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与自主办学(3)

作者:李继凯 更新时间:2010-10-13 10:5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学科建设;自主办学;学术自由;研究生教育
【职称论文摘要】
至于专业学位授权的申报和审核,大致也当如此。符合基本申报条件的高校理应拥有同等的申报权和办学自主权。这方面的有关文件如《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及新修订的《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已经相当完备


  至于专业学位授权的申报和审核,大致也当如此。符合基本申报条件的高校理应拥有同等的申报权和办学自主权。这方面的有关文件如《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及新修订的《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已经相当完备,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奠定了非常可靠的基础,也为2010年的培养单位“扩军”提供了具体指导。而近期教育部开展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也从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层面,显示了国家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决心。这种重大举措确实对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转型,引导不同类型研究生教育合理定位都有积极的意义。但在遴选规模上还可以适当扩大,不能局限于现有的58所研究生院(含中国科学 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甚至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区分不同的高校充分发挥自己各自的办学优势。即现有正式设置研究生院的高校主要致力于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新增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或可以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院”,国家近期拟设立60所左右)则主要致力于实践性研究生的培养,以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要。为确保遴选试点单位质量,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单位应该进行严格的专家评审和国家学位委员审核。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复杂关系”往往将良好的制度设计或理想的建设方案搞得面目全非。即使在2010年启动的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上,在省级或直属。高校学位委员会审核后,也要有后续的全国层面的较为严格的复审或验收。因为在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实际存在着更多的功利色彩,获得授权越容易也越容易将其化为创收工具,更难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所以,在专业学位教育方面,要制定预案,特别提防“乱上现象”或“牟利现象”。
  
  三、人才培养与教育管理问题
  
  如前所述,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整体不够理想,“钱学森之问”自然也“剑指”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虽然不能无视我们在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方面已经取得的发展和业绩,但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更不能忽视存在的诸多问题。事实上,在我国高校中尽管存在比较严重的“行政化”倾向,但同时也明显存在忽视“管理队伍”建设的倾向,甚至将管理人员机器化、工具化,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管理人员的创造潜能,打击了管理者从事开拓性工作的积极性。在“管理出效益”的现代,管理水平的低下恰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深层原因。可以说,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不仅在专业学位教育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即使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上,也存在诸多比较严重的问题。对此论者已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研究生》等杂志也发表了不少有分量的相关文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0年工作要点》中的“八个方面”几乎也都与此相关,所以在此不必赘述。笔者这里仅结合现状特别强调这样两点:
  一是要尽快细化研究生教育管理。因为总的来看,与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及其管理相比,抑或与相当细化的本科教育管理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迄今还处于“粗放阶段”,比如国家有关部委、司局之间的配套政策不协调甚至明显缺乏;又如博士生的招生、培养和答辩,都还明显不够严格,“博士候选人”的科研管理相当松懈,往往只注重“量”而忽视“质”的要求;在培养过程中,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呈现出大班授课、批量生产的粗放特征。此外,导师遴选与管理的松懈,机械“打工”模式和单一“放羊”模式的泛化,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乏力等等,使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成为尽人皆知的难题,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纸上谈兵的笑柄。而在管理机制方面,国家层面的有效质量评估其实还迟迟没有到位,即使“抽查”查出某些问题,也很少动真格的,通过建立“推出机制”而给予必要的处罚。此外,对搞得好的研究生教育单位,在国家层面迄今也没有庄重的表彰,很少有权威性的正面激励和引导措施。如此奖罚不明,如何搞好研究生教育事业?一方面固然需要强调办学自主权,避免动辄“一刀切”的机械管理,但对办学中出现的问题还是要高度关注并及时处理,才能逐步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这也就是说,要做到收放裕如。为了确保培养质量和高校的健康发展,在必要的情况下也还是要坚持国家层面的宏观管理和调节。即使放权,也要强调在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或重塑政府与大学的关系的同时,必须要求高校要依法自主办学,而非恣意妄为,惟利是图,造成新的弊端。
  二是研究生教育的偏差需要调整。当今之世,“教育事业”本身被不少人仅仅理解为“建设工具”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工具,这就造成研究生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沦为高层次的“技术教育”。教育传达的多不是智性智慧,追求的多不是文化创造,而多是技术知识和物质欲望,甚至骨子里仍与“学而优则仕”及“市场交易”的潜规则贯通,其功利性虽然极强而实际社会效果却往往不佳。这种基于“民族主义教育”立场而追求当下功利的技术至上教育与“幸福教育”或“全人教育”等教育理念明显冲突。众所周知,20世纪初叶参与创建现代大学的章太炎、蔡元培、梅贻琦、胡适等前辈教育家所希望的教育独立、政学分途及兼容并包等,旨在努力培养真正能够以人为本、独立自主、思想自由、尊重生命的“健全的个人”,也就是要努力建构“爱自由爱真理的人”的现代教育。遗憾的是,现代教育在现阶段仍被某些人刻意诠释为急功近利的民族本位或行业需要的物化教育及技术教育,并在实践层面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发展趋势。其实,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本应是多种多样的或百花齐放的“大教育”,以适应大社会、大历史乃至全人类对多种多样人才的需求。但由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失落或教育并不独立的事实,导致这种多元教育或“大教育”的发展取向至今依然受到很大限制,高等教育趋于严重的同质化和“物质化”,从长远发展着眼,这种偏差应该尽快给予必要的调整,否则害莫大焉。何况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高处不胜寒”,就如动物界的老虎虽处于食物链高端,其生存依然十分艰难。近年来,高校不仅多是负巨债运行,而且培养人才业绩特别是扩招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也多受质疑,可以说是民间批评不断,上下左右不满,令从业者深感压力巨大,如坐针毡。而处于教育最高端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境况更是如此。为了充分激活研究生教育,培养具有活力的创新人才,办学自主权的适度下放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度开展,当是搞活高等教育、破除集权堡垒的明智选择。只有这样,高校才会有更多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自主权,才会有更加到位的个性化培养和适应社会、文化多方面发展需要的“活力教育”或“创新教育”。令人欣喜的是2010年春季隆重推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尽管仍基本是对《高等教育法》有关内容的重复,读来仍感到似乎字字珠玑,耐人寻味,但愿这诸多的“自主”如今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对研究生教育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