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及转换研究(3)

作者:李继云 更新时间:2010-10-28 13:2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云南;二元经济;转换;特征;对策
【职称论文摘要】
2.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区域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次级区域在经济规模、分布等方面的二元反差状况。一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能直接反映该区域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笔者采用一套反映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统计


  2.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区域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次级区域在经济规模、分布等方面的二元反差状况。一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能直接反映该区域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笔者采用一套反映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包括18个评价指标(“X1-GDP(万元)”、“X2-人均GDP(元)”、“X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X6-非农业人口比重(%)”、“X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8-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X9-铺装道路面积(万平方米)”、“X10-拥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辆)”、“X11-高等学校学生数(人)”、“X12-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万人)”、“X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X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X15-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总额(亿元)”、“X1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1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X1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根据《云南统计年鉴2004》,利用SPSS统计软件,针对云南省在发展中的区域不均衡问题,对2003年云南省6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
  第一类城市是昆明市。这与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的城市地位和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相匹配。从总体上来看,昆明在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和环境城市化中的综合排名均处于第1位,并且远远的超过了其他类别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这说明昆明的城市化水平在整个云南省是最好的。从这些指标的具体情况来看,2003年昆明市非农业人口为164.39万人,GDP为630.833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00.38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87.52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3亿元,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总额为586.24亿元,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加值742.75亿元,高等学校学生数39.07万人,昆明市在这些指标的总量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这样正好与昆明的城市发展在全省中所占的地位相吻合。第二类城市是玉溪市。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玉溪市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该城市的城市化综合水平比其他4个地级市都高,但总体上比昆明的城市化水平要低。在与第三类城市的比较中,该类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占有一定的优势。玉溪市的人均GDP为4.9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8.6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在全省中都是最高的。城市的人口城市化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经济实力也比较雄厚。第三类别包括丽江、曲靖、保山和昭通4个城市。该类城市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云南省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该类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相对比较低,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层次性。作为云南省的地级市,这4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与昆明和玉溪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对云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的聚类分析可见,昆明市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昆明市、各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不同的层次。省会城市与其他地级市的二元对立特别显著。
  3.城镇化发展滞后。2007年,云南有17个城市,其中地级市8个,县级市9个。云南多数城市为中小城市。城市规模达到25万人以上才会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云南的城市规模偏小,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和集聚效益偏弱,特别是支柱产业作用不突出,产品竞争力差,城市通过产品扩散和技术扩散等形式对周围地区所起的组织、协调作用难以发挥,城市经济的辐射功能不强。至今全省尚未形成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超大城市,难以集聚人气,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另外,全省城市稀少、城市体系不健全、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等,严重制约了云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01年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为23.4%,全国城市化水平是31%,世界平均水平是46%,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是58%,高收入国家已经达到78%。可以看出,2001年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不仅与世界平均和发达水平的差距非常大,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有7.6个百分点的差距,与应该达到的程度相比,滞后了13.84个百分点。
  云南城市化的发展还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经验表明,在现代建设过程中,城市化率往往是超过工业化率的。如美国在1870年工业化率为16%,城市化率高达26%,到1940年其工业化率为30.3%时,城市化率则为56%。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NP超过300美元后城市化发展都很快,往往都超过工业化率。2003年云南工业化率已达到43.4%,正步入半工业化时期,而城市化率却只有24.3%,相差19.1个百分点。云南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发展严重滞后,一方面说明云南的工业发展没有相应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说明云南经济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带动社会结构实现同步转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缺乏协调性。大量人口集中在农村,不仅会阻碍社会总需求的扩大,而且会固化和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从而严重制约云南经济顺利进入新的成长阶段。
  4.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产业二元结构主要指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发展不平衡、相互依赖程度较低的状态。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生产服务功能弱。除日本以外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转换都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依次渐进的结构演变模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则表现为第三产业的超前发展。钱纳里等人的多国模型表明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工业就业的增加,远远低于农业就业的减少,因此,劳动力的转移主要发生在农业和服务业之间。”与此相反,云南乃至全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都存在着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特点。2006年云南第三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为38.5%,不仅低于全国产值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39.4%,而且远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1994年第三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平均为52%),甚至低于印度等低收入国家的水平(1994年印度第三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为42%)。
云南2008年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63.6%、11.3%、25.1%。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就业份额过高,这又和第三产业就业份额过低直接相关。而且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构成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主要为消费服务的传统产业从业人员总数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较大。而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主要为生产服务的新兴产业从业人员数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很小。这表明云南第三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生产服务性也不强。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