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批判(2)

作者:杨兰 更新时间:2015-06-08 12:1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马克思 恩格斯 宗教教育 意识形态 批判
【职称论文摘要】
第二,宗教与非统治阶级相结合具有外衣的作用。一般意义上说,当一种阶级或社会力量打着宗教的旗号、利用宗教来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时,宗教就具有一种外衣的作用。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宗教外衣通常指

       第二,宗教与非统治阶级相结合具有“外衣”的作用。一般意义上说,当一种阶级或社会力量打着宗教的旗号、利用宗教来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时,宗教就具有一种“外衣”的作用。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宗教外衣”通常指非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反对统治阶级时所具有的一种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创立后意识到这种作用,并基本上持肯定态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充当社会运动的“外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任何以宗教外衣的形式进行的社会革命(阶级斗争),从根本上讲都源于这个社会力量的物质利益,归根结底都是物质利益的斗争;二是,宗教及神学在当时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宗教成为当时人们表达思想感情、进行一切活动的唯一可采取的形式;三是,在宗教垄断一切的情况下,通过宗教预言去发动群众是一种最重要的手段。“当时人民唯一能领会的语言是宗教的语言,闵采尔就用这种语言对他们说话,起了显著作用。”[8]p217“当时任何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都不得不采取神学的形式;对于完全由宗教培育起来的群众感情说来,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8]p255
  第三,宗教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它在认识论上是非科学的,它为信徒提供的是一条错误的通往“精神家园”的道路。宗教与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对于宗教的信仰必然会影响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许多西方学者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宗教,比如美国学者R.塔克认为,“把马克思当作一个哲学家、语言家和一个新现世宗教的创始人……我们就可以对马克思的重要性认识得更清楚一些”[9]p96。他这种在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之间寻找共同点的期望必定会落空,将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相混同的做法是十分荒谬的。恩格斯早就批判过这种观点,他批判了法国共产主义者力图把工人运动与基督教运动混在一起、把共产主义精神与基督教精神混为一谈,指出,“他们最喜欢的一个公式就是:基督教就是共产主义。他们竭力想用圣经,用最早的基督徒过的就是公社式的生活等话来证明这个公式。可是这一切只是说明了,这些善良的人们决不是最好的基督徒,尽管他们以此自居。因为他们如果真是最好的基督徒,那他们对圣经就会有更正确的理解,就会相信即使圣经里的有些地方可以做有利于共产主义的解释,但是圣经的整个精神是同共产主义、同一切合理的创举截然对立的。”[10]p585宗教是非科学的信仰,其信仰的崇高是以神灵的无限高大和人的无限渺小为特征的,它看不到人的积极主动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它信仰的崇高是与其本身的科学性、现实性结合在一起的,其现实基础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这是与宗教根本对立的。因此,无论宗教意识形态具有多少积极功能,它的扩张在客观上必然会影响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宗教渠道,向我国渗透西方意识形态,这必然威胁到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宗教的对外交流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境外宗教对我国的传播力度加大,中国五大宗教的格局受到挑战,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他们在我国周边地区架设电台,进行“空中传教”;利用各种渠道偷运宗教宣传品。有些甚至插手干涉中国宗教事务,培植地下势力,企图与中国政府对抗。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宗教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关系到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关系到渗透与反渗透、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11]p160因此,我们对西方国家宗教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郑天星.马克思恩格斯论无神论宗教和教会[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1.
  [9][美]宾客莱.理想的冲突[M].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1]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