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经济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类别特征研究(2)

作者:余川江 邓玲 更新时间:2012-08-06 10:4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区域产业竞争力;经济区;类别特征;聚类分析
【职称论文摘要】
5.人均GDP分析 将样本地区的2010年人均GDP按照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折算成美元,可发现不同类别地区的人均GDP也呈与区域产业竞争力水平对应一致的梯度分布(见表3):同类型地区的人均GDP集中分布在同一范围水


5.人均GDP分析
将样本地区的2010年人均GDP按照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折算成美元,可发现不同类别地区的人均GDP也呈与区域产业竞争力水平对应一致的梯度分布(见表3):同类型地区的人均GDP集中分布在同一范围水平,不同类型地区的人均GDP范围水平与区域产业竞争力平均水平一致对应。第一类型地区的人均GDP水平最低,均在5000美元以下;第二类型地区的人均GDP水平居中,在5000-8000美元范围;第三类型地区的人均GDP水平最高,均在8000美元以上。
6.优势产业类型区分
优势产业是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形载体,以工业部门主营业务收入区位商大于1,建筑业、服务业和农业部门增加值区位商大于1为标准筛选出各样本地区的优势产业部门(见表4),可发现三大类型地区的优势产业部门特征差异明显:在第一类型地区,优势产业门类数量最少,产业层次也最低,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采矿、农业、初级制造业、传统服务业等资源依赖型产业上;在第二类型地区,优势产业门类最多,产业层次较高,生活性服务业繁荣,制造业基础雄厚;在第三类型地区,优势产业门类精简,产业层次最高,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制造业向高、精、尖发展。
7.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探析各类型地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将表2中各类型地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及构成要素分值输入SPSS软件,对每个类型地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与各构成要素之间做相关性分析。
(1)根据表5,在四川、重庆与河北,对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主体要素竞争力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客体要素竞争力;考量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主体要素竞争力与客体要素竞争力的关联度最大。因此,在区域产业竞争力发展水平最低的第一类型地区,政府服务力、企业竞争力及二者协同度是首要动力源泉;包括生产要素投入、产业配套能力、市场需求与资源环境承载的客体要素竞争力则是必要保障,着力提升客体要素竞争力是政府与企业在区域产业竞争力发展初级层次的主观努力方向。
(2)根据表6,在江苏、浙江与广东,对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主体要素竞争力的相关性仍最大,紧随其后的关键影响要素是优势产业竞争力,而客体要素竞争力对区域产业竞争力发展呈负相关关系;考量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与主体要素竞争力相关性最高的是优势产业竞争力,与优势产业竞争力相关性最高的是区域组织功能。在加速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第二类型地区,政府与企业仍居于中心地位,优势产业的门类选择与多元化拓展、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则是主观努力的着眼点,而客体要素条件在此类型地区竞争力中产生逆向作用。
(3)根据表7,在北京、天津与上海,对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区域组织功能、主体要素竞争力、客体要素竞争力的相关性影响均较高,其中,区域组织功能的相关性影响相对最大,紧随其后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主体要素竞争力,而优势产业竞争力对区域产业竞争力发展呈负相关关系;考量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与区域组织功能相关性最高的是主体要素竞争力,主体要素竞争力与客体要素竞争力的相关性系数最高,客体要素竞争力对优势产业竞争力的制约程度最大。在区域产业竞争力发展成熟的第三类型地区,代表资源配置效率与创新能力的区域组织功能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政府与企业、资源环境与市场条件等要素的约束力也在增强,持续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也需要精简化发展承担具体生产功能的优势产业规模。
四、结论与建议
实证表明:中国四大经济区内部各地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呈现明显的类别特征(详见表8),除了主体要素竞争力是共同的动力源泉,每个类别地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水平、人均GDP、优势产业类型、关键影响因素都各具特色。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区,区域产业竞争力战略要适应目标地区所属类型的类别特征,这比对同一经济区内不同特征地区均制定统一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战略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1. 重庆、河北、四川:要素驱动
第一类型的重庆、河北、四川三地,位于最低梯度的发展层次,属于中国四大经济区的承接产业转移地区和外围腹地,区域产业竞争力及各方面构成要素竞争力均最弱,人均GDP在5000美元以下,赢得区域市场竞争的优势产业门类较少,优势产业以资源依赖型的初级产业(比如:农林牧渔业、采矿业、资源加工类产业、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产业配套、资源环境等客体要素条件是这类地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支撑,政府政策、企业战略等主观因素是启动竞争力的核心动力。
要加快培育第一类型地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应采用要素驱动的战略导向,注重转移和吸收发达地区的产业和要素资源,着力推动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互动发展。首要是加快竞争主体的培育,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服务型政府体制,提供开明规范的政策扶持,将政府资源集中于经济环境的优化;通过改进营商环境,激活企业家精神,招商引资和本土培育相结合大力发展企业队伍。其次是挖掘和发挥比较优势,依托政府政策和企业战略,集中力量培育或挖掘某项客体要素禀赋条件较好的比较优势,率先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经济效益好、关联带动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最后是全面提升客体要素竞争力,为满足特色优势产业和主体要素竞争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通过利益倒逼机制促使政府和企业弥补客体要素条件的“短板”。2. 江苏、浙江、广东:产业主导
第二类型的江苏、浙江、广东三地,位于中等梯度的发展层次,属于中国四大经济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副中心,区域产业竞争力及各构成要素竞争力居中,人均GDP在5000-8000美元,形成了层次较高、门类最为齐全、产业竞争力最强的优势产业体系。在此类型地区区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进程中,客体要素条件丧失正面作用,主体要素的中心地位保持不变,优势产业竞争力成为带动竞争力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组织功能则是推动优势产业竞争力持续升级的主要动力。
要提升第二类型地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应采用产业主导的战略取向,着眼推动此类地区转型升级控制产业高端、成为区域经济中心,需要着力推动主体要素与优势产业的互动发展。首要是保持市场经济活力,需要政府政策鼓励竞争、保护自由竞争的环境,针对产业发展加大公共扶助力度;引导企业加大产业开发力度,促使大企业多元化投资、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其次是加快优势产业在空间集聚,依托特色优势产业,由产业链低端向中间层次产业延伸,在巩固原优势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优势产业队伍,大力发展同地区范围内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优势产业空间集聚形态。最后是构建现代产业集群,要推动优势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和升级,务必推动优势产业空间集聚形态向高效资源配置效率、高度环境适应性和强创新力的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增强区域组织功能对优势产业竞争力的支撑。(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