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升级关系探究

作者:吴满芳 更新时间:2017-03-28 16:1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中职教育;专业设置;产业升级;应用技能型人才
【职称论文摘要】
文章分析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阐述国家产业升级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总结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经验,提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须加强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高新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须加大现代农业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须加大第三产业尤其是社区服务和养老等领域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须补充有地方特色的特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应该实行细专业、重技能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吴满芳(1968-),女,浙江义乌人,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工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5-0092-0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各行业的分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经过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生活中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凸显,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传统的“增长级”战略作用空间越来越小,产业结构也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转变,以适应国内外产业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产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摆脱困境、拉动经济增长可持续的动力。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直接关系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在新兴产业领域。当前我国人才市场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紧缺,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的缺口最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技师、高级技师的后备军。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发展迫切需要适应产业升级需求,主动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做产业转型的支持者和推动者[1]。
一、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发展努力适应国家产业升级的需求,然而就人才市场的供求现状而言,供求矛盾依然凸显。中等职业学校有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数量质量不适应产业结构需求。主要表现在:
第一,专业设置与产业不匹配。企业“用工荒”和毕业生对口就业难的矛盾突出。据有关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有的专业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率”占比不高,有的专业仅为三成,这是因为这些专业知识体系僵化陈旧,实习、实训环节简单,部分专业内涵不明确、专业布局与支柱产业分布错位,没有体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数量质量不能保证,表现为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失业[2]。
第二,老牌专业设置粗放。目前职业教育传统专业课程设置一般以大类模块的形式讲授,专业细化程度不够,其中的原因既有教育经费有限,专业细化后,实训基地不能有效跟进,又有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等原因。例如江西省化工学校为1958年建立,化工工艺专业是该校的主要专业之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化工单元操作》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一般都是模块化教学,虽然学生毕业就业率很高,达到99%,专业对口率也很高,达到95%以上,但是经过对该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得知,学生在工作中认为在学校所学的东西,比较粗放,没有细化,必须要在工作岗位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工作做好。
第三,现有专业设置不科学。定位太低,部分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升级不相匹、专业设置支撑产业结构发展的能力不强。这是因为校企合作方式单一,没有形成政府、企业、职业教育学校间的多层次、多形式交流平台,如果能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和企业深度合作,开出“校中厂”、“厂中校”,共建“教学工厂”,那么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就能与产业对接,顺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做强老专业,开设新专业。
第四,专业设置随意、盲目、雷同。有些中职学校为了争夺生源,穷尽各种办法,不顾学校自身的条件,不进行人才市场的调查研究,不与企业深度合作,盲目开设家长和学生喜爱的专业,哪个专业招生形势好,就随意开设这个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第五,专业设置面窄,新专业开发不够。特别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制造技术、生物技术、轨道交通等新兴学科领域,在今后的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目前相对应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不足和缺失。
二、產业升级对专业人才提出新需求
(一)技能型人才需求仍然非常强劲
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强劲。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低技术含量的岗位转化成高技术含量的岗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将改革“红利”吃尽,虽然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它只是一种追赶式、粗放式、靠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目前中国各行各业的产能过剩,资本回报率下降。传统职业在新的形势下势必发生较大的调整和变化,新型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大大提高。
2.国家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新形势下,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许多变化,2015年我国的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4.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1.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11.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自2012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以后,有了一个飞速的增长,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第二产业的比例下降,第三产业的比例明显上升。但是我国第三产业规模仍然比较小,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的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工农业的现代化,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不断加入第三产业的队伍中来,使得第三产业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对提高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中金融、交通、物流、科研、商务、技术服务等可有力的服务于第一、第二产业,该领域的新型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大大提高[3][4][5]。

       3.现代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国农业基本处于分散、粗放的小农经济模式,农业从事者基本是以文化水平低的中、老年人为主,结果导致农业产业效益低,化肥、农药的不科学、大过量的施放,畜禽过量使用抗生素等和粪便排放,造成的农业源污染已超过工业源污染,也严重影响了食物的卫生安全性。培养大量的现代农业急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十分必要。 

  (二)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差异不断拉大
根据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试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由19个专业大类,321个中专业组成。笔者对2011-2015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得出:自2010年到2014年5年间,三大产业招生人数逐年下降。但是从总体来看,第一产业招生规模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到2014年为7.9727%,第二产业的招生规模大体平稳,在21%~23%之间,2012到2014这三年略有下滑,第三产业招生规模呈上升趋势,大体从60.2%上升到69.8%。从就业结构来看,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从2012年到2014年占直接就业人数的10%~12.47%;在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22%左右;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62%~64%,比例仍在一半以上。从专业大类来看,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数、就业人数、就业率均居首位,就业情况最好,就业率达到97.30%;其次是信息技术类,达到96.85%;交通运输类、教育类、财经商贸类的就业率都在平均就业率96.23%以上。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