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压缩语段备考训练策略例谈(2)

作者:周华章 更新时间:2019-09-23 15:2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压缩语段;思维训练;复习;策略
【职称论文摘要】
2.(3)请根据上述材料拟一条新闻标题,并简述理由。(2分)(4)根据材料内容,以经典传播为话题写一句话,用上一种修辞手法。(2分) 一材多用式设计好处很多,不仅节约了读懂语段的时间,还能让学生明白同一个语


2.(3)请根据上述材料拟一条新闻标题,并简述理由。(2分)(4)根据材料内容,以“经典传播”为话题写一句话,用上一种修辞手法。(2分)
“一材多用”式设计好处很多,不仅节约了读懂语段的时间,还能让学生明白同一个语段完全可以多角度命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不同试题之间的比较发現差异,找出真正的解题规律。如上述(1)(3)两题其实都需要按照“陈述对象+陈述内容”的句式概括语段内容,但前者要简明扼要,后者既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也可以创意灵活地概括,如“古树换新颜,经典也惊艳”。
(二)同一题目变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要根据命题要求答题的意识,我们可以将一道题的要求灵活地改动,让学生在不同的解题思路中发现异同,领悟规律。
如上例(1)题“不超过18字”的答案可以是“央视一套的《经典咏流传》将于大年初一上线”。其中,“大鱼”是“《经典咏流传》”和“上线”。我们还可以灵活设问:如果题目要求改为“不超过8个字”,答案应该是什么?如果要求是“不超过15字”或“不超过25字”呢?类似的设问看似玩笑,其实大有裨益,因为这几种问法必然促使学生认真思索语段中的关键信息、次要信息和无关信息,答题类似于酒店里的厨师要完全听从食客点餐做菜,要格外关注题目要求。
三、内行地评析
(一)准确地评分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果考生能以评卷教师的视角看待复习备考,势必收获更多的发现。在学生答题完毕之后,我们认为最好要挑有代表性的中等学生的答案来评奖,因为最优秀的学生不需要细讲,最差的学生当堂无法解决问题,只有得分率在30%~80%的学生才是多数学生,最值得评析其成败得失。如果要展示两份以上的答案,一般也应该先展示得分率低的,后展示得分率稍高一些的。
展示典型答案后,可以让学生们回答两个问题:这份答案应该得多少分?为什么?为了准确地评分并说明原因,学生们必须先弄清楚正确的答案是如何得来的,该怎样采点给分,还得弄清楚答案扣分的关键所在。考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到位地分析
考生在某个考点上首次出现失误,完全是考生的问题,因为他可能根本没有入门;再次失误,教师应该有一半责任,可能指导还不到位;如果第三次还失误,那就该由教师负全责了,因为教师肯定没有帮助学生走出误区,甚至根本就没有帮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养成对症下药的思维习惯,在对典型答案评分之余,还应当进一步思索:答案失误在哪里?该如何提升?
如2018年广东省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学生有如下几种答案:
(1)《诗经》包括风、雅、颂,这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的创作,开创光辉传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3)诗是反应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国风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4)《诗经》包括风雅颂及三者的特色、用途及背景生活。
(5)《诗经》中的国风和部分小雅对诗歌产生了影响和价值。
其中,(1)“这些”指代《诗经》所有内容,但因为原文没有强调“颂”的价值,且此答案是两句话,得1分,将“这些”改为“国风和部分小雅”可得满分;(2)和(5)只得1分,因为漏掉了《诗经》的整体介绍,加上“《诗经》包括风、雅、颂”,且删去次要信息可得满分;(4)只得1分,因为表述有语病,将“及三者的特色、用途及背景生活”改为“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可得满分;(3)只扣住了部分次要信息,漏掉了主要信息——对《诗经》主要内容和价值的介绍,得0.5分。
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对各类学生答案的长善救失看似浪费时间,其实恰恰相反,因为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学生“每分必争”的竞争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根据要求答题的习惯。
四、及时地反思
很多教师在拿到学生不尽如人意的考试成绩数据之后,常常会感慨:为什么该讲的都讲了,该练的都练了,学生成绩还是不理想?成因很复杂,没能坚持让学生“解一题,知一类”可能是主因之一。
为什么要让学生解答一道又一道考试基本上不考的例题?因为例题中蕴含着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思维方式。如果只是解题,只在乎得了多少分,仅仅是就题论题,而不去反思解答这道题有什么经验或教训,那么复习的成效很可能要大打折扣。因此,复习备考的成效关键不在于夜以继日地无限量的“刷题”,而在于做了不同类型的试题之后及时反思总结,真正实现“举一反三”,至少应该“举三反一”。因为例题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例题背后的规律是可以很快掌握的。比如,完成上例关于《诗经》内容的概括之后,经过趁热打铁式地及时反思,考生就能更清晰地理解读懂语段的重要性,因为读不懂语段就无法分辨主要信息、次要信息和无关信息,也就无法在限定篇幅中重组关键信息;考生还能更清晰地把握“一句话”的内涵,只能有一个陈述对象,否则很可能因此而丢分。

  内行与外行的差别往往就在思维。优秀学生之所以能远远胜过一般学生,关键在于他们很清楚“考什么”“怎么考”,并能正确地思考和规范地答题。因此,必须从基于题海战术的“暗箱式”埋头摸索的低效备考方式中走出来,自信地抬头看路——坚持致力于促进学生们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帮助他们变得越来越内行,这才是压缩语段乃至所有内容复习备考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