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经济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类别特征研究(3)

作者:余川江 邓玲 更新时间:2012-08-06 10:4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区域产业竞争力;经济区;类别特征;聚类分析
【职称论文摘要】
3.上海、北京、天津:区域支撑 第三类型的上海、北京、天津三地,位于最高梯度的发展层次,属于中国四大经济区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和区域经济中心,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平均水平最高,人均GDP均在8000美元以上,区域组织功


3.上海、北京、天津:区域支撑
第三类型的上海、北京、天津三地,位于最高梯度的发展层次,属于中国四大经济区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和区域经济中心,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平均水平最高,人均GDP均在8000美元以上,区域组织功能成为此类地区的最大竞争优势。区域空间“底盘”内的区域组织功能、主体要素竞争力和客体要素条件均是此类型地区区域产业竞争力实现自我强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对资源环境较为敏感的优势产业部门开始迁出和淘汰,资源环境压力和产业“空心化”等威胁凸显,而创新能否提升效率、效率能否破除资源环境约束决定了此类型地区区域产业竞争力能否维持高位运行、自我强化的良性轨道。
要推动第三类型地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持续强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采用区域支撑的战略导向,需要着力推动区域组织功能与客体要素竞争力的关联发展,着眼形成以资源整合平台和创新机制为核心、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载体、各要素在空间系统内高效互动的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升级路径。首要是着眼发展现代产业集群的区域组织功能,使得产业集群能够对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约束进行应变调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调整投资结构推动生产要素高级化提升、相关产业配套发展、新市场开拓和资源环境改善,不断产生适应新外部环境要求的新优势产业和新竞争力。其次是继续完善优势产业集群内部的“网络”结构,针对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打造极富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和具备规范市场服务力的政府体系,加强和协调企业之间、政府之间、政企之间的关系,形成以企业为中心、政府协助配合的资源整合平台和创新机制。最后要着眼破除资源环境约束和产业“空心化”问题,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迁出对资源环境敏感的传统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控制价值链高端和产业创新源头,增强辐射周边地区的产业服务能力和资源集聚力,从而通过优势产业精简化发展来化解资源环境压力和产业“空心化”威胁。
注释:
(1)“优势产业层次度”是为衡量优势产业的产业层次所设置的生成指标,优势产业中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比例越高,说明优势产业层次越高;假设服务业的产业层次高于制造业,因此,优势服务业比例在优势产业层次度的计算构成中被赋予的权重较高(0.6)。
(2)利润率是衡量产业盈利能力的常用指标,因为在统计年鉴里没有关于农业和服务业利润额的统计数据,根据指标选择的数据可获得性原则,用“优势工业利润率”替代衡量优势产业盈利能力。
(3)本文认为,“产业增长力”的内涵是产业本身的发展潜力,而非单纯考量产业在目标区域对象内的增长。产业在全国范围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产业本身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发展潜力,因此用“优势产业的全国年均增长率”指标测量优势产业竞争力中的产业增长力。
(4)“财政服务支出比例”是一个生成指标,为了测量地方政府对辖区内企业的配套公共服务程度,所以选择公共安全、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传媒、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可满足企业经营活动所需配套公共服务的分支项目作为政府服务性支出项,以核算财政性服务支出比例。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19-120.
[2]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354-355.
[3]陈红儿,陈刚.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1):99.
[4]包学松,等.竞争力经济学概论[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56.
[5]路文杰.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3):84-86.
[6]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38-151.
[7]黄祖辉,张昱.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指标与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7):146-151.
[8]王毅.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与测度分析[J].求索,2007,(2):39-40.
[9]陈红川.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8):21-22.
[10]贾若祥,刘毅.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以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制造业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3,(3):195-201.
[11]龚奇峰,彭伟,等.工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1,(9):108-112.
[12]张翠梅.区域集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2007,(8):25-26.
[13]上海美国商会和博斯公司.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报告2009-2010[R].上海美国商会和博斯公司,2010:56.
[1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55.
[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94.
[16]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亚洲竞争力2011年度报告[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22.
[17]路文杰.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3):84-85.
[18]徐洁,杨柳.基于BMK和AHP分析的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四川省食品饮料产业为例[J].软科学,2011,(3):70-73.
[19]杜小斌,黄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竞争力评价[J].改革与战略,2010,(6):128.
[20]魏后凯,吴利学.中国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02,(11):57.
[21]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3-235.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