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阳明学对日本的传播及产生的影响

作者:彭程 邓颖鑫 更新时间:2015-05-11 14:1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阳明学;日本;传播
【职称论文摘要】
本文首先以中国阳明学为切入点,简要讨论作为其核心思想的“心即理”,“致良知”以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内涵,并据此分析中国阳明学的发展和影响。接下来论述阳明学东传日本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正是基于这样特殊的背景,日本阳明学才踏上了与中国颇为不同的发展方向。

       1.阳明学的产生及传入日本
  阳明学属于儒学一派,由深受中国南宋的陆象山学说影响的王阳明创立并发展起来。与朱子学提倡的“性即理”(探求客观世界的理)不同,王阳明主张“心即理”(只有与心和气相关的客观世界才拥有意义),尊崇“知行合一”,且一心钻研如何达到“良知”境界。即,从根本的认识论上便与朱子学有所差异,这种差异覆盖了世界观、社会观和处世法等各个方面,从而与朱子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世间对于阳明学的评价大多倾向于将其视为主观色彩浓厚的哲学,而实际上阳明学赞颂人类精神的自由性和自律性,持续地绽放着自由、平等与行动的
  光芒。
  阳明学正式东传日本是在江户时代。17世纪中叶,以中江藤树这一门派的活跃为代表,与王阳明相关的著述《传习录》、《传习则言》、《王阳明先生录抄》等相继被翻译成日语,迎来了一股阳明学热潮。然而,阳明学在日本的发展真正走向高潮是在幕末维新时期。阳明学思想中所表达出来的对于人性的关怀,以及自由、平等的观念很好地满足了当时日本社会的发展要求,最终成为了推动社会变革的精神武器。
  日本人学习阳明学思想时,并没有抱持着一味模仿的态度。或许其并不擅长深刻严密的哲学讨论,但其吸收理论和积极付诸实践的能力是不可否认的。日本人有着重视心的主观纯粹性的传统,对于异国思想文化往往能够学以致用。其特点就是“与自然的融合”及“简略化·实践化”。阳明学将追求圣人境界的终极之道表现为“致良知”以及“知行合一”,在一定程度上倾诉出了日本人的简洁化志向和重视实践的心性。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日本阳明学得以与传统的武士精神和经世致用思想相结合,成为了比之中国更具活力的思想精神。
  日本阳明学于中江藤树之后分为两个流派。其中之一以渊冈山和春日潜庵为代表;另一个流派则是以熊泽藩山和发起“大盐平八郎之乱”这场起义的大盐平八郎为代表、重视实践的事功派。这些流派不仅对日本的哲学思想,同时对日本社会变革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阳明学传入日本以来,在新的文化胚胎中进行表现,并持续地发挥作用,最终成为了与中国阳明学颇为不同的思想文化。日本阳明学更加肯定作为“人”的能动性作用,鼓励突破封建思想的桎梏。
  2.日本阳明学的诞生
  日本阳明学给予幕末志士极大影响。吉田松阴、西乡隆盛等人学习阳明学,深受启发,最终掀起波澜壮阔的倒幕运动。阳明学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认为凡事照己之心,若觉正确则坚持不懈地执行下去。这一思想与维新志士的心情相契合,成为了指导革命的重要思想。
  幕末的先觉者佐久间象山不仅是洋学者,更是阳明学者。他将阳明学作为思想解放的武器,主张“东洋道德,西洋艺术”[1]的思想,为日本的倒幕运动做好了理论准备。
  吉田松阴是幕末长州藩志士、思想家、教育家。松阴曾做过以下描述:“吾れ嘗て王陽明の傳習録を読み、頗る味あるを覚ゆ。頃ろ李氏焚書を得たるに、亦陽明派にして、言々心に當る。向に日孜(品川弥二郎)に借るに洗心洞箚記を以てす。大塩も亦陽明派なり、取りて観るを可と為す。然れども吾れ専ら陽明學のみを修むるに非ず、但だ其の學の眞、往々吾が眞と會ふのみ。”[2]吉田松阴确实如自己所说,并非阳明学派,但其著作及言行多有受阳明学影响之处,能看出其思想带有“事上磨练”及“知行合一”等阳明学的色彩。
  知行合一是阳明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即,真知往往与实践相伴而行。正因如此,王阳明也将自己的学说解释为“实学”。幕末阳明学者之所以能够牵引时代大流、并且能够积极吸收洋学,正是因为深受阳明学重视“实学”这一思想的影响。与此同时,维新志士利用阳明学解放、开拓的精神和实践、实用的思想,为洋学的普及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锁国政策实施以来,洋学在日本的发展深受打击,只允许单纯介绍科学技术的书籍在日本流传。于是直到19世纪初,在日本得以流传的都只有自然科学知识,关于社会科学的几乎没有。因此,文化的发展趋于片面。1853年,“佩里来航”这一事件彻底打破了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日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因此,德川幕府及各藩在吸收西洋科学技术的同时,全面扩大对洋学的翻译和研究,学习重点也从“兰学”转移到“洋学”,文化领域从自然科学逐渐发展至社会科学。在这样一个历史的潮流之中,幕府的阳明学者并没有排斥西洋的科学文化,反而以积极的态度吸收其精髓。这样,作为传统哲学的阳明学与西方传来的近代科学文化巧妙融合,进一步促进了对幕府的反抗以及明治维新政权的创立。
  简而言之,阳明学作为封建时代的思想,虽然不具备近代思想的性质,却包含了尊重个人、强调个性以及不惧权威的思想内涵。这样的思想与特定的历史时期相契合,得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最终成为反抗现有体制的精神武器。在这一过程中,阳明学是通过日本的幕末志士才找到与近代社会的切合点,从而在明治维新时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而这些富于进取的人才在勇敢地推动革命运动的同时,还积极推进洋学在日本的普及。由此可知,阳明学通过日本的阳明学者,在日本明治维新之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3.阳明学对明治维新的影响及其原因
  3.1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的阳明学主要在士大夫这一阶层得以传播,其宗旨在于辨明道义,且维护既存体制的稳定。然而,阳明学在日本主要为中下阶层的国民所用,成为了反抗既存体制的武器。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阳明学没有成为日本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工具呢?
  答案或许只能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去寻找。首先,当时的中国虽然已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但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制度仍具有相当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在朱子学日益衰落之时,需要一门的新的理论来维护封建统治,所以阳明学诞生伊始便注定了其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的命运。反观日本,当时幕府正处于崩坏的危险边缘,而朱子学仍作为维护幕藩统治的工具存在,难以逃脱衰亡的命运。因此,阳明学得以为反抗阶层所利用。另一方面,日本并不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儒学传统的国家。儒学登上统治地位的宝座只是在十七、十八世纪的幕府统治时期,因此并不是统治阶层的象征。然而,儒学在除魏晋时代之外的中国得以长时间地持续发展,具有坚不可摧的基础,可以说是封建统治阶层的思想体系。因此,中国的阳明学对于朱子学的批判并不是与儒学背道而驰,反而是回归到儒学本质中去。正因为如此巨大的文化背景之差,导致中国学者通过批判朱子学来维护儒学和封建体制,而日本人却利用它来打破既存的腐朽政权。(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