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一个关于经济增长的中国模式吗(2)

作者:吴宇晖 更新时间:2011-03-06 20:1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中国模式;市场经济体制;混合经济体制
【职称论文摘要】
可以说,中国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西方国家用几百年才完成的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和产权制度的制度变迁过程。这其中,国家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诚如霍尔瓦特所指出的,一个不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它的经济


 可以说,中国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西方国家用几百年才完成的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和产权制度的制度变迁过程。这其中,国家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诚如霍尔瓦特所指出的,一个不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它的经济结构是简单的,可以借鉴技术和组织,实现高速增长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利用较强的政府干预,既是自然的,也是有用的。一旦到达一定的发展水平,当人口的大部分由农村涌入城市,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以及投入产出表上的空白格子很快被填满之后,社会变得复杂起来,经济的有效运行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必须做好经济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的准备。这一点对于一个发展如此之快以至于人民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心理上和文化上进行调整和承受巨大改变的社会,特别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改革进程的结果可能会变成灾难性的。〔7〕
  
  三、混合经济的困境与中国模式面临的问题
  
  既然中国模式是一种混合经济体制,中国模式面临的问题就是混合经济体制本身存在的问题。二战以后,主要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采取混合经济体制模式,最初,也曾有过经济增长的辉煌战绩,到了20世纪70年代,却再也维持不下去了。混合经济的问题在于凯恩斯主义者所披露的“市场失败”和新自由主义者所阐明的“政府失败”,以及由这两种失败交织而产生的种种新的问题。自从采取混合经济体制以来,西方国家一直面临着两难选择:如果过分依赖市场,减少政府干预,会产生市场失败;如果过分依赖政府,干预市场机制,会产生政府失败。而摆脱这一困境的方法是一种机会主义的办法:当市场失败严重时,增添政府干预的色彩;当政府失败严重时,加大自由放任的程度。一部关于混合经济的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经济政策史就是在这样的两极之间摆来摆去的历史。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相反被完全掩盖了,直至出现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国家体系的实力遭到根本性削弱,可能很难再恢复元气。应该指出,问题的根源产生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不可能走出混合经济的困境。在混合经济体制下,增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相反,增长可能会加剧各种矛盾,并引发更大的问题。
  中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或成本。主要有,第一,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这是典型的市场失败。第二,稀缺资源的巨额投入和浪费,以及环境遭到的严重破坏,后者是典型的市场失败。第三,以压低劳动工资和牺牲劳动者的福利为代价换取加入资本主义世界分工体系的机会,丧失了从根本上支撑经济增长的广阔的国内市场,这是市场经济赖以运作的私有产权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必然结果。第四,政府规模过大,权力高度集中,官僚体制效率低下,这是典型的政府失败。第五,由权钱交易和政治权力及经济权力相结合而产生的强势利益集团或分利集团,寻租、护租、设租、创租和抽租,以及腐败,这也是典型的政府失败。一个发育不完全、还未达到成熟程度的市场经济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市场失败,而一个权力过分集中、庞大的政府会产生更为严重的政府失败。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一个弱市场和强政府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体制就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使经济增长难以为继。
  怎么办?第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变,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第二,深化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有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并真正行使权力的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第三,实行观念转变,反对单纯追求GDP,为增长而增长。实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改造,采取降低能耗和环保技术,以及提高劳动者收入,都会使成本提高,从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所以,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是件好事。如果经济增长意味着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和污染,那么我们宁可不要这样的增长。分析中国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要抹杀其功绩,而是要切实解决问题,将中国的事情办好。光歌功颂德无济于事,我们没有骄傲的资本。同时,我们需要新的思路,因为在现行经济体制下,又好和又快可能是矛盾的,就像公平和效率很难兼顾一样。
  
  〔参考文献〕
  〔1〕〔美〕埃冈•纽伯格,威廉•达菲,等.比较经济体制:从决策角度进行的比较〔M〕.荣敬本,吴敬琏,陈国雄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9.
  〔2〕〔美〕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M〕.厉以宁,蔡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
  〔3〕〔英〕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徐毓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26.
  〔4〕〔美〕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70.
  〔5〕〔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0.
  〔6〕〔英〕约翰•雷.亚当•斯密传〔M〕.胡企林,陈应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58.
  〔7〕〔克〕勃朗科•霍尔瓦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M〕.吴宇晖,陈长源,马春文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5.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