,许多文人即是作家又是社会活动家,因此绝大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运用“外部研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作品,诸如写作背景、社会因素、作者生平、作者意图等等,也常常造成了向前文所述的唯作者是尊的“作者中心论”的倾向。比如教师在上《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常常会从文本“外部”去启发学生,说作者可能受到当时“白色恐怖”的政治气氛影响,从而陷入到了一种苦闷、忧愁、失落的心理状态中。但这些其实都只是作者的“意图”,并非文章的重点。这种“外部研究”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价值,对作者产生“共情”,但如果以这种方式主导整堂课的教学,必然极端化,陷入到“意图谬论”的境地之中,变成单纯的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了。[7]学生不仅难以感受到文章本身的“魅力”,而且容易对同教学产生抗拒心理,一门关于“鉴赏和共情”的学科最后变成了照本宣科的标准答案,这是教学工作者都不愿意看到的。
  中学的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感知能力的任务,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共情和思考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方法应当同时运用,相辅相成,但教师也应当懂得区分并且向学生阐明其中的区别。“外部研究”只能进行课堂的导入,但不能主导整堂课的教学,这是需要注意的。运用“内部研究”的语义因素、文本结构、张力、语境、朦胧、等等方式、方法去细读分析文本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前文所述的高考现象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也是在于现在许多人,甚至许多教师都没有认清在中学教学中也应该区分文本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从价值层面来看,“外部研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价值和感情,而“内部研究”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只注重内容而忽略文本形式,或者只注重文本形式而忽略内容的教学都是不可取的。
  四、总结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新批评”学派是“好为人师,动辄做诲人不倦的师爷状”[8]、“教会了整整一代人如何读作品”[9]、“训练未来教师的职业训练法”[10]。这些话倒也没有言过其实,尤其是在这个越来越注重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教学的时代,运用“新批评”的理论进行教学,或能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注释:
  [1]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90页。
  [2] [美]维姆萨特、比尔兹利:《意图谬见》,罗少丹译,《“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9页。
  [3][美]维姆萨特、比尔兹利:《意图谬见》,罗少丹译,《“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7页。
  [4]《报纸文章成福建高考题 原作者试做仅得1分》,《海峡都市报》2009年10月29日。
  [5]《林天宏:文章随性写 原因答不出》,《南国都市报》2011年6月11日。
  [6][美]维姆萨特、比尔兹利:《意图谬见》,罗少丹译,《“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9页。
  [7]此处参考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李文吉:《新批评与语文教学》。
  [8]傅修延:《文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9]王翠萍:《韦勒克的语言和“新批评”的回归》,《中华读书报》2005年11月23日。
  [10]转引自文学理论研究所编:《读者反应批评》,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第50页。
  参考文献:
  [1]赵毅衡.“新批评”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3]张万烈.以文本为中心 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J].教研新干线,2011,(3)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