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党项人对肉苁蓉的认识与利用(4)

作者:董立顺 更新时间:2013-01-28 20:2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党项人;肉苁蓉;西夏王朝;社会生活
【职称论文摘要】
西夏与周边宋、辽之间的贸易比较频繁,贸易涉及到的商品种类繁多。贸易方式主要有榷场贸易、贡使贸易和民间贸易3种,而肉苁蓉在这几种贸易中均体现出其相应的价值。不过,民间贸易在典籍中很难得到系统的反映。尽管


  西夏与周边宋、辽之间的贸易比较频繁,贸易涉及到的商品种类繁多。贸易方式主要有榷场贸易、贡使贸易和民间贸易3种,而肉苁蓉在这几种贸易中均体现出其相应的价值。不过,民间贸易在典籍中很难得到系统的反映。尽管其十分重要,但本文中只能从略。
  西夏与宋朝之间的贸易规模最大。据《西夏书事》载,景德四年(1007年),为了缓和与宋的关系,党项首领赵德明于是年“秋七月,请置榷场于保安军”。宋真宗起初不准备允诺,后经朝臣劝说后,最终同意了这一请求。“令以驼、马、牛、羊、玉、毡、毯、甘草易缯、帛、罗、绮,以密、蜡、麝香、毛褐、羱、羚、角砂、柴胡、苁蓉、红花、翎毛易香药、甆、漆器、姜、桂等物。其非官市者与民交易”[16]。宋真宗在这一诏令中,明确规定了宋、夏之间的贸易范围和规模。大体而言,是以西夏的土特产交换宋廷的精美工艺品和中原的特产。从这一贸易规模不难看出,贸易的范围极广、交易量极大,几乎恢复了此前双方的贸易关系,党项人在其中可以获得极大的利益。从双方的土特产方面看,西夏方面具有明显的畜牧文化特色,输出品出了骆驼、马、牛、山羊、绵羊等外,还包括大量的牲畜副产品,此外就是野生的动植物产品。肉苁蓉在这一背景下列入了主要商品。与肉苁蓉相似背景的还有柴胡、红花、甘草等中原奇缺药材也一并纳入了其中。除了玉石外,很少涉及到矿产品。相反的,宋朝的输出品则具有明显的精美手工艺品特色,除了精美的丝织品外,瓷器和漆器处于商品的主要地位。此外,西夏所辖的姜、桂等香料,在贸易中也处以突出地位。至于香药则是宋朝凭借其特长,从南洋群岛转手购入,再出售给西夏。在整个贸易清单中,肉苁蓉的贸易地位显然与它的药用功能有关联,特别是与中原贵族养生的特殊需要相关联。但这些中原贵族也许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趋之若鹜的这种特殊制品,在西夏人看来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菜肴罢了。
  除了宋廷批准的榷场贸易外,进贡也属于贸易的范畴,只不过有很强的政治性色彩被融入其中,往往是通过这种特殊的贸易去巩固双方的政治互信和友好关系。在中国古代,进贡是对于对中原王朝的臣属为基础而开展的制度化实物交换,各少数民族政权朝贡要携带土特产献给中央王朝。表面上是礼品,而实质则是商品,因为中央王朝接受贡品后还要等价,甚至是以多倍的代价回赐中央的特产作为答谢礼品。朝贡过程本身就是制度化的交换过程。更值得注意的是,每次贡使团的队伍庞大,除了携带制度规定的贡品外,还要携带其他商品和货币在上贡的路途和沿线进行民间贸易,因而这样的贡使团就是一个商品团。他不仅扩大了商品的规模,而且还增进了相关民族的理解和互信。
  肉苁蓉既然是一种具有特殊疗效的药品,因而在双方的朝贡中很自然的成了标识性的贡品。肉苁蓉在进贡的过程中,被某些进奉使者拿来私自买卖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十一月,“赵德明进奉人使中卖甘草、苁蓉甚多,人数比常年亦倍”[17],就是一次破例的朝贡贸易。党项人之所以有意为之,甘草、苁蓉在中原地区需求量大,利润丰厚,容易从中获取暴利。当然,这样的破例会对宋廷构成重大的财政压力,特别是引发宋廷的钱荒,因而宋廷往往不得不动用制度的手段加以限制。
  西夏王继迁迁都后根基不稳,为了缓和与辽国的关系,便向契丹称臣纳贡,贡品中就有肉苁蓉。淳化元年(990年)三月,继迁向契丹进贡,“献良马二十匹,粗马二百匹,驼一百头,……,五合苁蓉,石井盐一千斤,沙狐皮一千张,兔鹘五只,犬子十只。自后每岁八节贡献”[18]。在这篇上贡清单中除了肉苁蓉外,兔鹘和犬子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两种动物都是打猎时的助手,由于契丹人和党项人一样酷爱打猎,因而才用这样的产品作为贡品。相比之下,所贡苁蓉仅仅五盒而已,与对宋廷的进贡对象不成比例。这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契丹人对肉苁蓉的医药功能不感兴趣,而是对打猎更为感兴趣。又据《契丹国志》载:“西夏国贡进物件,……苁蓉,甘石……”①(清)厉 鹗撰:《辽史拾遗》卷15《西夏国进奉使朝见仪》,振绮堂乾隆八年校刊本,第6册,第25页。党项人当时将肉苁蓉与家畜、皮毛、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一起列入向契丹进贡的物品,看来与两国传统文化的相似性存在内在的关联性,肉苁蓉在贡品中地位象征性大于实用价值。
  总之,肉苁蓉在宋朝和夏朝关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与宋人,特别是贵族对肉苁蓉药性的迷信直接相关,而这种迷信却给西夏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却不会因此而损害西夏的生态环境。原因在于党项人对肉苁蓉的生物属性有着精准的把握和利用,以至于贸易数量虽然不小,做食品使用的数量更大,但都不会损害当地的生态环境。  四、结语
  肉苁蓉有自己独特的生物进化历程。新生代初期,它是古地中海沿岸习见植物。进入文明社会后,经过千百万年的适应,肉苁蓉早已适应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生态环境,并以草原风化壳寄生的基础,以至于尽管这里极度干旱,但肉苁蓉的产出量极为丰厚。只要掌握它的生长规律,使得采摘不仅能获取厚利,对生态环境也无大碍。
  统观党项人对肉苁蓉的认识和利用不难发现,当代肉苁蓉群落的萎缩,做药用产品使用量的稀缺,显然不是采摘过量导致的结果。肉苁蓉在今天成了濒危植物,乃是因为草原风化壳遭到人为破坏,特别是沙漠农耕破坏风化壳而造成的后果。就这一意义而言,肉苁蓉事实上恰好是干旱荒漠草原生态标志物种。肉苁蓉产出量大,标志着草原生态系统极为健康;肉苁蓉产量锐减,标志着草原生态系统已经受损。这正是当地生态环境已经十分危险的佐证。有鉴于此,以史为鉴仅仅将人、畜迁出草原其实无助于干旱草原的生态恢复,发掘利用当地各民族的本土生态知识,适度放牧扩大有机物的循环量,那么当地生态环境就有望得到快速恢复,肉苁蓉的濒危状态也可以得到快速的缓解。
  参考文献:
  [1] 温秀芳,叶 苓.肉苁蓉抗衰老作用的研究综述[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5).
  [2] 甄汉深.肉苁蓉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J].中药材,1992(3).
  [3] 周晓芳,张雄杰,等.荒漠肉苁蓉生活史研究[J].生物学通报,2007(8).
  [4] 杨太新,王华磊,等.华北平原管花肉苁蓉寄生环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17).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