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机制(3)

作者:方辉振 更新时间:2010-10-22 11:1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城乡一体化;核心机制;聚集扩散机制;统筹协调机制;苏州
【职称论文摘要】
四是建立城乡衔接的资产产权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在土地产权制度、住房产权制度等方面的统一或衔接,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苏州创新土地使用制度,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设施用地政策


  四是建立城乡衔接的资产产权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在土地产权制度、住房产权制度等方面的统一或衔接,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苏州创新土地使用制度,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设施用地政策和村集体留用地政策,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①切实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对农民及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林地等,建立明晰的土地产权关系,进行确权登记,发放使用权证,为市场配置土地奠定基础。②在规划区内,建立起城乡居民住宅产权同质化为基础的住宅产权登记和交易流转统一管理制度,加快农村土地和住房从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变。③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从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安排、保障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的高度,逐步改革传统征地制度,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纳入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通过招拍挂实行流转,建立起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利用和土地收益统筹分配的土地管理制度。④稳步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和农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的前提下,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挂钩项目的占补平衡在本地区范围内实施,挂钩指标在本地区范围内调剂,充分运用土地级差收入原理,实现土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五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制度。这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城乡关系的变化必然要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适应日趋一体化的城乡关系。苏州以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政府管理由单向管理为主向多元、综合管理转变的有效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在权责一致、高效运转的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体制上求突破。①统筹整合区域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市、县、乡镇行政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置,合理调整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着力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探索“区镇合一”、“区镇互补”模式,促进资源整合,增强区域综合竞争优势;对具备一定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中心镇赋予必要的城市管理权限;完善政绩考核体系,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对不同区域实行不同的指标考核体系。②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整合公共资源的原则,稳步推进镇村体制向街道社区体制转变;依法推进“撤村建居”,逐步建立现代新型社区,加快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把社区服务延伸到自然村落,健全村级服务体系,建立与政务服务中心相对接的、统一的村级服务管理信息网络、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网络;完善城乡统筹的基层便民服务机制。③完善城乡一体的城市管理体系。将城市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逐步引向乡镇、农村,探索建立“大城管”机制;推进管理中心下移,向乡镇派驻执法管理机构,依据管理区域居住人口和面积,配备相应执法人员和装备,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覆盖面;加快建立健全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大防控”体系,全面提升城乡综合治理基础工作水平。④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含租房居住)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户口准迁条件,以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手段,全面促进人力、智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
  缪尔达尔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回流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居于主导趋势;自由市场力量的作用使经济向区域不平衡方向发展是一个内在的趋势,这种趋势越强化,农村也就越贫穷。克服地区间不平衡,需要弱化回流效应,强化扩散效应。但是,如果弱化回流效应以削弱发达地区的发展为代价,将使扩散效应失去前提和基础。拉尼斯一费景汉的二元结构理论认为。由于资本的稀缺和劳动力的富足,工业部门的扩张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农业部门的发展,反而有可能导致农业部门的停滞和萎缩。因此,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仅要依靠以市场为导向、以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转换为基础的聚集扩散机制。而且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城乡均衡发展为目标、以规划政策制度为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