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质量学术研究的现状与进展(8)

作者:程虹 陈川 更新时间:2014-04-25 13:4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 质量学术研究;宏观质量;共同治理;现状与进展
【职称论文摘要】
(一)对一些新的质量现象的基础理论研究严重不足 学者对质量的研究,更多地侧重在提高质量的政策建议方面。张云峰提出企业要重视乳品质量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应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诚信经营,把确保乳品

  (一)对一些新的质量现象的基础理论研究严重不足
学者对质量的研究,更多地侧重在提高质量的政策建议方面。张云峰提出企业要重视乳品质量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应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诚信经营,把确保乳品质量安全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朱明春提出了适应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政府管理构想,具体包括:“零容忍”对待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赢得公众信心;平衡科学与价值观的选择,取得公众理解;主动告知食品安全风险,争取公众支持;提高违法犯罪成本,维护公众权益。潘丽霞提出政府应通过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任保平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必须重视经济道德基础的构建,为经济增长质量建立价值判断。道德基础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体现在:道德能够为经济主体提供精神动力,道德能够促进自利行为公益化,道德能够促进社会文化人性化。
学者对一些新的质量现象的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加强,比如质量安全发生的原因,经济发展质量的构成要素,各主体在共同治理中的边界等。
(二)微观质量与宏观质量的内在逻辑体系架构尚待建立
学者侧重从结构调整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质量。罗文提出应通过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许永兵指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质量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层次低、最终需求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薄弱、资源消耗大、民生改善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提出河北省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居民消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完善社保体系等方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学者侧重通过建立宏观质量指标的方法来研究城镇化质量。袁晓玲利用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等指标评价陕西省城镇化发展质量。解佳龙利用自主创新力、效益贡献力、国际竞争力等3个指标评价中心城市发展质量。晏艳阳用人均政府福利性财政支出、城乡居民收入比等指标研究缩小城乡生活质量。郭叶波利用全市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研究城镇化质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城镇化质量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创新项目组从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34个指标的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的城镇化质量。何平从人口就业等7个方面,构建29个指标,评价我国的城镇化质量。
无论是经济发展质量的结构调整,还是城镇化质量的指标评价,都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质量,微观质量与宏观质量的内在逻辑体系架构尚待建立。
(三)质量研究中的大数据积累严重不足
在2013年的质量文献中,有21篇文献是基于数据实证的分析研究。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8个地区发放问卷3736份,基于问卷数据形成《2012年中国质量发展观测报告》。程虹从消费者感知的角度构建了我国宏观质量状况的分析模型。该模型包含了总体特征、结构特征、制度设计以及质量主体等四个方面的评价维度。基于这一模型框架以及宏观质量观测的数据,得到我国的质量现状是:质量发展稳中有进,质量安全状况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全局性质量安全风险;质量发展中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突出,政府质量信息提供的公共服务有效性不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不足以及消费者质量行动能力较弱。基于这些调查结论的政策建议是,加大全社会的质量公共投入,重视对公民的质量教育,突出解决质量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软实力”不足的问题,重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质量治理制度创新,引入“吹哨法案”等社会参与质量监管的机制,促进质量的共同治理进程。袁晓玲对陕西省2001-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陕西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原因在于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严峻。解佳龙对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算与三维空间散点聚类分析。魏后凯基于2010年的系统数据,对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
基于数据的研究文献占所有文献的11%,质量研究中的大数据积累有待加强。
(四)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创新不够
质量研究文献中大概有70%的文献是重复性研究。这些文献大部分都在没有数据分析的情况下提出政策建议。有些学者在研究质量安全时,提出要加强市场环境的建设,加强法制建设。有些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质量时,提出要加强结构调整。有些学者在研究供应链质量时,提出要构建协同的供应链模式。有些学者在研究环境质量,利用环境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这些研究领域和范围的创新性有待加强。
五、总结

  我国2013年的质量研究越来越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研究领域,从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质量研究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尤其在宏观质量研究、质量大数据、共同治理方面,形成了一批原创性的成果。学者从我国特定的质量国情出发,基于我国转型质量、二元质量、大国质量的质量国情,提出了质量强国的战略框架,并依据这一战略框架,重点研究了影响质量强国战略实施的必要性、环境、目标、内容、市场、社会和政府等10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建立了通过质量实现强国目标的基本理论、逻辑关系、路径方法与制度体系,在宏观质量领域形成了具有国际优势的研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介入质量领域,在质量的影响因素、质量的共同治理、质量的模型和体系架构以及基于数据的质量统计分析等方面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中国的学者为质量学科的拓展,特别是在宏观质量领域的拓展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但是2013年我国质量研究领域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提升的方面:对新的质量问题现象的基本理论解释有待加强,基于数据的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研究有待加强,微观质量与宏观质量的内在逻辑体系架构建设研究有待加强,基于互联网的数据的质量研究有待加强。面对社会对质量的巨大需求,学术界针对质量研究文献需要在质量的基本理论、质量大数据积累、质量能力的提升以及成果的创新上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宏观质量研究上的优势需要向国际化进一步拓展,使宏观质量研究成为国际范式。

     参考文献: 

  [1] 曹怀术、廖华,2013:《公众改善环境之意愿的层次贝叶斯分析》,《管理学报》第2期。
[2] 常广庶,2013:《社会责任思想在供应链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上海管理科学》第1期。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